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湘江副刊 > 正文
一缕无法抹去的乡愁
2016-12-16 09:50:40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杨思] 字体:【

李科

读完李长廷新作小说《寻找童年的月光》,感触很深。

《寻找童年的月光》讲述的虽然是一家四代繁衍生息的普通生活故事,却绵密地刻画了主人公高文华一家坚忍不拔、自强不息、乐观向上、催人泪下的五彩生活画卷,入境入情。故事以“月光”和“鸭子”为情感线、以“中秋节”为聚焦点,穿插迂回式的展开叙述,通篇设计严谨,情节跌宕起伏,情感浓厚细腻,主题鲜明,感染力强。

从小学背诵李白的《静夜思》开始,明月就成了我们心中美丽、浪漫甚至哀愁的对照物。本文中出现的“皎月”“明月”“月光”“月亮”“赏月”词语达41处,而且将主人公高文华的儿女分别取名为“明明”“亮亮”“月月”,喻意非常明显。事实也是如此,两个儿子高明、高亮成为高材生而出国留洋。但经过美国的一个中秋之夜,高文华规划的绚丽人生乐章即刻被捣乱,懵懂而不知所措,以致回国后如“老年痴呆”般。“明月千里寄相思”,作者穷尽心思在文中不同场景极力渲染“月”之符号,通过故事主人公忆家乡的山、家乡的水,思家乡的人和事,强烈地唤起了读者的“乡愁”。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华夏儿女的神圣使命。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血脉和灵魂。生活就是一种文化,坚守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和意念,就能甄别出其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态度。“尊重一个节日,就是尊重祖先。” “如今在中国的城市中,几乎也看不到中秋节呢,中秋节永远是属于农村的。”因此高文华悟出了一个道理:乡村虽然落后,但它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五千年文明史,好多内容是靠乡村才能保存下来。文中还有一段对“家”的概念的探问甚为精辟。“按一般常理,作为子女,家的概念应该是父母,可他现在的感觉却颠倒过来了,作为父母,家的概念似乎应该就是子女。子女不在,何以为家?”这就是目前社会空巢老人生活的现状和尴尬,可见子女“常回家看看”多么的重要!上述种种对文化承袭的担忧,是作者撰写此文的核心要义,即告诫读者并强烈呼吁当下一代,要肩负起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这一神圣使命。

(作者系永州市文联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