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三湘时评 > 正文
笨功夫才是“真功夫”
2017-02-14 08:25:19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曾璇] 字体:【

欧阳金雨

2月13日见报的湖南日报“青春8090”专栏稿,写的是2017《中国诗词大会》亚军、衡阳小伙彭敏。彭敏在文中说的两段话,听来很有启发。他说,自己并非天赋过人,成为“背诗机”源于22年来反复背诵练习,直到脱口而出;他还说,终有所成的不是那些貌似多才多艺上蹿下跳的人,而是专心致志惟精惟一的人,“我正努力成为这样的人”。

出名有万千法门,彭敏走了一条慢路,下的是笨功夫。在机巧花样翻新、捷径奇货可居的世态里,这位80后能甘于此道,的确不寻常。

无独有偶,2月13日《广州日报》发表的改版宣言也强调了“务本守拙”,表示要“从基本做起、从专业做起,下苦功夫、下笨功夫……做好策划采访,做好稿件标题”。

在中国文化中,尚拙是一大特点。不少古人“尚拙”,并“拙”出人生境界。清人曾国藩说:“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在他看来,“读经有一耐字诀,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曾国藩最终能成为一代名臣,与这股子“笨劲”分不开。

细细想来,今天各个领域的名家达人,哪个不是靠着守愚尚拙的精神成功的?“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受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的启示,屠呦呦经历了数百次失败后,才提取出青蒿素;侯鸿亮打造出《闯关东》《琅琊榜》《欢乐颂》等一系列高品质电视剧,获称“国剧门脸”,在业内则以“抠细节”闻名。还有不久前通过本报报道为人们所熟知的湖湘工匠:钳工盛金龙,常练习“蒙眼配钥匙”;数控铣工吴检,苛求0.001毫米的精确;汽车修理工胡元波,“像医生治病一样修车”。

有人说,时代这么快,慢了怎么行?道理似乎讲得通,但却忽视了一个常识:走得多远与行走的速度并不必然相关。这几年,“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一语风行。当大多数人都在说借风起飞的重要性时,却少有人关注风口上成功的绝没有“偷懒的人”。正如不久前离世的红学大家冯其庸所说的:“苦功是基础,功夫还没练好,就想创新,不符合规律。”

大巧若拙!彭敏的成功告诉我们,成功无机巧,笨功夫才是“真功夫”。想要乘时代之风而起,需要的是以拙立身、以拙创业、以拙求进的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