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今日要闻 > 正文
加强高校理想信念教育 守住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
2017-04-13 07:47:45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周杨] 字体:【

漫画/张杨

■编者按

由省委宣传部、省委教育工委主办,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承办的社会主义“有点潮”与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论坛近日在长沙举行,12所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同志进行了深入交流。湖南日报今天摘发他们的发言要点,以飨读者。

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首位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王浩斌

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直接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全局性问题,为此,要始终坚持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崇高信念为基本内容的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首位。首先,这是由理想信念自身的属性所决定的。理想信念教育是世界观和政治信仰在人们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培养大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政治信仰。其次,这是由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所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较强的意识形态色彩和政治价值导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无产阶级合格接班人,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又不能自发产生,只能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才能实现。最后,这是解决高校学生思想困境及价值迷失的有效途径。目前,受社会上“功利主义思潮” 、“怀疑主义思想”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价值观念不同程度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在理想信念问题上存在片面的、模糊的、偏激的乃至错误的认识,形成了或多或少的思想困境,偏离或甚至迷失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指引的正确方向。因此,必须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崇高信念为基本内容的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首位。

在中西文化交流、交融、交锋中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舒远招

中西文化的交流源远流长,具有悠久的历史。但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入、传播和不断中国化的过程,则是一种西方的先进理论与中国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包括毛泽东思想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既立足于中国的土壤,也离不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入。新时期以来,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走对外开放的道路,与西方文化展开了更全面深入的交流。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理政思想中,开放发展是五大发展理念之一。他有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都体现了其开放发展的理念,体现出中国试图重新引领全球化的宏伟气魄。毫无疑问,当我国在全球化的历史背景下、主动引领新一轮全球化的浪潮时,中西文化的交流、交融和交锋势必会在一个更深的层次上展开。在此背景下,加强对当代青年大学的理想信念教育,不仅具有了更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而且具有了新的时代特征和更加广阔的空间。对当代青年大学生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主要是要加强他们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道德、制度和文化的自信,同时,也要让他们克服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价值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和道义担当。这种教育,一方面需要与西方建立在个人主义价值观基础上的自由主义思潮展开论战,另一方面,也可以吸收西方文化内部各种批评资本主义文化和价值观念的思想因素。在中西文化相互交融和彼此渗透的今天,固然需要抓住意识形态领域的主要交锋,同时也要避免思维的简单化。

努力打造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高地

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陈红桂

1,打造马克思主义理论高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属性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树常青,根源于理论自身的科学性与真理性。面对相当一部分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严重偏见,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必须从学理层面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与真理性进行全面、深刻的学术诠释与澄清,明确马克思主义的学术取向与理路,积淀马克思主义的学术高度、理论深度及历史厚度,展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魅力。

2,打造马克思主义理论高地是正确引领当代中国社会思潮的必然选择。意识形态领域内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甚嚣尘上,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安全,消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与文化自信。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正确引领社会思潮的最佳切入点,就是利用自身的学科背景与专业优势,深化与拓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真正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话语到传播话语、教材话语到课堂话语的转化。

3,打造马克思主义理论高地是“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引领作用”的必然途径。学科发展与繁荣的程度取决于学科理论研究的深度、广度及学术积淀的厚度;“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航计划,切实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成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优势学科”,必须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不断繁荣、兴旺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学院要以充分的理论自信和创新勇气,直面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重大理论命题,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中历史问题,以及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社会面临的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整合学术资源,凝聚团队力量,提高学术含量、提升学术品位、扩大学术影响力。

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

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暨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 王文兵 李佑新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立德树人,首在理想信念教育,即培养全体师生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理想信念教育是强基固本、凝魂聚气的育人工作,必须将其置于核心地位。可以说,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直接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成败。

理想信念教育不是要培养师生的盲从盲信,而是要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积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从我们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发展和伟大实践中,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保证高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

国内外一些敌对势力无疑也认识到这一点,他们不断抛出“历史终结论”、“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社会主义失败论”、“共产主义渺茫论”、“中国崩溃论”和各种论调,试图动摇高校广大师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信心。我们必须积极回应这些严峻挑战,不断探索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途径和长效机制,才能承担起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

