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今日要闻 > 正文
智库丨让电商扶贫成为精准扶贫“新利器”
2017-03-29 08:27:38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肖秀芬] 字体:【

让电商扶贫成为精准扶贫“新利器”

制图/张杨

导 读

农村电子商务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是精准扶贫的重要载体。

实践已证明,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使实体经济与互联网产生叠加效应,有利于促消费、扩内需,推动农业升级、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为此,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将农村电商单独列出,要求着力推进农村电商发展。

作为农业大省的湖南,农村电商发展的情况如何?应怎样谋求进一步突破?本报特约专家学者、实务工作者建言献策。

胡松强

湖南贫困人口多,是全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也是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战略思想的策源地。

2016年4月,湖南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着力推进农村‘互联网+扶贫工程’”的重点任务和要求。省商务厅据此聚焦全省51个扶贫重点县、8000个贫困村,以助农增收为目标,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部门支持”原则,大力引导培育特色产业、普及电子商务应用,扎实推进电商扶贫专项行动,努力构建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融合发展的新型城乡流通市场体系。经过近一年的实践,我们深刻认识到,电商扶贫完全可以成为精准扶贫“新利器”。

为穷乡僻壤打造“市场直通车”

2016年,通过联合全国知名电商平台、省内重点农产品电子商务企业多次深入我省各贫困县考察调研,商务厅确定了全省电商扶贫基本思路,即大力整合和开发适合网销的农特产品、积极探索贫困地区农产品进城的网销模式、着力构建电商扶贫服务体系,铺开了推进电商扶贫专项行动的各项工作。

整合部门资源,落实支持政策。根据省商务厅与省扶贫办联合下发的《关于引导和促进电商扶贫的实施意见》,全省各地进一步整合商务、扶贫、农业、通信管理、经信、工商、质检、食药、财政、银行等部门力量,加大了对电商扶贫的支持力度。资金扶持力度也大幅提升:2016年,省商务厅用于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和推进电商扶贫专项资金总计达到11789万元,同时争取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中央财政资金投入1.05亿元;省扶贫办安排资金2000万元用于支持贫困村设立电商服务站、帮助贫困家庭上网开店。各贫困县也想方设法筹集资金支持电商扶贫专项行动。

加强人才培训,普及电商知识。全省各级商务部门分期、分批组织开展了多层次的电子商务应用培训;不少电商企业为广大村民提供上门辅导培训,“带”出了一批能独立运用电商平台的“行家里手”。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我省举办各类农村电商培训班300多期,培训相关从业人员超过20000人次。

动员企业参与,构建服务体系。按照“政府推动、乡村配合、企业落实”的方式,我省启动了县级电商服务中心、村(镇)电商服务站建设,着力构建县域电商公共服务体系。阿里村淘、京东、农商通、湖湘商贸、湖南邮政已分别在我省多个贫困县建立县级服务中心。阿里村淘、京东和省内几大电商平台还在51个贫困县内的2000多个村建立了村级电商服务站。

探索“上行”模式,促销特色产品。我省在全国率先组织开展“电商扶贫特产专区”系列展销活动,以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将贫困地区的优质农特产品推介给广大消费者。省内外各电商企业也探索出了诸如“一县一品、打通全屏、融合全网”“旅游驱动型电商扶贫”“政府+服务商+贫困户”等行之有效的农产品“上行”模式。通过农村电商这列“市场直通车”,各贫困县大力拓展特色农产品“上行”渠道,如祁东县在各大电商平台建设特色地方馆,主打地理标志产品黄花菜;桑植县的“土家亲戚”深入农户家中收集非标农产品用以网络销售;新化县通过电商平台直播紫鹊界梯田认租、推荐原产地农产品等等。

电商扶贫的“湖南模式与亮点”

自电商扶贫专项行动启动实施以来,我省已有7个贫困县成功申报成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14个贫困县获评省级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51个贫困县已认定电商企业202个,国内三大电商平台已开通20个贫困县的特色馆和3个市州(湘西州、怀化市和永州市)特色馆,农产品“上行”交易额超过13亿元。2016年全省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200亿元,其中51个贫困县占到四成以上。

