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视点图 > 新闻 > 正文
殡葬,期待更“绿色”
2017-04-03 07:01:03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肖秀芬] 字体:【

清明:哀思中唤起文明生态新风

殡葬,期待更“绿色”

4月1日上午,岳阳市洞庭湖长江入口附近水域,米女士(右一)将父母的骨灰撒入江中,她是这次唯一一位将父母的骨灰同时撒入江中的家属。

湖南日报记者 李健 摄

湖南日报记者 沙兆华

通讯员 何波 何云雄

《岁时百问》中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梨花风起又清明,又到了一年慎终追远,缅怀哀思的日子。

4月1日,省民政厅在岳阳市洞庭湖之滨举行了“尊重生命,回归自然”的绿色文明祭扫、节地生态安葬的倡导活动,现场,7个家庭将家中逝者的骨灰撒散到洞庭湖长江入口处,江水扬波,寄托着逝者的一段生命情怀,令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这是我省首次集中举行江河湖泊的撒散葬,传递节地生态安葬的主流新风。

2016年2月,民政部等9部委印发了《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工作的指导意见》,所谓节地生态安葬,简要解释为:遗体火化后,不占或少占土地(不超过1平方米)的生态化骨灰安葬方式。意见为我国首个推行绿色殡葬的指导性文件,今年清明,我省以实际行动回应,但是目前,我省节地生态安葬率不容乐观,2016年度仅为36.6%,如破除千年传统的丧葬旧俗一样,节地生态安葬任务依旧任重而道远——

生态安葬遇冷

从土葬到火葬,从墓穴葬再到节地生态安葬,在我省的殡葬现状中,传统与现代、落后与文明呈最混杂的并存。

3月初,70岁的江永县退休干部郑绍勇,打电话到江永公墓管理所询问,死后能否火化,能否寄存骨灰。据该所一位负责人表示,在边远的农村,人们大都逃避火葬,节地生态安葬更寥寥无几,两年来,像这样比较开明的老人少之又少。

据了解,自从2014年,我省将火葬区范围扩大到全省所有的县市区,火葬区覆盖面积为8万多平方公里,约占全省国土面积的40%,占总人口的50%。

截至2016年,全省经营性公墓总安葬量38.72万具,其中传统墓穴式安葬量29.64万具;小于1平方米的节地型墓位安葬量6.52万具;楼堂塔墙等形式存放骨灰1.63万具;其他节地生态安葬量0.93万具。

3月31日,记者来到岳阳市云溪区一公墓内,这里开辟的节地生态墓地仅为2亩,与偌大的墓葬区山坡比起来,生态节地墓地很不起眼。而某市级经营性公墓自2003年起开发了110个壁葬墓位,至今仅安葬了68位逝者。在更边远的自治州、怀化、永州等地,因各种自然和地域因素,节地生态安葬方式很少有人问津。

从土葬到火葬是我国殡葬改革的一次巨大飞跃,从火葬到现在的节地生态安葬又将经历一次飞跃。

省民政厅副厅长陈慈英表示:殡葬改革是破千年旧俗、树一代新风的重大社会习俗改革。面对人多地少、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推行节地生态安葬有其紧迫性,同时节地生态安葬也是推动文明节俭治丧、减轻群众丧葬负担的重要途径。

连日来,记者对长沙各大墓园进行一番探访,各个墓园都推出了节地安葬的项目,价格从800元到2000元不等,经济而实惠。“但是,前来询问的都是奔着墓穴去的,尤其在5万区间内,最受青睐。”唐人万寿园负责市场接待的人员表示。

生态安葬期盼成主流

4月1日,闫新彩将3天前去世的母亲骨灰撒入洞庭湖。闫新彩的父亲是山西人,年轻时是一位军医,上世纪60年代随着部队东奔西走,最后在岳阳扎了根,1972年母亲也跟随着来到了岳阳。十年前,闫新彩的父亲去世,临终前,老人要求骨灰就随着长江流向大海,闫新彩父亲说:“我一生都离开家乡漂泊在外,我死了,也让骨灰漂泊吧。”今年3月28日,闫新彩80岁的母亲也去世了,母亲说:“要像你父亲一样。”于是,闫新彩让两位老人魂牵一处,随着洞庭浩渺之波去了。