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

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吴怀友

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和世界一流大学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党的执政使命、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

首先,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巩固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重大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当前,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面临多样化社会思潮及宗教复兴运动的冲击和解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市场经济逐利性及西方“普世价值”的侵蚀和消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歪曲、丑化和颠覆、渗透。对此,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特殊重要性,把“四个坚持不懈”作为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大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切实抓紧、抓好。

其次,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培养党和国家事业可靠接班人的重大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四为”方向的提出,科学回答了我国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的重大原则性问题,集中体现了我国高校的社会主义性质,为把大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了根本遵循。必须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再次,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牢牢掌握高校工作领导权的重大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从根本上说是由我国高校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意识形态地位决定的。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明确和落实高校党委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体责任、党委书记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必须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必须按照“三严三实”、“四讲四有”的标准把师生党员的形象树起来。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教书育人全过程

长沙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成海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构成。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自信的重要表现。习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人们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文化自信的重要表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最高的价值,代表了生活中我们所珍爱的东西。

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培育大学生理想信念的主要内容。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大学生尤其关乎文化传承的千秋伟业。探讨怎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在教书育人的全过程,实际上就是如何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的形成基于具体的生活、阅历和经验,固然受多方面的影响,但教育是最主要和最基本的途径。大学生储备什么知识和形成什么信念、价值观走向社会,取决于我们认识的深刻和行动的努力。

文化自信给予我们对大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动力和方法。我们从传统继承了伟大的文化资源,有义务将它传承下去;我们的民族曾经和正在创造优秀的文化,有责任将它推广开来。学生们则通过学习,让自己的生命得到丰富,有更多机会为社会、他人服务,实现自我存在的价值,把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更好地统一。

不忘历史 接续奋斗

湖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刘新春

世界社会主义500年,是党和人民的优秀教科书。

空想社会主义揭批资本主义的现实罪恶,掀起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喷放出“人类思想史上最壮丽的日出”。它的唯物史观、阶级分析法、无产阶级党建学说等,是中国共产党“伟大、光荣、正确”的政治基因。

100年前,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苏俄取代沙俄,打败外国干涉与国内叛乱,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霎时爆发。苏联用不足十五年建成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强大国家。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社会主义苏联成为欧洲战场的中流砥柱,最终夺取胜利。

在“战争与革命”的年代建设社会主义,苏联成功创制了新实践。但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只能从零做起。邓小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设计蓝图,指明了“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与方向。39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阔、越走越顺畅。要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哪?特就特在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之路。

不忘历史是我们的责任,无数革命先烈牺牲在我们的前头。不忘历史是我们的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忘历史是我们的担当,两种制度两种意识形态的交锋直面我们的人生,唯有接续奋斗才能长盛不衰。

坚持“七个协同”,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湖南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叶利军

一是坚持责任和使命的协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责任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使命是对教师的高层次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高度,充分认识自己肩负的责任,把培养又红又专、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当作自己的历史使命。

二是坚持教学和科研的协同:不断拓展理论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教学和科研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加强科学研究工作,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不断增强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增强理论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三是坚持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协同:促进学生知行合一。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重要渠道。在设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案时,要打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将两者协同考虑。

四是坚持理论教育和情感育人的协同:在情理交融中教化学生。老师们要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充分了解青年学生、真切关心青年学生、正确引导青年学生。

五是坚持系统教育和热点问题的协同:不断回应学生的关切点。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课程设置、内容安排上具有系统性。但由于教材体系的滞后性,需要将党的最新理论、最新精神、最新政策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及时回应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

六是坚持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协同: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马克思主义认为,内容和形式是辩证统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广博,教学形式应丰富多彩,要不断探索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利用新媒体手段,让其自我教育、自我感染、自我提升。

七是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其他课程、其他活动的协同,不断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高校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健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价体系

南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高征难 周晓阳

健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价体系,是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关键环节,是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化的根本途径。