随着电商扶贫专项行动的推进,我省越来越多“养在深闺人未识”的优质农特产品日益为城市消费者所知晓和喜爱。比如城步的“高山乌骨鸡”“大木山杨梅”,江华的“瑶山雪梨”,新化的“紫鹊界大米”,芷江的“五郎溪土货”,沅陵的“借母溪土货”等等,都在电商助推下声名远播。2016年11月,我省以“湖南冰糖橙”为地域品牌,整体开展电商营销活动,使冰糖橙收购均价由上一年的0.8元/斤提升到1.8元/斤,怀化市冰糖橙电商销售量较2015年增加约8倍,果农收入大幅提升。

“电商扶贫特产专区”的设立,更是有力促进了我省贫困地区优质农特产品的推广和销售。我们通过在连锁商超、大型展会等实体上建立电商扶贫特产专区,对51个贫困县的农特产品实行零门槛入驻展销,同时在湖南电商公共服务平台上设立线上扶贫专区,以线下、线上销售相结合的方式将贫困地区的优质农特产品推介给广大消费者。

为推进电商扶贫服务体系落地运营,我省也做了大量有益探索。一方面,加强与国内较为成熟的第三方电商平台合作,设立县域服务中心、村级服务站,构建电商扶贫服务体系;另一方面,鼓励本土电商平台整合当地传统商贸流通企业,打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上行”双向通道。截至目前,该本土平台已建立县域站点37个,村级服务站700多个,遍布全省14个市州。

加快推动电商扶贫专项行动向纵深发展

加快推动我省电商扶贫专项行动向纵深发展,须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进一步建立健全统筹协调的工作推进机制。电商扶贫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尤其需要各贫困县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推进机制,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共同推进。根据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省商务厅和省扶贫办制定了推进电商扶贫专项行动的绩效考核评定细则,目的就是要传导责任压力、推进工作落实。

切实完善和抓好电商扶贫方案的组织实施。各贫困县应进一步明确实施电商扶贫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工作措施,真正将电商扶贫专项行动提出的目标任务落实到县域范围内的每一个乡镇和贫困村。

加快推进电商扶贫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引导省内外电商平台企业和邮政、供销系统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在每一个贫困县规划、建设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和配套服务设施,同时积极探索、推广“农产品上行”模式,加快整合政务、农技、电信、邮政、金融、就业等方面的服务,让贫困农户足不出村也能享受到高效、便利、快捷的综合便民服务。

着力做好网销产品整合与开发工作。各贫困县要大力扶持一批有发展前景的农特产品种养大户和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加速实现网销农特产品的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产业化,打造县域特色品牌。要切实做好当地农产品信息采集、产品质量认证和产品溯源体系建设、供需产品信息对接、特色旅游和旅游产品开发、“产地直供”电商基地建设等工作,为推进电商扶贫奠定坚实基础。

加大特色农产品与电商的对接、促销力度。各贫困县和电商企业要注重巩固成果、打造特色、创新方法,集中力量做好贫困乡村特色农产品“上行”这篇文章。同时,重点依托全国性电商平台和省内知名电商企业,推动我省贫困地区农产品在全国的销售。

加强电商扶贫人才培训和示范样板培育。各贫困县要进一步壮大电商人才队伍,一方面,要确保优秀电商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充分发挥他们在创新业态模式、推进电商扶贫、助农增收方面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要加强电商应用人才培训力度,确保农村电子商务应用覆盖每个贫困村。此外,要重点抓好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力争多出经验、成果和效益,使之真正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和电商扶贫的示范样板。

(作者系省商务厅电子商务处处长)

》》观点

钟晓瑜:破解瓶颈,加快农村电商全面落地湖南

随着国家“互联网+”、供给侧改革战略的实施,全国各地农村电商发展如火如荼。

继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要“加强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更是首次将“推进农村电商发展”单独列出。而商务部会同中央网信办、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的《电子商务“十三五”发展规划》,则确立了到2020年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8000亿元的发展目标。

