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市州新闻 > 正文
架起爱心桥梁 江永探索“互联网+扶贫”
2017-07-11 08:04:02 [责编:荆彩] 字体:【

架起扶贫对象与爱心人士沟通的桥梁——

江永探索“互联网+扶贫”

湖南日报记者 邹仪 唐善理

通讯员 杨诚 陈健林

100%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注册成为“中国社会扶贫网”用户,居全国第一。

爱心人士对接贫困需求成功率高达72%,居全国第一。

在脱贫攻坚战中,江永县委、县政府抓住“中国社会扶贫网”上线试点的机遇,大力实施“互联网+社会扶贫”,让爱在阳光下“链接”,成功吸引了海内外大批爱心人士、社会资本聚焦扶贫,架起了扶贫对象和社会爱心人士之间沟通的桥梁,探索出一条全社会参与扶贫的“江永模式”。

贫困户信息全部上了网

“大爷,我的6个鱼篓编好了吗?”7月6日,社会扶贫网和兴村信息员葛小梅一走进贫困户雷水安家,就向他“催债”。“做不赢呢。”67岁的雷水安有点不好意思地说。

“鱼篓能卖钱?”身体有些残疾的雷水安,以前编的鱼篓都是免费送人。当葛小梅要帮他在网上卖竹制品时,他有些不相信。没想到,当天葛小梅就帮他在网上卖出了好几个。

“雷大叔的鱼篓和竹篮不仅质量好,而且美观,在网上俏得很。”43岁的村民葛小梅今年初当上社会扶贫网信息员后,帮助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在网上注册,采集、发布他们的各种需求信息。今年5月,她把村里10多名残疾老人手工艺品的信息挂到网上,省内外的爱心人士纷纷致电帮助并下单购买,使这些“民间手艺人”忙得不亦乐乎。

江永县创新工作方法,在62个贫困村建起社会扶贫网村级服务站,并选拔了一批信息员专门驻村。有了信息员的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帮扶信息99%以上上了网,70%以上的帮扶需求得到了满足。

民企出力产业扶贫“齐步走”

“每斤沃柑多加5毛钱,你损失的也就是几条烟钱,而这名贫困户拿这些钱可以多种几亩,明年收入就能翻倍了。”湖南季丰公司董事长袁玲利说起他年初为帮贫困户卖沃柑的故事还有点小兴奋,“现在社会上愿意做扶贫的人很多,我的经销商听我这么一说,大家都很愿意帮助这些贫困户。”

“去年我们公司线上线下共销售800多万公斤农产品,其中60%是贫困户的。”袁玲利说,去年以来季丰公司对接江永贫困人口2000多人,帮助他们种植两万多亩沃柑。季丰公司在产前提供果苗;在产中提供技术服务;在产后上门收购,并销往市场,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经营模式。

参与扶贫的不但有一批大公司,还有很多的小老板。得益于江永县一直以来推广电商扶贫,打造电商一条街,这一次在社会扶贫网的试点,更是得到了整条街电商老板们的支持。线上线下,卖贫困户的产品成为整条街的工作重点。他们自发组织的电商协会,还在网上开起了专门的爱心微店,在线下也办起了爱心商店。由于销售得到保障,江永的特色农产品产业化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同时,通过社会扶贫网发出的信息,得到了海内外爱心人士的响应,捐赠络绎不绝。许多外地的公司纷纷表示要进驻江永,支持江永扶贫。目前已有20多家企业与贫困村对接,有200余名企业主与贫困户对接,落实帮扶资金、物资达5000多万元。县委、县政府还先后3次组织联系海外侨商考察团走进江永,共签约9个产业扶贫项目,总金额达54亿元。

4支队伍为“江永模式”护航

6月16日,古龙社区山峰村村民杨明仔家的砖瓦房,因连日遭受暴雨侵袭,突然倒塌。万幸的是家中衣柜挡住了倒塌下来的砖瓦,一家5口人幸免于难。驻村信息员得知消息后,将求助信息发布到网上,仅仅一个中午的时间,信息员和志愿者就大包小包送来了各地爱心人士捐助的米、油、盐、衣物等物资和1000多元爱心款。

“为调动扩大社会扶贫的影响和力度,江永县组建了‘4支队伍’。”江永县委书记周立夫告诉记者,一支由义工协会、县内外爱心人士构成的扶贫志愿者队伍;一支由医卫、司法、农技、教育等各界人士组成的志愿服务专家队伍;一支由奥运举重冠军王明娟等各界名人组成的扶贫形象大使队伍;一支由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纪检、审计等部门退休老同志共27人组成的扶贫监督队伍。4支队伍的组建,为持续扩大江永社会扶贫的影响力提供了坚强的人力保障。

今年以来,不少专家为江永经济发展、精准扶贫、产业转型把脉会诊,献计献策,出了一大批扶贫“金点子”。 6月24日,“香约江永”院(校)县农业科技合作签约仪式在长沙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当场表态说,明年在江永建立“一季稻+再生稻”示范点,提升江永农业发展科技含量,帮助农户增产增收。

江永县主动策应“中国社会扶贫网”上线试点工作,得到国务院扶贫办的高度认可,中国社会扶贫网官方微博在6月全面推介了“江永模式”。同时,永州市近日在江永召开现场会,在全市全面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