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视点头条 > 正文
三湘时评丨刹住调查研究“套路化”倾向
2017-12-09 07:49:09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肖秀芬] 字体:【

彭艺

调查研究历来是我党的优良传统,调查研究是领导干部必须练就的基本功。自党中央“八项规定”提出改进调查研究工作以来,各级干部下基层调研愈加频繁。这对掌握详实的基层情况、科学决策、精准施策提供了可靠保证。

但也有的干部在调查研究中“玩套路”“玩花样”:或蜻蜓点水,或只看样板,不深入群众,也不触碰问题,实则是走过场、摆花架子。据央媒报道,中部某乡镇一年竟有500多批次领导前来调研,被当地干部群众讥讽为“被调研明星乡”。如今的调研虽已不见张贴标语横幅、铺设红毯等现象,但个别地方出现的流于形式的调研之风,以及由此给基层带来的负担需引起警惕,应及时加以纠正。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研本是以了解情况、推进工作为目的的,但当调研成为一种工作“套路”,就显得舍本逐末了。“被调研明星乡”曾一天接待五拨领导,其中有两拨调研的题目一模一样。还有个别地方的干部喜好开展集体调研,短时间内走马观花地检视工作,根本没有与基层人员和群众沟通接触。值得警惕的是,个别地区干部到工作业绩突出的地方调研多,到情况复杂、矛盾突出的地方调研少。长此以往,基层调研逐渐偏离正轨,走向形式化。

“套路化调研”容易“好心办坏事”。上级领导来基层调研,了解情况、推进工作,这对基层而言原本是一桩好事。然而基层工作本就繁杂,更有一些地区不具备接待多批调研的条件,这种“过度接待”劳民伤财,很可能影响其正常工作。再者,“套路化调研”常常只是“蜻蜓点水”,领导虽下了基层,却没有深入了解情况,发现不了问题,自然难以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这种恶性循环,会引起基层群众的反感,给干群关系带来“负效应”。

调研本是谋事之基,欲速则不达。避免“套路化调研”,领导干部必须杜绝“懒政思维”,把“三严三实”的工作作风落到实处。已出现“套路化调研”的地方需加强相应的监管和纠偏工作,通过调研结果和后续决策的精准规划来判断此次调研是否存在疏漏。只有避免形式主义,带着问题深入基层、扎实调研,才能科学决策,真正解决基层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