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今日要闻 > 正文
杨澜:爱是人类最强大的智能
2017-12-04 08:01:29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责编:胡泽汇] 字体:【

文丨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李婷婷

“人工智能也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人类智能的特别和瑰丽之处。”12月3日下午,杨澜女士作客长沙梅溪书院,谈人工智能,“就像人工智能也取代不了我们读书的乐趣,所以我们的书店还也变得越来越充满温情。”

我们创造了人工智能,它已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那里有我们自己的希望、想象和恐惧,以及我们与这个世界相处的另一种可能性。但同时,也更让我们发现了人类智能的种种奇妙。

5个国家,20座城市,30个顶级人工智能实验室,80多位世界顶级AI科学家……资深媒体人杨澜带领团队历时一年,制作《探寻人工智能》纪录片,并通过书写,试图寻找答案。

作为一位文科出身的女性,如何深度采访、介入人工智能?在这个领域里,她遇见了什么?她的思维方式如何被颠覆?她脑海中的未来形状几何?来听听资深媒体人杨澜怎么说。

<<< 女性可能是未来人工智能应用的一大主体

记者:您在书中特别提到人工智能领域的“她”力量,女性在人工智能领域目前可能占比并不高,但可能具备某种特别的优势,能否谈谈?您自己有没有想法去人工智能行业探索一番?

杨澜:我关注女性在人工智能发展中的作用大概分为两个层面。首先是人工智能背后的女性,在我采访中遇到的两位研究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导者都是女性。一位是李菲菲,她专门做了一个女高中生人工智能夏令营,我问她,为什么要吸引女孩子来学习人工智能,她的回答很有意思:“我要吸引男孩子来研究人工智能,只需要对他说“这件事很酷”就行了,但吸引女孩子来,我会跟她说:这会让你的父母、祖父母生活得更有尊严。她觉得女性的人文关怀会为这个领域的发展带来平衡与温度。

另一个方面,女性可能是未来人工智能应用的一大主体。比如今天很多女性从事教育、医疗、零售等服务型行业,这些领域未来被人工智能的冲击会很大,很多人职场的规划会因此改变,女性如何找到自己新的职业发展方向,我觉得很重要。我们的家居也会被人工智能改变,它可以解放女性的劳动力,有更多的帮手来平衡我们的工作和家庭,以成就生活的更多可能。所以女性都应该来关注人工智能,以适应这个时代。

记者:从制作纪录片到采写这本新书,您为什么会想到要去涉及人工智能这个领域?您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模式是否因此而受到某种影响?

杨澜:做记者这么多年,我一直在关注为这个时代留下精神印记的人和事。人工智能作为一种颠覆性的科技革命,会影响到人类未来整个文明进程的发展,作为一名传媒人,关注到这块是很自然的事。

对我个人的影响,其实也是对传媒业和整个文创产业未来的影响。比如说我们现在很多应用软件,实际上就是通过人工智能来分发信息,从而做到个性化的推荐。未来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媒体,或者是媒体内容的创作者,人工智能会给予我们很多的帮助。一个创意人或媒体人的能力,将被大大加强;而那些常规的、平庸的报道和内容将被机器大量取代。

现在国际上很有大的通讯社,已经有20%-50%的原发新闻是用机器来合成的,所以我们也要考虑一下,我们应该怎么往传媒行业的上游发展,利用我们的洞察力、综合思考能力、深度分析能力等。

<<< 避免“人工智能鸿沟” 让其应用真正惠及到绝大多数人

记者:您如何平衡一个传媒人和一位写作者的关系?

杨澜:今天传媒的方式是极其多元化的,受众的时间又是极度的碎片化,对传媒领域的从业者是很大的挑战。

我们这次采访,应该是迄今为止最全面的一次对人工智能前世今生探访的记录,我发现大家对这个话题都很感兴趣。对于这本书,当然是要按照读者的阅读习惯来写,并不是一个电视脚本的翻版,我想将它做成一本大众阅读起来方便、易懂的读物,同时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记者:在您的采访过程中,您见过的最先进的人工智能到达了一个什么样的程度?您对于人工智能的未来,是更期待还是更恐惧?

杨澜:人工智能应用的领域非常广泛。比如在机器人领域,我在麻省理工的实验室里,看到了目前最小的一个机器人,只有1cm大小、可折叠、可降解的小机器人。未来这种小机器人进入我们的食道,帮助吞咽有困难的人士服用药片,还可以将药片定点放在人体内任何需要放置的地方;比如小朋友误吞下电池,它可以到小孩的胃里把电池取出来。

当然它也会带来一些恐惧,比如失业问题,像我们“双十一”巨量的快递包裹的运送,已经有很多是通过无人仓储和机器人来完成的。一方面它大量减轻了人工消耗,另一方面也造成很多人可能丢掉工作。这些社会问题我们必须马上就开始着手面对和解决。比如比尔·盖茨先生就曾经提出过,那些只有机器人工作的工厂,是否需要额外交一笔机器人税,以弥补大量劳动力在转岗过程中需要培训的这类社会成本。

所以我想,我们现在还不必担心人工智能会来“统治”我们吧。但由其带来的社会、经济和信息安全等方面的隐患,现在已经越来越凸显出来的一些问题,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要积极地着手面对。我们过去讲数字鸿沟,未来也可能出现人工智能的鸿沟,我们应该让人工智能这个颠覆性的科技革命,真正能惠及到社会上绝大多数人。

<<< 爱的能力是人类最强大的智能,未来的孩子更应该学会如何“玩耍

记者:您觉得人类智能不能被人工智能取代的是什么?

杨澜:作为一个传媒工作者,我们未来的工作方式会被极大的颠覆,未来可以有个机器人助手来帮助我们所有基础的工作,那些死板的、机械化的所谓的“行活”。有专家预测,未来二三十年,70%以上的行业会被改变,30%-40%的职业会消失。

但人和人共情的能力是不会被机器取代的。基于人的情感、关系、交流的多维度的工作。通过采访,了解人工智能,也反观人的智能,我发现人的智慧还是有很多不可取代之处。比如人都是小样本学习的,我们的孩子见过三只猫就知道第四只也是猫;但机器可能需要比对十几万张猫的照片,才能认出一只猫。

很多这方面的科学家,也表示在我们的有生之年,或许可以看到机器在理性的逻辑思考、推理能力超过人类,但人类在婴孩时期就形成的想象力、同理心、抽象思考能力等等,都是机器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无法超越人类的地方。

记者:深入了解人工智能的过程中,你认为对你冲击、触动最大的是什么?

杨澜:人工智能已经就在我们的身边,一个手机背后就有很多人工智能技术,你每天得到的资讯都是机器按照你的标签推荐给你的。未来我们的城市,也会变得更加智能,减少浪费和污染。所以,人工智能对我们提出的要求是终生学习,不再是你拿到大学文凭学习就结束了,因为这个时代的更新太快了。我们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将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未来很多重复性、机械性工作都是可以被取代的。

人工智能可以帮妈妈照看孩子,却替代不了妈妈看孩子的眼神。爱本身就是一种非常伟大的智能,爱的能力是人类最强大的智能。所以我想,我们的孩子可能不只是要学会背诵乘法表,未来更要学会如何沟通、交流、玩耍。

还有,我没有想到人工智能现在也具备了一定的创作能力,我买到一幅人工智能画的画,一把虚拟的椅子,据说这是迄今为止卖掉的第一幅人工智能的画,是被我买下的。我拿着画请教了一些艺术家,他们的说法,让我有些吃惊。他们认为,正是人类的不完美,真实、主观的情绪表达,反而成就了艺术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