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今日要闻 > 正文
“造林状元”租地忙
2017-02-20 07:42:22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肖秀芬] 字体:【

湖南日报记者 刘跃兵 通讯员 杨雄春

“朱文辉吗?我们村5组曾昌四、曾昌高兄弟从浙江回来了,正在后山锄草,你过来吧。”2月13日一大早,蓝山县造林大户朱文辉接到毛俊镇六甲村村委会主任曾昌亮的电话,立即赶过去。

2003年,朱文辉从蓝山县荆竹林场下岗后,自办公司发展林业育苗和开发林地,其林业基地已发展到2万多亩,被当地群众称为“造林状元”,并获得全国绿化奖章。

今年,朱文辉看中了六甲村的1400多亩山地。春节期间,他挨家挨户上门签山地流转租赁合同,但仍有8户村民因多种原因没签字。眼看出圃的苗木种不下,他很着急。

上午9时,朱文辉来到六甲村,镇干部高双勇、村委会主任曾昌亮已在村口等。大家爬上海拔600米的山上,找到曾昌四、曾昌高兄弟商谈。

朱文辉气喘吁吁,忙着向曾家兄弟解释合同内容:“我们实行联合造林,公司出资造林,农户以山地入股,享受30%的造林收入。”曾家兄弟认真合计,在合同上按下手印。哥哥曾昌四高兴地说:“我们平时在家时间少,入股造林既能增加收入,还能保护生态,好!”

朱文辉与高双勇、曾昌亮“趁热打铁”,找剩下的几户村民签合同。尽管联合造林省事省心,但62岁的村民李吉祥还是很犹豫:“去年,我在山上种花生,就有不错的收成。把山地租出去,会损失不少。”朱文辉当即拍板:“公司正缺人手,您到公司来管理林地,怎么样?”“要得,这比种地收入高多了。”李吉祥也在合同上按下了手印。

然而,在村民李光河家,朱文辉还是被“卡”住了。李光河放心不下:“合同一签24年,到时怕子孙后代找不到自家的地了。”朱文辉脑子一转,有了办法:“这样,我们到现场挖界线、设地标,保证多少年都不会认错。”

说干就干,朱文辉与李光河等人拿着锄头、皮尺、石灰,上山挖界线,埋下石灰印,李光河这才放心地在合同上按下手印。终于,绵延3座山头的1400亩山地通过流转,连成了一片。

下午,朱文辉带着50多人来到六甲村,上山整地打穴、植苗。朱文辉在现场忙着指挥:“山上高的位置种松树,下面种绿化树苗,土要压紧。”

这时,朱文辉的手机响了,是竹管寺镇大坪村村委会主任李建生打来的。原来,大坪村靠近二广高速公路的700亩山地,等着他去签合同。朱文辉兴奋地说:“我要让这700亩山地都披上绿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