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每周评论 > 正文
找准思政教育“过河的桥和船”
2016-12-26 10:52:10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李 慧] 字体:【

孙继兰

《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多家媒体近日报道,华南师范大学有一档网络电视访谈节目叫“青春演播厅”,青年教师在这里和学生一起探讨人生和梦想。节目的每一期主题都由学生网上选出来,最近一期的主题是“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当代大学生面临着思想碰撞多、社会诱惑多的新情况,如何帮助他们筑牢思想“防盗门”、点亮人生“理想灯”,是亟待回答且必须答好的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浸透着对大学生的深切关怀,寄寓着对教育工作者的殷切期望。

当下,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确实存在着一些值得关注的现象:有的教师懒于做思政工作,认为这是思政课教师的事,自己没必要掺和;有的羞于做思政工作,觉得谈思想有些空、有点虚,远不如做其他工作来得实在;更有的怕做思政工作,不会跟学生打交道、找不准学生的兴趣点,一提思政课就发怵。“上面无精打采,下面昏昏欲睡,偶尔有反应,不是下课铃响,就是微信来了。”有学生编的段子,虽说是调侃,却多少说明了问题。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难就难在容易因宏大叙事而流于空泛,因力求准确而失于僵硬,因灌输填鸭而陷入枯燥。啃下这块硬骨头,一则要努力让内容“实”起来。思想教育不仅要体现在思政课上,还要落实到专业课中;不仅满足于三尺讲台,还要延伸到现实生活;二则努力让手段“新”起来。学会年轻人的表达方式,借用新媒体新技术,使之成为化解学生思想疙瘩的“利器”。还要努力让课堂“动”起来,鼓励学生多参与。有句话说得好:“教给我的,我会忘记;给我看的,我可能记住;让我参与的,我才能理解。 ”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才能让学生在纷繁复杂的观点交锋中坚守正确价值观。

毛泽东同志关于做群众工作的经典著作中有这样一个论断:“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所谓“桥”和“船”,其实就是方式方法。做好高校思政工作,找准了“桥”和“船”,“过河”自然不在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