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今日要闻 > 正文
长沙国际马拉松赛迎来了第一位中国冠军
2017-11-19 07:15:27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肖秀芬] 字体:【

▲11月18日,长沙国际马拉松赛举办第3年,终于在男子全程项目迎来了第一位中国冠军——中国体育教师打破非洲选手垄断

▲11月18日,中国选手李鹏冲向终点,他以2小时27分44秒的成绩获得长沙国际马拉松赛男子组冠军。鲁米 摄    11月18日上午,长沙市潇湘北路,参加马拉松赛的选手在风雨中奔跑。       湖南日报记者 唐俊 摄

湖南日报记者 王亮 周倜

11月18日,虽然阴雨连绵、寒气逼人,但并未影响2万跑友的热情,也没有降低第三届长沙国际马拉松赛的精彩程度。来自上海华东理工大学的体育教师李鹏以2小时27分44秒的成绩,在拿下个人首个国际马拉松赛全程冠军的同时,击败了来自埃塞俄比亚的选手,改写了非洲选手包揽该项赛事冠军的历史。

实力+时运

李鹏夺冠喜极而泣

上午9时27分,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的李鹏举着国旗,在欢呼声中冲过终点。撞线后李鹏跪地不起,眼含热泪。对于一个业余马拉松选手来说,这个冠军意味太多。“那一刻,我想起了我的父母、妻儿,他们理解,也支持我的马拉松爱好,真的牺牲了很多。而且我是击败非洲选手拿到这个冠军,意义非同寻常。”

李鹏的这个冠军的确来之不易。11月12日李鹏刚参加了上海马拉松赛,跑出2小时24分21秒的好成绩,不过参加长沙国际马拉松赛属于背靠背,因此他对成绩并无期待。但阴湿的天气,以及比赛的走势,给了他夺冠的机会。

18日的长沙温度很低,而且风势很强,这给所有选手,尤其是非洲选手带来很大困扰。比赛中,一直保持节奏的李鹏在17公里的时候确定了第三的位置。跑到37公里,又超过了第二名,这才让他有了夺冠的想法。

李鹏向记者透露,“当时的转播车上有人一直给我打气,并告诉我距离第一名只有100多米,这给了我很大的鼓励。”37公里的时候,李鹏终于追上埃塞俄比亚选手TILAYE,夺冠的想法油然而起。“这几年,非洲选手几乎垄断了国内马拉松比赛,所以我的竞争心一下子起来了,当时真的是咬牙顶着。”李鹏说。

凭借超强的意志,李鹏超越TILAYE确定了领先。随后,他拿出别在腰间的黑框眼镜,回头看了下自己和第二、三名选手的距离,继续向终点跑去。“戴上眼镜一是要明确自己的优势,确保冠军,二是想在最后时刻好好看一下路边的风景,留住最美好的回忆。”

参加马拉松全程比赛以来,李鹏拿过国内比赛的冠军,但国际赛事的桂冠,还是第一次。

体育教师+跑步狂人

曾刷操场130圈

以业余选手的身份夺得长沙国际马拉松赛冠军,李鹏堪称业余圈的“大神”。

李鹏是河南南阳人,今年34岁,是上海华东理工大学体育教师。李鹏从小热爱体育,酷爱跑步,2008年开始参加马拉松比赛,不过因为多次受伤,跑了3年就放弃了。2015年,李鹏重新回归马拉松赛场,从跑半程马拉松开始,终于慢慢找到感觉,今年来长沙前,已经跑了7场全程马拉松。

李鹏今年的重心是上海马拉松赛,从今年6月份开始备战,每个月的跑量都在500公里左右,暑假期间一天的训练时长更是达6个小时。“最长的一天在学校操场刷了130圈,跑了50多公里。”李鹏说。

“我本来计划接下来还去千岛湖、广州等地参加比赛,不过刚结束上海马拉松赛,今天又参加了长沙马拉松赛,肌肉很酸痛,还需要缓解一下。”李鹏表示,自己会放弃一些比赛来保护身体。

拿到自己的第一个国际马拉松赛冠军,李鹏对长沙有了特别的感情。“一路都在欣赏长沙的景色,尤其是橘子洲头,非常美。跑马拉松赛非常辛苦,欣赏到美景能让我转移身体的疲劳,更忘我地投入到比赛中。明年争取再来长沙!”

