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今日要闻 > 正文
借助网络技术,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2017-08-30 07:22:24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谭思敏] 字体:【

石小旻

多次触碰底线的“海底捞”又一次遭网络曝光,引发社会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再度关注。

如何确保“舌尖上的安全”,已然成为社会公共管理中的优先话题,如今,日趋发展的互联网技术给予我们新的可能:近日,长沙市开展《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微信扫码活动,广大消费者通过微信扫码,就能了解到所要购买的肉类食品的产地、检疫合格、生产单位、签发日期等信息,通过“按图索骥”来保障食品安全。

相比过去传统的监管方式,这种来自互联网的监督有两大不可比拟的优势。其一,群众使用更便利。此前,如果市民发现身边的食品安全问题,无论是向有关部门举报,还是向媒体寻求曝光都较为麻烦,期间所历环节、所费精力往往让人望而却步。如今可谓大不相同,只需要借助指尖上的操作,即可轻松将信息披露出去。

其二,互联网对于信息具有极大的传播效应。例如,日前“海底捞”卫生问题,经过网络发酵,引发了包括自媒体、传统媒体在内的社会各界的广泛舆论关注,即便它采取怎样的公关手段,都无法逃脱法治的惩戒与道德层面的谴责。

那么,跳出传统监管层面的手段,如何借助互联网技术升级食品安全的日常监管?依笔者之见,可以从食品的生产、流通、售后三个维度进行。

首先从生产源头发力。正如长沙推广的扫码活动一样,可以考虑将各类食品的产地、时间、各环节负责人等生产信息利用二维码等形式备案,并通过在食品的包装上印上二维码,让顾客通过扫码来便捷地查询到质量信息。只是在其起步阶段,还需政府予以相应的支持。

其次是重点抓流通环节监管。现在一些大型互联网电商平台公司都已经建立了完备的物流体系,所购商品的各个物流环节消费者都可以查询并进行监督。无论是零售商铺,还是超市,也可以考虑采用这样的办法,让消费者行使对于商品的知情权。

最后是监督售后环节。诸如质监局等部门可以考虑与互联网平台进行更深入的合作,让这些大平台利用自身流量优势,成为食品安全问题反馈的中心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