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今日要闻 > 正文
拿出“绣花”功夫打赢脱贫攻坚战
2017-06-21 08:02:11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肖秀芬] 字体:【

■编者按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是各级领导干部应具备的重要素质。近段时间以来,作为各地脱贫攻坚的第一责任人,我省各市州委书记深入一些贫困人口集中乡镇,进村入户,访贫问苦,摸清摸透贫困状况,定准定好脱贫目标,压紧压实帮扶责任,雷厉风行解决问题。他们边调研,边思考,边总结,感悟很多,也深感责任重大。为激励全省上下坚定信心,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从今天开始,湖南日报推出“市州委书记扶贫手记”专栏,敬请读者关注。

周农

扶贫是最大的政治,脱贫是最大的责任。衡阳市虽然不是贫困一类地区,但扶贫面上工作还很重,任务还很急。3月9日,我与市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再次深入祁东县调研精准扶贫工作。祁东县作为我市唯一的省级贫困县,帮助这里的贫困户脱贫摘帽,是当前扶贫工作重中之重。作为市委书记,在扶贫路上,我必须做到,不落下一户贫困家庭,不落下一个贫困群众。

沿着蜿蜒崎岖的山路行驶了近2小时,我们先来到马杜桥乡乐园村。该村是一个典型的山区贫困村。村干部带着我们走进一户贫困户家里,看到的景象着实让我吃惊。这户仍然住着茅草房,黄泥垒砌的墙壁常年受风吹雨淋,有的地方已破损,屋里很难找到一件像样的家当。

当地村干部告诉我,这些贫困户大部分是因病致贫、因残致贫,没有劳动力,需要政府兜底帮扶。看到这场景,我感到心酸难受,更是愧疚反思。改革开放快40年了,扶贫搞了这么多年,我们竟然还有群众生活这么困难。我深感责任重大,精准脱贫工作一刻也不能耽搁。得知这户贫困户4月底将搬进新建的易地扶贫安置房,我立即要求当地负责同志带我们去看安置区。安置区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正在进行外部扫尾和室内装修。

当地一位老乡看到我们,上前热情向我们打招呼,虽然口音较重,但从他那充满希望和欣喜的眼神中,可以感受到老百姓对党和政府的感激。我随即叮嘱当地干部和施工单位,一定要在保障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建设进度,让贫困群众早日住进新房。同时,落实好产业、教育和健康帮扶政策,让群众住得下,更能发展好。

走进黄土铺镇黄花菜产加销一体化项目,现代化的标准厂房、自动化黄花菜杀青烘干机和恒温保鲜库出现在偏远乡村,展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企业负责人信心十足地介绍,公司年内与贫困农户签订分贷统还协议329户、种植收购合作协议315户,受益群众1300多人,到位扶贫小额信贷资金达1300万元,粉丝、黄花菜两大产品销售很不错,带动了许多老乡脱贫致富。我听了很欣慰,鼓励他多为家乡作贡献。

来到白地市镇六角井村,基地里500亩优质西兰花长势喜人。这个基地是去年几个返乡创业青年搞起来的,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订单生产+贫困户”模式,目前已吸纳35个种植合作社、1500多名社员,流转土地8400多亩,去年创产值6000多万元、净利润500多万元,帮助贫困户增收1000万元以上,带动191户脱贫。在基地里,我掰起指头与老乡们算起了 “脱贫账”:在这里可以有“三金”收入:一是土地流转有租金收入,二是吸收贫困户到基地上班有佣金,三是小额贷款入股有股金。我要求祁东县委、县政府认真总结经验、好好推广,并鼓励基地年轻人扎根农村,当好致富领路人。

下午来到灵关镇枣园村,这里道路整洁、春意盎然。我们感到果然地如其名,美丽而有灵气。镇党委书记王志英介绍,枣园村地处深山,过去交通不便,东西进不来也出不去。这两年,镇里积极引导年轻人回乡创业,还争取了50万元帮助枣园村拉通了网络专线,打造了电商孵化基地。昔日无人问津的特色农产品,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成了市场上的“香饽饽”,市面上1.2元一公斤的红薯加工成薯片后卖到了10元一公斤,去年贫困户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老乡们个个笑逐颜开,纷纷拿出自家农产品给大家品尝。看着老乡们的笑脸,我也在思索,一根网线就能拉近枣园与世界的距离,打通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改变落后的贫困面貌,更为重要的是提振了老乡们的精气神和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枣园精神在这里扎下了根、结出了果。

调研返程路上,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调研中看到的一幕幕不停在脑海中回放,耳边响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诲:“我们党员干部都要有这样一个意识: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还没有变成现实,我们就要毫不懈怠团结带领群众一起奋斗。”

作为市委书记,是全市脱贫攻坚第一责任人,带领全市贫困人口如期整体脱贫,是重大的政治任务,也是重大的发展和民生任务。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始终把“两不愁、三保障”作为检验脱贫成效的重要标准,把“十大扶贫举措”作为脱贫攻坚战的“攻城利器”,确保产业、易地搬迁、健康、教育、劳务协作、兜底等扶贫举措条条是干货、项项能落地。

基层情况千差万别,精准扶贫是个“绣花活”。调研发现我们以前的工作还有不够精细的问题,对此要下定决心,像攻“碉堡”一样各个击破,狠抓突出问题的大排查大诊断大整改,真正拿出“绣花”功夫,精准识贫、精准施策,实现真脱贫、脱真贫,让脱贫的过程和成果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作者系衡阳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