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视点头条 > 正文
王阳明与湘西土司:诗篇还为故人留
2017-12-04 08:01:29 [来源:中华网] [责编:胡泽汇] 字体:【

王阳明与湘西土司:诗篇还为故人留


永顺县灵溪镇灵溪河畔老司城村三面环水,一面傍山,我省首个世界文化遗产——老司城遗址就坐落于此。

湖南日报记者 童迪 摄

刘明

我的家乡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拥有湖南目前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永顺老司城遗址。

在永顺老司城遗址考古发掘中,王阳明,这个响彻时空的名字,几乎无时不在我眼前闪现。

于是,我决定写篇文章,写王阳明与湘西土司,写彭氏“六德”,写精忠报国、知行合一……献给家乡湘西,献给这个伟大的时代!

公元1568年,明隆庆二年。

这一年秋天,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将大明宫阙的清晨惊醒。

从湖广永顺宣慰司星夜兼程的使者,带着彭翼南病逝的消息来到北京。

使者匆匆来到礼部尚书、大学士徐阶面前,一见面,还未开口,便泣不成声。

徐阶一时不知所措。

使者哭着说,“侯作也。”

侯,就是昭毅将军、云南右布政使、湖广永顺宣慰使彭翼南。

作,去也。

风萧萧兮“沅”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其实那时,年仅32岁的彭翼南,病逝已过去整整一年了。

惊闻噩耗,时年65岁的徐阶刚刚大病初愈,又禁不住悲从中来。

他对使者说,起来吧,等吾身体恢复后,将亲自为翼南撰写墓志铭。

此时此刻,他们并不知道。

430年后,人们将会在永顺老司城遗址发现这些墓志铭,而铭文中提到了王阳明,更给一段历史留下了无限遐想。

1998年夏天,地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一个叫司城村的地方,来了一队考古发掘者。

时年38岁的雷家森,永顺县文物局考古专家,就是其中的队员。

早在1995年,雷家森就参与发掘老司城遗址中的彭宗舜夫妇合葬墓,即彭翼南父母墓。

在墓葬内,雷家森找到了一块墓志铭,这是封建社会身份的象征。

在墓志铭上,雷家森发现,竟然直接提到了彭宗舜随王阳明率兵平叛广西田州之事。

班师得胜之后,王阳明还给彭宗舜送诗一首,后被王世隆刻在《彭宗舜墓志铭》上:“嗟尔彭宗舜,少年多战功。从亲心已孝,报国意弥忠。”

年仅33岁英年早逝的彭宗舜,与为他写墓志铭的王世隆,两人均为王阳明帐下。

在《王阳明全集》中,我找到了这首诗。只有两个字出入,“嗟”为“爱”,“弥”为“尤”。

王阳明的这首诗,除了彭宗舜,还提到了另外两位湘西土司的名字:彭明辅和彭九霄。

宣慰彭明辅,忠勤晚益敦。归师当五月,冒暑净蛮氛。

九霄虽已老,报国意犹勤。五月冲淡暑,回军立战勋。

彭明辅是彭宗舜的父亲,彭九霄是彭宗舜的岳父。

据《彭宗舜墓志铭》记载,这首诗写于1528年2月,彭宗舜时年17岁,和王阳明年谱大事记上一致。

这一年10月,王阳明病重,向皇上请求从广州起程回浙江老家养病。没想到,11月29日,一个大雪纷飞的早晨,他竟不幸病逝于江西青龙铺,享年57岁。

彭翼南是彭宗舜的儿子。

2015年7月4日,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后,有不少文章中说,彭翼南是王阳明的学生。

这其实是一种错误。

因为彭翼南1536年才出生,那个时候,阳明先生已去世8年了。

不少人持错误的观点,多源于彭翼南的墓志铭中第一句话:余初从阳明先生游……

其实,此“余”是指撰写墓志铭的徐阶,而非彭翼南本人。

可见,王阳明并不知道彭翼南。但是,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王阳明全集》中,有八处直接写湖广永顺、保靖土司的篇章。

八篇中,有两篇写给(今湘西)土司军队的听候调令,有五篇是犒劳和嘉奖令牌,还有一篇祭文。

《祭永顺保靖土兵文》,是《王阳明全集》中写得最长的祭文,也是唯一写给一支军队的祭文,800多字,字字戳心。

“人孰无死……今尔等之死,乃因驱驰国事,捍患御侮而死,盖得其死所矣……真无愧于马革裹尸之言矣。呜呼壮士!尔死何憾乎……”

