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湘江副刊 > 正文
绣娘何娟
2017-04-21 08:03:14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周杨] 字体:【

何娟拼布绣作品《琴韵》

许志群

“爱莲啊、线头不能露在外面,要这样……”奶奶在一旁细心地教导着。爱莲是何娟的小名,她出生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10岁上下,当村里同龄人还在尽情玩耍时,何娟却在奶奶和妈妈教导下,一刀一剪、一针一线、有板有眼地跟着学做着口水珈、凉帽、背带和肚兜兜等物件,梦想着将来有那么一天,也能和奶奶、妈妈一样成为的美丽绣娘。

她大学毕业后,走上了南下的路途,在深圳打工的日子里,她仍趁着闲暇做着自已喜爱的小物件。

一天,她下班回到自己的小出租屋里,习惯地拿着小板凳,坐在门口一针一线地绣着那即将要完成的口水珈。“哇!真漂亮。”一位雍容华贵的中年妇人走了过来,对她手头的物件爱不释手,连声称道:“这么漂亮的东西,还是小时候见过,看到它,就会想起小时候妈妈的味道。”便也坐了下来,缠着要做完后送给她作纪念,何娟也不吝啬,便答应了。那位太太拿到何娟送她的口水伽时,如获至宝,连声致谢,眼睛里闪着亮光。那一刻,就像一颗火种,将何娟内心的拼布绣梦想又一次点燃,心想:不行,我不能就这么一直打工下去,我要去实现自己的梦想,我要做绣娘,我要把拼布绣传承发扬起来。

2008年冬,她怀揣着梦想又回到了家乡。她筹借资金3000元,便开始了拼布绣“梦之旅”。万事开头难,由于当时拼布绣几乎是重新投胎,真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做出的产品几乎卖不出去,而买针、线、布等原材料,对当时的她来说,都算是一笔巨额开支。为了学到更多更全面的拼布绣技艺,她虚心地向当地民间艺人讨教,一点一滴地学习、收集、整理。酷暑天,山里没有空调,手上的汗总是沁到布上,为了不影响画面的美观,她就不停用冷水洗手,擦干继续绣,晚上,舍不得用大功率的灯泡,就在昏暗的灯光下一针一线反复练。在掌握了传统的拼布技术后,又不断摸索创新,融入时尚元素,注重装饰效果,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并且创造了“回旋针法”等新针法。2009年秋,她耗时一个多月精心制作出了自己第一幅大型拼布作品《待嫁的新娘》。该作品获得湖南省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设计大赛银奖,极大地鼓舞了在艰难中创业的她。

2011年,为了保护“大布江”这个富有特色的地理名字,她便给拼布绣注册了“大布江”商标。随后,大布江拼布绣被列为郴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琴韵》和《观音》分别被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和省工艺美术馆收藏。作品《时机已到》获得文化部第七届国际文博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大赛铜奖。作品《过大年》荣获五个一工程一等奖。2013年,大布江拼布绣成功申报为省级非遗项目。2014年她被评为大布江拼布绣省级传承人,并入选湖南省第十二届妇女代表。2015年,“大布江拼布绣”荣获首批湖南“最美珍稀老手艺”称号,还被评为湖南省十大最具发展潜力的民间传统技艺之一,入选湖南省文化厅对外文化交流项目。2016年何娟被评为“湖南省最美基层文化人”称号。2015年10月和2016年4月,她代表湖南带着自己的拼布绣作品,走出大山,赴澳大利亚和法国参加国际民间文化交流和巴黎国际博览会。

近几年,大布江拼布绣作品越来越得到市场的认可。在当地党委政府支持下,她建立了3个固定传习所,设立了4个固定展厅。2015年初,在永兴县教育局的支持下,她又开展了“非遗传承进校园”活动,一改往日一对一带徒学艺的方法,在学校中开设了大布江拼布绣课,并逐步向全县各中小学校推广。2015年3月,又与永兴县特殊学校签约,在该校建立了“爱心传承基地”,免费为聋哑儿童传授拼布技艺,她希望,把特殊教育学校作为孵化点,让孩子们在快乐学习传统手艺的过程中,也能把拼布绣作为一项谋生技能,代代相传,让拼布绣这项传统艺术,在他们手中焕发出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