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三湘时评 > 正文
春节燃放鞭炮量减少,可喜可贺
2017-02-06 07:33:00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廖慧文] 字体:【

毛建国

年年过春节,年年有不同。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今年春节有一个明显变化,那就是鞭炮声固然还有,但与往年相比,明显减少了。为了防止感觉跑偏,用数据说话最可靠。以北京为例,据统计,截至初五晚,北京市共销售12.2万箱烟花爆竹,比去年的17.5万箱下降了30.3%,燃放总量和持续时间比往年明显减少。来自北京市城管委的统计数字则显示,爆竹屑比去年少了135吨。这种悄然发生的变化,在我省长沙等城市也有所体现。

毋庸置疑,燃放烟花爆竹是流传千年的民俗,但正如人们公认的,民俗本身也有一个不断发展的进程,时至今天,已然不具备大放特放的条件。

有心者不难发现,有关移风易俗不放和少放烟花爆竹的呼声,在春节前的舆论场上十分激越。但在稳固得近乎顽固的千年民俗面前,即使最乐观者,也不敢轻言会得到多少正面的呼应。然而,现实给了人们一个最大惊喜:在没有出台红头文件全面禁放的背景下,竟然会取得这么大的效果。仅仅一个北京,烟花销售就同比去年下降三成,“窥一斑而知全豹”,可以想象全国也是一个了不起的数据。

每一点进步都来之不易,仔细分析,原因至少有两个方面。一是人们越来越接受发展的民俗,认为在传承优秀文化的同时,每一个时代也应该有自己的民俗;二是人们越来越有环保意识,在“雾霾锁城”成为常态的背景下,愿意为空气治理付出努力,甚至作出“牺牲”。这种公众认知的改变和进步最值得珍惜。

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虽然谁都希望早一天告别雾霾,但谁也不能否认,治霾没有止境也没有捷径。我们围绕治霾,似乎已经作出了很多的表态,推出了很多办法,但就治霾面临的压力和阻力来看,目前所做的还远远不够。无论是生产方式的转变,还是生活方式的改进,都需要拿出更大决心,施出更多大招。但也应该相信,只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信春风唤不回”,没有治不了的霾,没有恢复不了的蓝天白云。

燃放烟花爆竹明显减少,某种程度上表明,公众越来越不接受一个糟糕的空气环境,越来越愿意为空气治理付出努力,甚至作出“牺牲”。于治霾而言,这是助力,也是一种压力。有关方面当倍加珍惜燃放烟花爆竹减少的成果,用更有力的措施、更科学的方法,凝心聚力,用更富有成效的治霾行动,回应公众的努力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