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今日要闻 > 正文
那山那水那人——扶贫路上的小故事
2017-04-07 08:11:33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曾璇] 字体:【

省审计厅驻双峰县祠堂湾村帮扶工作队队长 王惠春

今年清明节,近期少有的晴好天气。夜晚,村民屋堂前,月色空明,树影横斜,就着薯干花生,小酒一杯,与村民真话真情。

掐指算来,我在双峰县甘棠镇祠堂湾村驻村扶贫已是第三个年头了,那山那水那人,在我脑海中已是非常生动。

“炖”好一只鸡

进村没几天,村支书家竟炖鸡款待。进村前,工作队就约法三章,怎会设酒杀鸡作食呢?

事情得从上午进村说起。在村口的拐弯处,我突然听到呼喊,一青年冲上来:“轧死我家鸡了!想跑?”一老太也哭喊:“崽啊,不能让他们跑了!”我连忙停车,说道:“只要是我们轧的,一定照价赔偿。”

双方就赔偿问题进行磋商,对方理由充足:这是良种母鸡,至少400元。我们好讲话,要是别个地方,鸡生蛋,蛋生鸡,看你们有得赔?直到村支书过来解围,这只“战斗鸡”才以100元赔偿收场。

大家围炉夜话:城里人想吃只土鸡不容易,但“供给侧”不能急于求成。 一两只鸡“上路”发不了财,下一步要把“战斗鸡”养成“和气生财鸡”,让人敢过路,敢进村,顺路带回城里。

没多久,土鸡平和地“走”上城里的餐桌,村广场挂上了弟子规、村规民约等,村民言行都有了参照和规矩。

“挖”好一口井

话说1972年夏,大旱,村里田地龟裂,池塘干涸,众生盼甘霖。18岁的后生小杜,异想天开,拿着钢钎四处凿打,企图敲出水来,不想某日一锤下去,一束小孩撒尿般大小的水喷出。“有水啰!有水啰!”消息传遍山野!在现场,有人发现一节手指头,小杜受伤了却浑然不觉。

在讲成分、重表现的年代,小杜被送到解放军大熔炉,当兵9年后,戴着军功章,光荣复员。不曾想,小井因争水而演变为火药桶。

小杜决心再次攻克“顽敌”。一次放炮,小杜急切下井,倒在硝烟里,好在及时发现,躲过一劫。

冲突不断升级,争水上升为断路,祖先开出的老路被切断,两个生产队本有儿女结亲,出现“郎不让翁过路,娘不让女挑水”的尴尬。巴掌大地方,一口井,三条路,见证争水的血与泪。

化冰,非一日之功。工作队没有简单评判,上门几十次听取各自憋屈,从开始的冷战,到慢慢烟酒相待,感情在通融。

就在2015年,传来湘西十八洞村租地种猕猴桃的消息,大家的思路一下活跃了。几丘水田,何不旱种?争来争去的几滴水,也收不了三五斗。其后,井边的池塘扩大,挖成了蓄水池,全村从此用水无忧。

“读”好一封信

老刘家在外接连出事,一家人灰头土脸回到村里。一去二十年,田地荒芜,儿童相见不相识,但邻里白菜萝卜送来,小屋有了烟火。

接近年关,领导慰问,亲切地握着老刘的手:“有困难可直接找我。”老刘得到一个红包,并在门上写了五个字:何日君再来。他盼着经常有人来慰问一下,心情可以理解。

刚过完年,一封信摆到领导案头,大意是:青天大人在上,我茅屋为冬风所破,孙子十余人过年借宿邻家,请求解决困难。

老刘怎么了?工作队赶紧了解情况:4年前,老刘家可是老板当得滋润,差点忘了老家。但4年来,几个孩子接连出事:老大干了不该干的事——贩毒;老二吃了不该吃的东西——蘑菇中毒;老三的媳妇赌博,离婚;老四过继,从无往来。

孩子们纷纷出事,问题出在哪?工作队反复与老刘谈心:作为家长,老刘存在哪些责任?某日,老刘将门上的字悄悄改成了“何日君再安”。

回村前,老刘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回村后,老刘是“好雨知时节”。邻里照顾菜苗秧子,工作队提供猪崽、鸡苗,老二有了低保,2016年迎来史上最强的贫困户建房政策,老刘得到不菲的补贴,仅两个月就有了新房。

在新家门上,老刘写下五个字:归家君自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