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三湘时评 > 正文
别让艺术老人抱憾
2016-11-15 10:32:13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李 慧] 字体:【

朱永华

11月13日,长沙弹词泰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长沙市曲艺家协会荣誉主席彭延坤在长沙辞世。一代名师,已成绝唱。

“长沙茶馆数不清,不如彭爹喊两声。”这是彭延坤老人留给老长沙人的记忆,也标注着人们对这位老艺术家的美誉。近年来,借助现代传播手段,他的弹词艺术已为湖南乃至更多的人喜爱。他独特的艺术风范也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身着布袍,眼戴墨镜,怀抱月琴,彭老演绎的是“站如青松滴翠,坐似玉树临风。胸如心花开放,情在眼底传神。不论生旦净末,刻画栩栩如生。道破炎凉冷暖,说透书里人情”的多姿多彩形象。

彭老的离去,除了带给人们无尽惋惜和伤感,还留下一个问题:我们怎样面对正在不断消逝的民间传统文化?

显然,这并不是一个新问题。挽救、传承优秀民间传统文化已经成为共识,进入政府法规制度层面。为此,文化部门还出台了专门的资助和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政策。可以说,我们并不缺少认识和硬件的保障。但即便如此,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现状也不容乐观,一些历史悠久的“老玩意”相继绝迹,一些文化遗存在商业开发的机器面前被碾为齑粉。

其实,我们缺的是渗透在血液里面的那份文化自觉。因为,再完美的保护制度也有弹性的人为空间,再充足的项目保障也难以做到全域覆盖。一旦与现实利益冲突,人们往往选择文化的牺牲。如果没有在全社会形成珍惜保护传统文化的集体自觉,我们是难以完成这个使命的。

“不记得来路,就找不到出路。”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我们对待文化的态度。因为,民族的前进一刻也不能缺少文化的支撑和滋养,而文化的根脉更深植于我们的历史当中。我们向往美好幸福的生活,绝不是做一个高级的“肉食动物”,而是追求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极大丰富。

彭老生前多次表露出担忧:“如果我走了,长沙弹词怎么办?”这是一位执着艺术60多年的老人对自己手中的“老玩意”难以割舍的情怀。我们不应该让这位艺术老人抱憾在另一个世界。而对于我们面对的诸多濒临消亡的传统文化,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大考题:不要等失去了才懂得珍惜,不要等过去了才想到挽回。

令人欣喜的是,这些年来,先后有10多位弹词爱好者投身彭延坤老先生门下,其中佼佼者已在曲艺界享有盛名。虽然大师离去,他们仍将为长沙弹词这一湖南古老曲种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