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市州新闻 > 正文
山里土货变“银子”
2018-02-02 07:06:06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谭思敏] 字体:【

省政府参事室驻芷江小渔溪村扶贫工作队因地制宜帮扶——

山里土货变“银子”

湖南日报记者 肖军 通讯员 龚卫国

1月31日一早,在芷江侗族自治县三道坑镇小渔溪村村部,一辆载着土鸡的货车出发开往永州。村民张明桥喜滋滋地告诉记者:“来了扶贫工作队,山里土货变成了白花花的‘银子’。”

张明桥以前家里零散喂养些鸡、鸭,拿到市场上去换点油盐钱,日子过得紧巴巴。2016年,省政府参事室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张玉龙来他家走访,与他促膝长谈,鼓励他发展乌鸡养殖,并介绍他加入村里的群丰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社负责技术培训,提供平价玉米作饲料。当年,张明桥养鸡1.5万只,纯收入4万余元,实现了脱贫。

小渔溪村是三道坑镇原小渔溪村、地婆溪村、枫木坪村合并而成的,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30户388人。交通条件差,种养业成不了规模,农产品销售不畅,当地农民大多是“养猪为过年,养鸡鸭买油盐”。

“建立专业合作组织,巩固提升传统产业,实行适当规模经营,吸纳贫困人口参与。”2016年初,省政府参事室扶贫工作队驻村后,因地制宜,与村支两委共同制定了产业脱贫路径。

一年下来,在扶贫工作队倾情帮扶下,华源网箱养鱼合作社、鹏程水产养殖合作社、明权生猪养殖合作社、梦康葡萄专业合作社、群丰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小渔溪村相继冒了出来。目前,全村发展网箱养鱼200余亩、养乌鸡10万余只、种高山紫秋葡萄等水果730余亩,每户贫困户有1至2项脱贫产业。

要想富,先修路。为了让村里土货走出去,扶贫工作队马不停蹄筹集资金,帮村里修通了21.86公里通村联组公路。“现在水泥路修到了葡萄园,老板们直接开车来收购葡萄。”在贫困户田达岩的葡萄园里,他介绍说,没有通水泥路前,葡萄难销,更谈不上卖个好价钱了。现在,葡萄不存在滞销,价格也高于市场价。

漫步小渔溪村,硬化的乡村小道干净整洁,各类侗家建筑风格农家乐随处可见。村干部告诉记者,工作队在扶持村民发展产业的同时,主动对接市场,联系客商,借助村内佰瀑峡景区等自然风光,发展乡村旅游。全村已发展农家乐32家,村民农产品相当一部分可就近销售,解决了村民发展产业的后顾之忧。

“山里土货变‘银子’,致富路上有奔头。”小渔溪村党支部书记杨长期说,通过发展种养业,全村贫困人口人均年收入从2014年的1986元增加到2017年的3800元以上。今年,全村可实现整体脱贫出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