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市州新闻 > 正文
永州:乡村劲吹助学风
2017-09-03 07:53:22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肖秀芬] 字体:【

湖南日报记者 刘跃兵

通讯员 单明海 黄志东 刘福华

9月1日,江华瑶族自治县涔天河镇熊家村贫困生熊某某,接过该村奖学助学基金资助的1500元,到学校报到。到目前,永州市有近300个村成立了村级奖学助学基金,积极扶助贫困生,奖励优秀师生,改善当地办学条件,大力推动了乡村教育发展。

“光头村”考出大学生

“我们村1600多人,曾连续10多年高考剃‘光头’。”“那些年,大家也不重视教育,孩子初中毕业就外出打工了。”……8月30日,宁远县中和镇坦坝村村民们七嘴八舌地告诉记者。

2011年底,在外发展多年、回村任村支书的杨春忠看到这种情况,心急如焚,他说:“不重视教育,谈什么发展?”

2012年春节,趁着外出务工经商的村民们返乡,杨春忠组织召开村民议教会。村民杨远平回忆:“杨书记的话,引起大家深思。”村民们都同意把“重奖教育”写进《村规民约》,并纷纷捐款。到今年,村民们累计向坦坝村奖学助学基金捐款130多万元。

2012年至今,坦坝村有12名学生考上大学。

边远瑶寨留住老师

“村里对我进行奖励,让我很感动!”8月31日,姑婆山下的江华瑶族自治县大石桥乡源口村,50多岁的村小学老师蒋联珍激动地说。

源口村离县城50多公里,到乡政府也有10余公里路程。因为地处偏远,村小学条件差,老师换了一茬又一茬,都不安心工作。

2012年起,该村每年从集体经济收入中拿出部分资金,加上村民捐款,成立了村级奖学助学基金,支持本村教育发展。村支书邓普兴说:“我们每学期都主动与老师对接,了解学校和老师的需求,及时解决问题。我们条件不好,就用真情留人。”

近年来,该村奖学助学基金先后为学校老师解决了住宿、饮水等难题,并对班级成绩在教学协作片名列前3名的老师进行奖励。

“现在,大家都安心教学,学校上学期期末统考成绩名列教学协作片前茅。村里重教氛围也越发浓厚。这几年,14人考上了大学。”邓普兴介绍。

贫困生命运有改变

“是村奖学助学基金的资助,改变了我的命运!”8月30日,宁远县鲤溪镇政府干部、该镇欧家村人欧新对记者说。

2009年,欧新高中毕业考上大学,可学费却让一家人发愁。这时,欧家村老年协会会长、村奖学助学基金理事欧其生把助学款送到欧新手上,帮助他走进了大学校门。此后,欧新又考上研究生。为回报家乡,他毅然放弃大城市待遇丰厚的工作,回到家乡工作。

在宁远县农村,重教助学已经蔚然成风。全县有50多个村成立了村级奖学助学基金,营造了重教兴学、奋发成才的良好氛围,更激发积善扬善、积极上进的社会风气。

新学期校园面貌新

9月1日,永州市金洞管理区钗江河村的孩子们走进村小学,发现校园里建起了新校门、护栏……

该村干部高爱国介绍:“2011年2月,村支两委发起成立奖学助学基金,村民们纷纷响应,村民李新河兄弟每年主动捐款4万元。基金规定,对考上清华、北大和一般本科的本村学生,给予2000元到4万元不等的奖励,并资助家庭贫困学生,努力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到目前,该村共筹集奖学助学资金42万多元,奖励大学新生36人,资助家庭贫困学生17人。今年,村民集体表决,投入15万元维修村小学,孩子们有了更好的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