这篇祭文写于1528年6月5日,王阳明身在广西,因为生病,不能亲临祭所,在病床上写下这些文字时,他早已泪流满面。

总有一种力量让人热泪盈眶。

尤其是作为湘西人的我,看了这篇祭文,不由得为先人们精忠报国的英雄壮举肃然起敬。

熟悉王阳明先生的人,多知道他临终时著名的遗言: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先生说罢无语,瞑目而逝。一种大慈祥,转发为大超脱、大自在。

其实,早在他逝世的5个月前,他写给湖广永顺保靖土兵的这篇祭文,更具体体现了先生的人生观。

“岂不生为壮烈之夫,而没为忠义之士也乎!”遗憾的是,所有王阳明传记的文字,这篇祭文只字未提。至于永顺和保靖土兵精忠报国之壮举,目前也写得少。

在已知的湘西土司中,彭翼南的名气最大。

这主要缘于他曾获得过“东南剿倭第一战功”的称号,其英雄壮举还写进了《明史》。

徐阶在《彭翼南墓志铭》中写道:“嘉靖乙卯丙辰,倭寇祸我东南极惨。侯以弱冠膺命,提兵两千定之。”

嘉靖乙卯丙辰,就是1555年和1556年,彭翼南刚刚弱冠之年。

因为连年征战,1567年,32岁的彭翼南病逝,和他父亲彭宗舜一样,都是英年早逝。

徐阶不但写了彭翼南为国抗倭的丰功伟绩,还用回忆与阳明先生对话的形式,总结出了彭氏“六德”。

这段对话如是写道:

余初从阳明先生游,闲论天下世族贵盛而悠远者,先生言及永顺彭氏可以当之。

余曰:“何征?”

先生曰:“迩者两役思田,宣慰世麒、明辅、宗舜三世咸征。及和门日侍讲宅。吾见其敏而勤,富而义,贵而礼,严而和,入而孝,出而忠。夫学莫贵乎勤,利莫先于义,接人莫急于礼,驭众莫要于和,立身莫切于孝,报国莫大于忠。彭氏世有‘六德’,恶得贵胜而悠远乎……”

彭氏“六德”深埋于地下,一直不为外人所知,直到1998年考古发掘后,才逐渐从尘土中走来。其以“忠君爱国”作为家风,以“保境安民”视为家德,无疑深受中华民族数千年文化之影响。

六德,其实也是一个家族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对于如今的社会,仍具有强大的现实意义。

也许,这就是永顺老司城遗址为何能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之魂,也是这个偏居一域的小王国历经800余年而不衰的重要原因。

王阳明与湘西土司始交际于何时?至今仍是个谜。

1508年早春和1510年深冬,王阳明曾两次路过如今的湖南。从江西进入株洲醴陵,到长沙沿湘江进入洞庭。然后从洞庭溯沅江西上,经益阳到常德,入沅陵过湘西再经芷江、新晃,去贵州龙场。

从留下的大量诗句中可以知道,王阳明两次途经湖南,来回路线基本一样,当然,心情就大不一样了。

去贵州时忧心忡忡,回江西时信心满满。

不过,在这个时间段,关于王阳明和湘西土司交际的文字还未发现。

在王阳明众多湖湘弟子中,也不见湘西土司的名字。

直到1517年,在那篇著名的《告谕浰头巢贼》中,王阳明才提到“西调湖、湘之土兵”。

经考证,这支队伍即为永顺、保靖土兵。

有人认为,在王阳明两次途经湖南的途中,湘西土司都一直为其暗中护送。

因为那时候,湘西土司的势力范围,几乎涵盖了整个武陵山区。

那么,王阳明完成贵州“龙场悟道”后,在沅陵龙兴寺进行的那次著名讲学中,有没有湘西土司前来学习?在沅陵停留月余,王阳明是否和湘西土司有过深度接触?

一切不得而知。不过,通过诗句,还是看得出,王阳明那段时间心情真不错:

“杖黎一过虎溪头,何处僧房是惠休?云起峰头沉阁影,林疏地底见江流。烟花日暖犹含雨,鸥鹭青闲欲满洲。好景同来不同赏,诗篇还为故人留。”

故人是谁?或有哪些?

也许,这其中大约应该就有湘西土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