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视点头条 > 正文
扶贫一线的故事 湖南日报今起为您开讲
2017-06-19 09:15:05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荆彩] 字体:【

田儿冲,甜了!

水泥路修到了田儿冲农民家门口。 李夏涛 摄

■编者按

最近,湖南日报社派出50余名记者,分赴全省49个扶贫工作重点县的贫困村。他们跋山涉水,晓行夜宿,入农户,话家常,亲身感受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成效,真切体会党的十八大以来贫困村发生的变化。记者们将通过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借助湖南日报社旗下各媒体,讲述扶贫路上的精彩故事,呈现三湘四水脱贫攻坚取得的实实在在的成效,展示贫困地区干部群众与贫困决战的精神风貌。从今天起,湖南日报推出《砥砺奋进的五年——走三湘 看扶贫》专栏,刊发记者们从贫困村采写回来的报道,敬请关注。

湖南日报记者 肖军 黄巍

“真甜啊!”一股清泉水从水龙头哗哗流出,今年86岁的谢玉堂老人像孩子一样对着水龙头喝上一口,皱巴巴的脸上笑得像桃花绽放。

6月9日,在溆浦县观音阁镇畔坪村田儿冲谢玉堂家,谈起水的话题,一家人感慨万分。

“做梦都不敢想,这辈子还能喝上清甜的自来水。”谢玉堂对记者说,过去,靠天喝水,村里人在山脚下挖坑蓄水,有泥巴味不说,遇到干旱,挑一担水要做很多用。

“现在村里家家户户都用上了自来水。”谢玉堂的儿子谢烨笑着说,水甜在嘴里,更甜在心里。

走访田儿冲,听村民们讲了不少“甜”在心窝的事。

“过去出行靠走,如今车子开到家门口。”村民刘克胜谈起村里交通变化,同样一脸灿烂。以前去镇上赶场来回要走8小时。现在水泥路修到了村里,坐车到镇上仅40分钟。

“两年前,可不是这光景。”村民谢三妹念起了一段顺口溜:田儿冲,并不甜;苦恼事,多得很;喝着泥巴水,走着泥泞路;电视雪花状,手机是摆设;一年四季靠种田,脱贫不知等哪年。

“田儿冲,甜了!”说起村里现在的变化,谢三妹如数家珍:农网改造后,用电质量有保证,电价也便宜多了;新建了移动基站,手机不再是摆设……如今,谢三妹家新修了两层小楼房,用上了电热水器,安装了浴霸,还有全自动洗衣机。

“能有今天,得感谢党的精准扶贫政策和驻村扶贫工作队倾情帮扶。”畔坪村村支书谢历华说。

田儿冲,高山上的贫困村(去年合并到畔坪村),海拔800多米。

2015年初,怀化市工商联副主席龚小栋带着扶贫工作队驻村时,村里路不通、电不稳、饮水难,没有产业支撑。村民议论,工作队没准过几天就会走,能干成啥事?

很快,扶贫工作队确定了公路硬化、农网提质、安全饮水、通信工程等10大重点项目。去年底,项目全部完工。

“看着一个个项目建成,群众服了。”谢历华说,村民发展产业的积极性也上来了。田儿冲生态资源优势明显,于是,扶贫工作队又确定重点扶持养牛产业。

在扶贫工作队帮助下,养殖大户向仁作建起了标准养牛场和草场,牵头成立了养殖合作社。全村12户贫困户加入合作社,还带动22户贫困户参与养牛。

“我自己养了一头牛,还在养牛场做事,一年收入万把块钱不成问题。”村民谢历刚甜滋滋地对记者说。

扶真贫,真扶贫,脱贫提了速。田儿冲有34户贫困户,去年脱贫33户,今年可实现全部脱贫。

日子甜了,村民们记得扶贫工作队的情。今年,扶贫工作队转战到另一村,龚小栋这次回田儿冲,是陪记者来的。

走到村口时,一个扎着羊角辫、穿着小花裤的小女孩,伸着双手扑向龚小栋。跟在小女孩后面的大黄狗摇着尾巴,亲切地扯着龚小栋的裤脚。

小女孩叫向玉琼,是龚小栋驻村扶贫时的“小房东”。小玉琼贴着脸告诉龚小栋:“您住的房里的东西,都没动,外婆天天打扫卫生。”

“龚主席来了,到家里吃饭去。”村民刘士田挑着肥料路过,看见龚小栋,拽着他的胳膊往家里拖。

目睹村民浓浓的真情,记者心想,田儿冲,能不甜吗?


