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今日要闻 > 正文
“九鼎八簋”、曾侯與编钟首现长沙
2017-07-27 12:06:54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廖慧文] 字体:【

倾听来自周王朝的礼乐篇章

“九鼎八簋”、曾侯與编钟首现长沙

曾侯與编钟。 湖南日报记者 熊远帆 摄

湖南日报7月26日讯(记者 熊远帆 通讯员 蒋鑫)中国素被誉为“礼乐之邦”,“礼乐”一直是古代社会文明高度发展的象征。今天,“诸侯礼乐——随州出土周代青铜器特展”在长沙博物馆开展。包括代表周天子礼制的“九鼎八簋”、曾侯乙编钟“姊妹钟”、扉棱提梁卣等在内,来自湖北随州出土的两周时期逾200件代表性青铜器集中展出,为观众勾勒出一幅来自周王朝时期诸侯国的礼乐篇章。展览分为“封邦建国”“汉阳诸姬”“曾侯遗风”3个部分,将持续至10月8日。

“九鼎八簋”显示诸侯“僭越”普遍

走进展厅,最引人们目光的是战国中期的“九鼎八簋”, 出土于擂鼓墩2号墓。

鼎、簋是古代重要的祭器,人们用鼎以供奉牲肉,用簋来供奉食粮。周礼规定: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

只有周天子才能用的九鼎八簋为何出现在曾国,随州博物馆馆长黄建勋认为,西周晚期开始,周王室衰落,诸侯们的“僭越”行为日益普遍,历史上曾发生楚王向拥有九鼎的周天子“问鼎”的重大历史事件。此次展出鼎的数量已达到九鼎之多,表明到了东周,确实已经“礼崩乐坏”,诸侯国君已经僭越礼制,也用起了“九鼎八簋”。

曾侯與编钟证明曾随“一国两名”

作为曾侯乙编钟的“姊妹钟”——曾侯與编钟2009年发现于随州文峰塔1号墓。现存8件,其中完整的有6件。经过专家测试,每一件至今都可以完整演绎古今中外大部分乐曲。

随州华夏博物馆馆长胡久洲介绍,和曾侯乙编钟一样,每一件编钟都可以发出2个音。这2个音相差3度,而能发双音的机制在于它的合瓦形状,当敲击钟的正面时,侧面的振幅为零,反之亦然。这样就使双音共存一体,又不会互相干扰。

此外,历史上,关于曾国鲜有文献记录,存在着“曾随一国论”“曾随两国论”等不同的声音。而在曾侯與编钟中,有两件编钟钟铭中证实,曾国与周人同族源,和随国的族姓一样,同属于姬姓诸侯国,活动范围一致。由此可以推论曾随在历史上是“一国两名”。

宁乡青铜器或与“随枣走廊”技术传播相关

在展览中,还展示了2件宁乡出土的青铜编钟。

长沙博物馆馆长王立华介绍,经过随州和枣阳山地间的一条狭长平原,称为“随枣走廊”,是远古由中原地区通往南方的文化与经济交流通道。商周时期,中原先进的青铜文明就是经此南下,再溯长江而上,最后进入湘江流域。

据史料记载,周昭王曾先后派重臣前往曾、鄂国打前站,建行宫。并提及周昭王南征的目的,是征伐楚蛮,其中包括虎方等国,在静方鼎的铭文里更提到南国相。

不少专家认为宁乡可能就是虎方,同时南方相国中的“相”极有可能通“湘”,相国有可能是洞庭湖湘水流域的方国。

黄建勋认为,在宁乡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青铜器,或许就与中原王朝的技术传播有关,值得观众观展时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