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三湘时评 > 正文
欧美黑杨的离场 折射时代的变奏
2018-01-20 08:17:57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肖秀芬] 字体:【

文/朱永华

元旦前夕,处于洞庭湖核心区的5万多亩欧美黑杨被全部砍倒,作为洞庭湖区曾经的标志性植被,从此从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消失。

欧美黑杨“集体离场”的原因,被当作一种公式在讲述:欧美黑杨根系发达,成林后将造成湿地植被群落衰退乃至大面积死亡,造成物种单一的“绿色荒漠”,使得湖泊湿地的生物多样性下降,导致湿地生态系统向陆地生态系统演替,从而严重威胁鱼类、水生动物和鸟类的生存环境。在洲滩湿地栽植,还会加快湖区泥沙淤积速度,降低了湿地行洪能力。正因为如此,清除湖区的欧美黑杨成为了洞庭湖生态专项整治的重要内容。

当下的黑杨在线上线下都背负着太多的恶名——“湿地抽水机”“生态黑客”“急功近利的产物”“拍脑袋主义的代表”。然而,正如诸多历史事物一样,对于当年引种欧美黑杨,不宜简单使用批判的大棒加以挞伐。

正如有人指出:树本身没有错,只是种错了地方。据了解,上世纪70年代,汉寿县、沅江市等地率先将欧美黑杨作为护堤防浪林和抑螺血防林加以引种。2000年至2005年期间,粮价不断下跌,周边造纸企业大力推行“林纸一体化”,地方政府为促进农民增收,利用欧美黑杨生长快、用途广、适应性强、投资回收期短、利润可观的特点,采用各种方式鼓励栽种欧美黑杨。可见,在当时的发展背景下,引种欧美黑杨也带着一定的美好考量。只是这样的决定,并没有进行严格的科学评估,也没有摆正钱袋子与生态保护的正确关系。

推进专项整治行动,还洞庭湖一泓清水,见证着湖南在践行新的发展理念上的升级。黑杨转身离去后留下的是深刻的警醒——进入新时代,必须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优先考虑的位置,应当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需要在“吃鱼”还是“喝水”哪个更重要的问题上,想得更清楚、更长远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