健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价体系,首先要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价“五位一体”的内容体系:一是对组织领导的评价,重点评价高校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定位、思路和规划及其落实情况;二是对队伍建设的评价,重点评价队伍整体结构及人员素质;三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评价,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主阵地,必须把该课程作为主要的考核评价内容,重点考核与评价课程开设情况及教学效果;四是对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的评价,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管理育人、实践育人、校园文化育人、网络文化育人、资助育人、心理健康教育、就业创业教育等多个方面,重点评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效果;五是对工作条件与育人环境的评价,重点评价学校综合治理维稳工作的成效。

健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价体系,还要优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价体系的方式方法,应该做到“三结合”:专家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实地评价与材料评价相结合。

创新理念,助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上新台阶

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肖映胜

新时期新形势下如何切实做好做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需要紧紧围绕“人”,不断创新工作理念,探索工作规律,找准工作推手,提升工作实效。其中,理念创新首当其冲。

实现“供给者本位”向“需求者本位”的范式转换。学生处于被动接受者与执行者的“供给者本位”思想政治工作范式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需要,“需求者本位”的工作范式从逻辑上摆正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既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也充分彰显了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以学生为本的基本内核。

用“立人教育”把“立德树人”落地做实。“立人教育”内涵“立德、立志、立业;树人、达人、惠人”,核心在于“德性”,关键在于“德行”,彰显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与价值、理论研究与生活实践的内在统一,是一种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德育教育与践行,使得“立德树人”有了更为具体的内涵和更加清晰的指向,真正把“立德树人”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建立“准、精、新、实、活、管用”的工作评价标准。评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否有成效以及效果如何非常关键,其评价标准又是关键之关键,“准、精、新、实、活、管用”的评价标准可以衡量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时效性以及实效性。

构建“全员育人”的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当举全校之力,形成领导育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全员育人”工作大格局,坚持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坚持教师“教书”与“育人”的内在统一,坚持职能部门有为管理与有效服务的高度契合。

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三气”。思政理论课教师始终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力军,高校马院教师是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要提升他们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正气,有坚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的底气,有坚韧马克思主义教育的灵气。

“四个自信”如何融入思政理论课教学全过程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贺汉魂

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融入思政理论课教学全过程是重要且紧迫的思政教育命题。这一命题对思政理论课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其一,寓教于乐,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讲清楚”、“讲生动”、“讲深刻”的寓教于乐教学风格是优秀思政课的根本特征,这就要求教师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文艺教学模式、演说家模式、讲坛教学模式、脱口秀模式等均可采用,师生沙龙、课堂辩论、社会调研,“思想淘宝”均应实践。其二,内外兼修,全面提升教师的从教素质。优秀的思政课教师应既是思想家,也是演说家,其课堂教学应做到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三位一体”,能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地教育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其三,以生为本,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四个自信”教学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为此,教学内容上要力求道理明晰,教学方法上要强调价值认同,教学体裁上要突出实践激励。其四,找准契合点,实现理论认知与实际践行高度统一。教师应找准青年大学生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与“为自己崛起而读书”相统一,实现中国梦与实现“我的梦”相结合的契合点。其五,合理分工,形成教学内容的整体合力。思政理论课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应既合理分工,又相互配合、形成教学的整体合力。

中国梦: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新突破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部 田文艳

中国梦的提出实现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新突破,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中国梦实现了理想信念教育大众性和主导性的统一。

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共同的使命担当,因而中国梦具有大众性。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坚持“四个自信”,只有坚持“四个自信”,中国梦的实现才会有坚强的保障和强大的动力。

第二,中国梦实现了理想信念教育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在一个理想信念遭遇危机的时代,需要培育理想信念激情迸发的社会氛围,中国梦的提出就是对这一问题的积极回应。正是由于周围众多的追梦者形成的积极主动踏实努力的追梦氛围,让理想信念教育有了丰富的实践资源。

第三,中国梦实现了理想信念教育个体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中国梦是国家梦,也是个人梦。党和国家领导人谋划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创造条件和平台引导人们的理想选择,普通百姓则在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下,通过自身的劳动实现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上下齐心协力共同促进中国梦的实现。因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有了实践结合的保障和基础。

第四,中国梦实现了理想信念教育社会性和历史性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