青龙寨,变了!

6月8日,花垣县龙潭镇青龙村,65岁的五保老人石志安站在自家簇新板壁的木屋前,伸出大拇指说:“共产党好,共产党万岁!” 彭业忠 摄

湖南日报记者 彭业忠

通讯员 吴红艳

青山如黛,鸟语花香。走在花垣县龙潭镇青龙村,一些贫困户和已脱贫的村民跟记者谈起脱贫,他们最大的感受是脱贫路上有人帮。

这是一个纯苗族村寨,村里338户1388人全部为苗族。

6月13日下午,在青龙村百姓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辣椒地里,61岁的苗家阿丫(大姐)吴梅莲与村里十几位妇女,在给辣椒抹岔。阵雨悄然而至,戴着斗笠、原本蹲着的吴梅莲站起来,与记者交谈。吴梅莲家有4口人,老伴体弱多病,大儿子有智障,二儿子在县城读高二,家里就她一个劳力。

“我想早点脱贫,当贫困户并不光荣呀!幸亏大家都帮我,我们理事长就是个大好人。”吴梅莲说的理事长,是百姓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石小峰,党员,今年41岁。他曾专门去湖南伟大农业发展公司打工3年,学习技术与管理。

吴梅莲家3亩地,以每年400元的价格租赁给合作社,自己到合作社做工,每月可拿到1500元左右。

其他几位苗家阿丫也说,是石小峰帮了大家的忙。一旁的石小峰连忙说,扶贫是大家相互帮扶呀!花垣县财政局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侯劲,一大早就去县城的超市和学校,帮忙找辣椒销路。

新上任的村党支部书记石建芝告诉记者,村里现有3个合作社,在带动贫困户脱贫上作用很大。今年3月村里进行了第8次精准识别,有11户47人脱贫。

6月14日上午,沿着一条蜿蜒山路,记者来到养羊大户、48岁的苗家汉子石金针家。他家的老木屋还是200多年前建的,羊圈就建在屋旁。

谈起家里的情况,一脸络腮胡的石金针既兴奋,也有些无奈。

兴奋的是,他家曾是贫困户,2015年扶贫工作队免费送来16头波尔山羊与本地山羊的杂交羊,现已发展到150头,只用两年脱了贫。无奈的是,家里羊圈不够用,一半羊关在山上,借用别人的羊圈,而山上野狗多,去年就被野狗糟蹋了20多头羊。

有着大专学历的村委会主任石国清说,石金针的妻子吴金满才是家里的“掌柜”。吴金满说,去年家里卖了28头羊,平均每头600元,总收入1.68万元。

吴金满还告诉记者,她家曾因病致贫。婆婆87岁时摔了一跤,瘫痪了5年,她和石金针必须留一人在家侍候。而3个小孩中,有一个在县城读高中,一个月的生活费就要好几百元钱。

吴金满含泪说,搭帮扶贫工作队,现在家里日子过好了,日常开支不愁了。家里的老木屋也在实行危房改造——全部装上木板壁。

县财政局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石先合介绍,村里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实行动态管理,目前还有贫困户81户316人。

村里山坡下,并排立着两栋木屋,正在安装木板壁。两栋木屋的主人是两位五保老人。记者经过木屋时,一位叫石志安的五保老人高兴地叫住记者,大声说:“做梦也没想到,政府会给我们起屋呢。我们的屋原来都是千根柱头落地(指用竹篱笆围屋)。工作队说要给我们起屋,说到做到。他们都是共产党的好干部,共产党好,共产党万岁!”

老人朴素的话语直击记者的心,让人激动和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