闫新彩父母的生命情怀,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具有普遍性,绝大多数人依照传统观念,还是会选择“入土为安”。

记者了解到,我省西部山地资源丰富,自古以来,这里的人们将一切美好向往都寄托于先人保佑。直到现在,一些人只要到了60岁,就上山看风水,找福地,安排自己的“身后事”。江永县高泽源林场管理员介绍,人们选定一处墓地,先挖好标记,埋下地桩,一般都占地5至10平方米,哪怕在林区,所处位置有树木都会被砍掉,毁树造墓现象屡见不绝。

省社科院社会学法学研究所副所长黄海表示,丧葬陋俗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我省一些地方重敛厚葬之风盛行,盲目攀比、奢侈浪费等不良治丧顽疾无法立刻根除,而经济实惠的节地生态安葬有意避开了厚葬,自然不太受欢迎。

殡葬作为市场供给的服务,虽然有政府有关部门主导控制,但依旧存在商业性,湖南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史铁尔教授指出,抓住厚葬、入土为安、事死如事生等普遍的传统丧葬观念,部分经营性公墓会受利益驱动,诱导群众多消费、高消费,市场供给方一只看不见的手,推动着薄利润节地生态安葬“靠边站”。

同时,另一个客观因素也存在,使节地生态安葬推行迟缓,就是我省殡葬基础设施供给不足。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省殡葬法规政策不断完善,殡葬基础设施不断扩容,但不容忽视的是,全省还有近30个市县区正在建设或还没有建设火化殡仪馆,大多数地区还没有建成县级公益性骨灰安放设施,农村集中治丧场所和公益性骨灰安放设施虽已建起了1040座,但仍处于起步阶段。殡葬基础设施的缺乏或分布不合理、城乡严重不均制约着节地生态安葬步伐。

多管齐下吹暖绿色新风

没有火化这个前提,就没有节地生态安葬。根据湖南省民政“十三五”规划和殡葬事业发展规划目标任务要求,到2020年,全省要实现县级殡仪馆全覆盖,节地生态安葬率达到50%。

“政府的宣传倡导责任、党员干部的率先垂范作用、殡葬企业制度引导、奖补激励机制的推进,多管齐下,才能将绿色的殡葬新风吹到三湘大地,完成50%的节地生态安葬目标。”省民政厅负责人表示。

2014年8月,省委省政府两办出台《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实施意见》,要求全省党员、干部带头文明治丧,简办丧事;带头火葬和生态安葬,保护生态环境;带头文明低碳祭扫,传承先进文化;带头宣传倡导殡葬改革,弘扬新风正气。

平江县安定镇水南村地处大山深处,原本不属于火化区,但6名老党员带头立下身后火葬的遗嘱,其中抗美援朝老战士邓平是这么写的:“我死后实行火化,火化后不要骨灰盒,将骨灰抛于汨罗江中。”这是平江县7300多名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倡导节地生态安葬的缩影,目前安定镇水南村、富家村已成为100%火化村,全县80%的村、居委会将禁止乱埋乱葬、禁止治丧燃放鞭炮写进了村规民约,移风易俗的文明新风吹进了大山里。

省文明办副主任李力明表示,摒弃丧葬旧风,需要抓住党员、干部这个“牛鼻子”,充分发挥全省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一个联动一片,形成倡导宣传带动坚实基础。

此外,省民政厅负责人表示,我省还将加快建立殡葬改革激励引导机制,实行生态安葬奖补政策,目前长沙、岳阳、常德、娄底、张家界、吉首等部分地区已建立制度,对农村土葬区自愿火化和选择节地生态安葬方式的对象给予奖补。全省将逐步把少占或不占地安葬方式,以及土葬改革区自愿火葬等行为纳入奖补范围。要加大殡葬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县级行政区公益性骨灰安葬设施覆盖率,加快乡镇农村集中治丧场所或公益性公墓建设,为实现生态节地安葬目标提供可能。

今年清明期间,省民政厅在全省组织各大公墓单位向社会公众免费提供节地生态墓穴(格位)1262个,让群众切实感受激励机制带来看得见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