球场老男孩的蜕变

湖南日报记者 周倜 王亮

“跑完长马,今年的计划都完成了!”11月18日,和亲友一起跑完半程马拉松的张勇刚,开心地发了朋友圈。这是他第3年参加长沙国际马拉松赛。

1米94的大高个,张勇刚在参赛选手中很“显眼”。作为我省较早一批职业篮球运动员之一,2007年他加入了湖南柏宁队征战NBL(全国男子篮球联赛)。职业篮球,这个黑龙江小伙子干了近4年。“2010年的时候面临读书还是继续打球的选择,出于长远考虑还是选择了回到校园。”自那以后,他从职业球员变回了湖南大学的学生,这或许是人生中第一次大蜕变。

没有了赛场激烈对抗,没有了跑不完的“折返跑”和投不完的篮,他的生活回归平淡,直到2013年跟腱的意外断裂再次改变了他的生活。“我不喜欢跑步,以前最怕教练让我们上田径场。”他告诉记者,严重的伤病让他经历了一段相当长的恢复过程,不能剧烈运动,医生建议他用慢跑来康复,“起初我只是把它当成恢复的工具罢了,煎熬得很。”

从最初的连跑带走都扛不住,到后面坚持跑完几公里,硬着头皮去慢跑成为他在康复阶段的“保留动作”。“日久生情”,他逐渐发现这种慢悠悠的锻炼方式居然有点效果,“不必强行计时,没有对抗,自在舒坦,关键是挺减压的。”他笑着说。翻开他的朋友圈,跑步软件截图成为最多的内容,10公里成为他每次跑步的常规距离。

“不如玩次大的,试试马拉松?”逐渐康复的他有点“得瑟”起来。2015年,他报名参加了第一届长沙国际马拉松赛,但由于伤病未痊愈,那次比赛他没有完成。“有些遗憾,不过这就像过去打职业联赛,这个赛季失败了,新赛季从头再来就是。”于是他将目标锁定2016年长沙国际马拉松赛,准备了整整一年:篮球场与健身房练体能,每周至少3次夜跑,周末拉着家人跑,甚至把饮食习惯都改了,连上班都带着妻子做的健身营养餐……42.195公里,他终于完成了2016年的比赛。“从伤病恢复到完成挑战,仿佛每一公里都凝聚着过去的付出。”他回忆道。

今年是他第3次征战长沙国际马拉松赛。近几个月来足底筋膜炎复发,他选择了半程马拉松,与亲人和朋友相约同行,最终历时2小时。“第一年是想试试,第二年是想挑战极限,第三年是完全放松自我。”在张勇刚心里,每次的马拉松体验,都有着不一样的收获。“明年,再挑战一次全程马拉松!”

【评论】高手在民间

王亮

你没看错,今年长沙国际马拉松赛男子全程冠军李鹏,是位体育教师。

不止是李鹏,男子全程第3名周其祥也是一名体育教师。男子半程第3名林鑫,则是来自湘潭大学的一名体育生。林鑫赛后告诉记者,今年的男子半程马拉松水平比较高,参加过奥运会的选手都来了。

教师、学生与奥运选手同场竞技?还拿前三名?

其实,不是李鹏这些民间高手有着非人的天分,而是他们对跑步有着发自内心的热爱,并且科学训练。

中国现在的马拉松赛越来越多,也日益成熟,并逐渐形成自己的“文化”。马拉松成为一场跑步者的狂欢,一场自我超越的仪式,蕴含着奔跑的魅力、运动的内涵,并不断向外发散。连续举办了3届的长沙国际马拉松赛,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着体育的正能量,影响着三湘大地的你我他。看看四周,是不是越来越多的人在提议:“明年我们也去跑一场?”

不止是跑步,其他体育项目也在逐渐脱离单纯的竞技属性,回归运动本身的魅力。

中国正朝着体育强国迈进,全民健身也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民间的高手越来越多,正说明全民健身深入人心,体育强国之路越走越宽。

成为民间高手,其实大家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