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市州新闻 > 正文
实事办到心坎上——“民生造福”的天心实践
2018-02-12 07:27:57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肖秀芬] 字体:【

周云武 陶芳芳 王若飞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民生始终是为政之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

在长沙市天心区,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实施“民生造福”战略,从百姓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着手,通过逐年增加民生投入、多办民生实事来改善民生,绘就“幸福天心”新图景。

弥漫大街小巷的民生“美感”

1月中旬,天心区城南路街道天心阁社区高正街马路旁修缮一新的“凤凰亭”里,几位老人坐在长凳上,兴致勃勃地吹拉弹唱。身后,成片的翠竹郁郁葱葱。

“社区提质改造后,我们休闲有了好去处,生活来了个大变样。” 60岁的高正街居民彭红思开心地说。谈起过去,老人摇了摇头:“空中密密麻麻挂满了电线,巷子逼窄,地面坑坑洼洼,居民们住的大都是土木结构的危房,环境别提多差了。”

为改善居民居住环境,近年来,天心区分批次对仰天湖、赤岭路、八角亭等数十个老旧社区实施提质提档工程。天心阁社区按照清末民初建筑风格,斥资8000万元,对高正街、县正街等背街小巷进行整体提质,新建花坛、改造危房、整改管网……在精心雕琢下,昔日破烂的社区小巷变成了麻石铺路、青砖黛瓦的湖湘特色精品街区。

“住得放心了,出门舒心了。”彭红思说。

老旧社区提质提档,只是天心区着力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的举措之一。该区还大手笔打造了西厢公园、绍基文化社区公园、先锋公园等数十个社区公园、街头小游园,将一个个绿意盎然的公园“搬”到了居民家门口,让居民推窗能见绿、出门可赏景。

同时,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在大托新村建起了御庭乡村公园,许兴村新添了景尚添花乡村公园……村民们身在公园,不辨城乡。

改变的是环境,改善的是居民生活品质。

彰显公共服务的民生“质感”

2017年秋天,位于天心区湘府路的青园小学南校区建成开学。家住附近的张蓉将孩子送进了学校。先进的教学设备、优质的教师队伍……张蓉对这个家门口的学校十分满意。

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近年来,天心区将新增财力的近9成用于民生,在兜住“民生底线”的同时,进一步升级公共服务,将分量十足的财政“蛋糕”划分给了教育、医疗、养老等百姓最关注的领域。

上个好学,是孩子们的期许。天心区先后两次启动学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共计投入30多亿元,新建扩建桂花坪小学、实验小学等60多所中小学校。今年是新三年行动计划收官之年,该区将在2017年新增学位6000余个的基础上,力争再添优质学位6000个。目前,天心区还投入6000万元,全面推进“智慧学区”建设。未来,家长拿出手机,便可通过智慧平台了解孩子到课率等情况。

看病方便,是所有百姓的期望。天心区在加速建设湘雅五医院的同时,启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升级行动,将区内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省脑科医院等医疗机构整合到行动中来,组建了100多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并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推出升级服务包、爱心服务包。

老有所养,是老人们的期盼。天心区在裕南街道试点启动养老服务一体化项目,将辖区社区可用来供社区养老使用的办公场所进行规整,建立以老年大学为主的社区文化养老机构,逐步实现养老服务资源共享,让老者不仅有所养,更有所学、有所乐……

滋生干群心间的民生“情感”

民生工程本是一件好事,然而有些民生实事,政府花了大的投入,却赚不来百姓的“口碑”。

“说到底,是没有坚持好‘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这一标准。”天心区委书记朱东铁认为,办好民生实事要带着责任和感情,将实事办到百姓的心坎上。

在天心区办实事,要求做到问需于民,真正解民所难。地处长株潭三市融城要地的天心区,在长株潭一体化建设中,正着力开发以暮云经开区为重点的南部新城。暮云片区近年才划归天心区,基础设施跟不上,饮水、出行有困难。区里成立专门的指挥部,为居民接通了自来水,改造了107国道暮云段。

在老旧社区提质提档中,天心区同样顺民意而为。从小区晾晒区域的确定,到行车隔离栏的安装,再到绿化设计等许多小细节,参与建设的党员干部都让居民自己说了算。

带着情感办好民生实事,换来了百姓的拥护与支持。在拆违提质行动中,天心区金盆岭街道赤岭路社区80岁老人管本福成为义务宣讲员,他没拿一分钱补贴,却乐意为社区做事,他说这事与自己息息相关,是分内事。

至情至善、从谏如流的民生实践,让老百姓成为了民生工程的受益者,也成为了民生工程的参与者、维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