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湘江副刊 > 正文
兴汉门: 昔日“朋友”已不见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2017-04-07 08:19:28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曾璇] 字体:【

湘春路旁街巷——民主东街,省总工会院内的湖南省咨议局议会大楼。(资料照片)

李文耀

古长沙城北有二门,“湘春门”与“兴汉门”。“兴汉门”在宋时叫“云阳门”,清时重建城门,因位置稍有移动,更名为“新开门”。民初拆除古城墙时,在兴汉门东侧现湖南省妇幼保健院处发现地下有古城门遗迹。

清末,一个外国人站在城墙上,拍下了这里的场景。如果此时俯瞰这座千年古城,你会发现:当长沙人在喧嚣的南门口讨价还价时,长沙北部的新开门,变革正在发生。

1904年,长沙开埠,新开门附近的西园北里迎来了一个留着八字胡的青年黄兴。他在明德中学讲民权,在龙璋、龙绂瑞公馆组织华兴会,商讨起义。一个新的时代在此发轫。

后来,1911年10月22日,一群后脑勺仍拖着辫子的湖南新军响应辛亥革命,从湘春门入城,闯进新开门,攻下军备局,取出枪械弹药,迅速包围了巡抚衙门,一天就占领了长沙,这便是著名的“长沙革命”。作为历史重要角色之一的新开门也就有了特殊意义,“新开门”被改名为“兴汉门”。

继岳州开埠后,英国、日本等国家要求“再开长沙”,北门再次成为首选之地。

在岳州税务司夏立士看来,“长沙城外东门距河太远,南门人烟沓杂,且系丛葬之所,西门过于狭窄,均与商界不宜。惟北门地势平衍,西枕湘河,东傍铁路,袤长六七月,宽方二三里不等”,作为通商租界较为合适。

开埠后,长沙“国际化”步伐明显加快,北门外的油铺街、留芳岭、麻园岭一带出现了各色西式建筑。如果以兴汉门为圆心,画一个半径为2公里的“圈”,圈里住的都是清末民初左右湖南、影响中国的力量人物。中华民国的创建者之一黄兴,中国近代第一个驻外使节郭嵩焘,湖南省省长赵恒惕,打仗打不赢就去挖人家祖坟的国民党省主席何键,三次督湘的谭延闿,经学大师王闿运,岳麓书院院长王先谦,“破天荒进士”刘蜕,他们的故居或寓所均坐落于北门附近。晚清四大中兴名臣,兴汉门周边就住着两位:胡林翼与左宗棠。

兴汉门南不到200米的荷花池巷里,曾居住着三次督湘的谭延闿;从兴汉门往西走380米,是高官和文人聚集的西园北里,曾经的省长赵恒惕即居于此;其公馆以南是著名的“破天荒进士”刘蜕的庄园;黄兴在明德中学教书时,就住在紫东园;局关祠湘江宾馆院子里那漂亮的老建筑是何键的公馆;中山路国货陈列馆创始人刘廷芳家的大宅子,随着黄兴北路的拉通也“显山露水”了……

读完清末民初兴汉门之史,也许你便不难理解:为何湘春路上纵横着的两条路,一条叫蔡锷路,一条叫黄兴北路。此地“大佬们”实在太多,个个名震宇内。如今想起来,40多年前我在湘春路边那所大院里住过的那幢别墅宅子,定然亦住过一些不俗之人。但为了城市的发展,它默默献出了自己的——地皮。于是乎,荡然无存的除了宅子的主人,也包括这栋建筑物本身了。

这片不久后的空地,又将拆毁多少人的儿时回忆?

孰去?孰留?历史总在不经意中拍打着红尘的沙岸。

面对我们还能看到的那些老宅子,真该感叹岁月的馈赠与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