在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期,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的湖南,农村电商方兴未艾,亟待破解几大瓶颈,以加快其全面落地进程——

瓶颈之一,农产品精品品牌少。围绕农村电商的竞争事实上很激烈,农产品品牌之争则是重中之重。湖南是农业大省,但生产源头分散,尤其是一些偏远山区虽不乏优质农产品,但没有形成品牌效应,鲜为外人所知,市场价值相对被低估。要让更多“湘品”上网出湘,还得多在打造、经营区域品牌方面下功夫。

瓶颈之二,“保鲜快递”难。农村电商对农产品的保鲜程度和运输时效性要求较高。但当前我省农产品物流仍普遍存在成本高、运输质量低、时效性差、服务品质欠佳等问题,尤其是冷链物流参差不齐、相对落后。不少农民难以负担高昂运输费用,眼睁睁看着劳动成果烂在地里。

瓶颈之三,农村电商人才“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农村电商要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把握机遇好好发展下去,迫切需要既懂互联网技术又了解三农需求、富有创新精神的“将帅之才”。

破解这些瓶颈,首先要厘清思路——

打造农产品品牌效应,最根本的是要依托我省农业的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共享发展,打造一批带有浓郁地方色彩、为城市居民所关注和喜爱的新、特、优农产品和绿色食品,并在线上、线下进行多方宣传推介,重点向外埠传播、营销。

积极响应城市居民消费者需求,正视农村电商物流“痛点”。要融合公共信息共享平台、第三方农产品电商平台、手机移动终端、APP、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等多方资源来解决农产品物流信息滞后问题。要建立从田间到餐桌的物流渠道体系,发挥冷链物流龙头企业的拉动作用,打通农产品运输“最后一公里”。

下大力气引进、培育农村电商人才,着力提高他们发掘优质农产品货源及辨别农产品质量优劣的能力、全面协调农产品“上行”及优惠工业品“下行”的能力、在销售农产品同时横向发展农村其他产业的创新能力。

运用“农业+新产业”模式即“农业+食品加工+旅游+生态+教育+文化+康养”等多产业深度融合模式,拓展农村电商内涵和外延,拉动地方产业经济发展。

在推进农村电商全面落地湖南的过程中,我们既要找准抓手,又要注意防控风险——

发挥订单农业调控农业生产的杠杆作用,有效解决农产品产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农村电商交易平台集在线展示、订购、支付、结算等功能于一体,要凸显其以销定产的功能,为供需双方提供全方位信息咨询与供求服务。

加快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经济实体创新。以电商批发市场为例,应提供农产品快速销售交易平台,以及更成熟的经济实体支撑,以带动劳动力就业,增加政府税收,助力解决食品安全管理难题。

解决融资难问题。可引进在线供应链金融业务,为农村电商提供资金池,建立以龙头企业为核心,资金高效、流程优化、风险可控、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融资平台,以实现农产品电商生态圈中各主体的合作共赢。

稳步推进,加大风险管控防范力度。建议农村电商企业进一步明确平台交易规则,增强法律保障意识及设置,并引入保险机制,以解决因价格波动或其他各种因素导致伤农的风险转移问题。比如农业险、货运险可规避“基地+城市社区”直配模式中的商品送达及时性风险;线上订单取消险、仓库企业财产险可规避“批发市场+宅配”模式中的风险;意外伤害综合保险、公众责任保险可健全农产品电商标准体系;食品安全责任险有利于保障食品安全、保护消费者权益。

(作者系中国农产品电商联盟副主席、湖南省对外经济文化促进会副会长、长沙沁坤大宗农产品现货电子交易中心市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观点

文丹枫: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 助推县域经济转型升级

近年来,湖南县域经济发展较快,但整体水平不高、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层次偏低等情况仍较为突出。

经济新常态下,县域经济发展不仅面临新问题,也迎来了转型升级的新机遇。2016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要求“电子商务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成为促进创业、稳定就业、改善民生服务的重要平台,对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就助推湖南县域经济转型升级而言,大力发展农村电商无疑是一个重要突破口。

发展农村电商是解决农业生产难题所需。当前,湖南县域的农业生产相当部分仍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规模生产,农户常常凭借以往经验来选择生产种植项目及规模,导致农业生产安排被动、收入不稳。而由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商流组成并以信息流为核心的电子商务流程,可将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诸多环节有机结合起来,更好解决农业生产与市场信息不对称、农产品供需不平衡、农产品流通难等问题,还可有效降低农业生产、销售成本。

发展农村电商是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区域特色产业发展所需。农村电商可扩大农产品销路、引领农村消费升级,开拓出县域消费市场的新增长点,促进新农村建设;可提高农村信息化集聚效率,从而大大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为转变县域农业发展方式、促使传统农村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有效切入点。通过农村电商,各县域更便于将自身资源禀赋、文化特质紧密融合并进行互联网传播,更利于创造品牌优势、促进特色产业发展。

发展农村电商是促进湖南区域发展平衡所需。电子商务是使生产者和消费者超越时空、地域限制直接联系的经济。发展农村电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科技手段对传统农业进行系统性的产业链改造,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趋势。农村电商的发展将引发道路交通、物流渠道的改变,并推动县域信息化网络建设升级,带动第三产业发展,促进湖南区域发展平衡。

发展农村电商是增加县域就业机会所需。在农村电子商务链条中,包括懂得种植农作物的农民、懂得互联网和营销的销售人才、配送物流的快递人员、监管网络交易的操控人员等,我们统称为“新农人”。发展农村电商,有助于带动生产、加工、储藏、物流和电商服务业齐头并进,创造新就业岗位,为县域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新活力。

湖南县域应如何进一步发展好农村电商?笔者建议——

加强以互联网、大数据为新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要致富,先修路”,在互联网时代,除了传统基础设施公路、铁路建设,我们更要重视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基础设施建设。各级政府应尽早建立“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管理机制,依托全面、可靠的数据,及时发现农业农村发展中存在的隐患、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提高决策的前瞻性、科学性。相比较重复建设翻版淘宝网县域电商平台,各县域更应建设集农产品环境监测、产品溯源、产量数据、产品品类等为一体的农村电子商务大数据平台,用数据“表述”绿色、有机、安全,实现从“人找信息”到“用信息找人”的转变。

建立全面、高效的新物流网络体系。各级政府应通过改善乡村道路情况、引导完善运输和配送体系,积极解决农村电子商务链中物流网络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在生猪、粮食、水产品、土特产等农产品聚集地带,可重点建设一批“互联网+”批发市场,通过出台激励政策,促进第三方物流和冷链物流建设。

加强农村电子商务培训,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服务产业。政府可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以及“政府+学院+企业+行业协会”模式来破除农村电商人才困境。除了切实提高农村电子商务从业者的学识水平、操作能力、服务意识,还应鼓励本土大学生回乡投身电子商务服务产业。

加快新型县域经济生态圈构建。农村电商能否发展好,与县域经济中几大战略问题能否解决好相辅相成:一是品牌问题。建议政府职能部门大力推动优质农产品种植和生产基地建设,构建公共品牌并加以推广,将公共品牌授权给符合标准的企业或农户使用;二是抓手问题。抓好金融这只“无形的手”和县域园区这只“有形的手”,农村电商才会更有动力、活力、张力;三是基础问题。提高农产品品质,凸显县域特色,吸引更多城市居民前来消费是推动农村电商发展的根本。解决好这些问题,需要加快构建围绕农村,延伸到农业、服务业及各种新兴业态的新型县域经济生态圈。否则农村电商发展将长期停滞在徒增手段、渠道的初级层面。

(作者系永州电子商务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广东省现代移动互联网研究院首席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