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湘江副刊 > 正文
贺英为她改名字
2016-11-11 08:06:20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廖慧文] 字体:【

何先培

这是一个普通人的名字,却又是让人怀想80年来中国革命历史的名字。

大革命时期,地下共产党员赵克用家住溆浦县马田坪赵家垅,家境殷实,仗义执财,经常救济共产党员和革命战士。他有三个女儿,分别取名赵自华、赵贵华、赵重华,意在她们自重保贵,自强不息,热爱中华。第三个女儿降生后,家人和亲属都不安,担心赵克用夫妻二人要吵架了,因为妻子一连生了三个女儿,这在当时社会重男轻女的情况下,男人一般都不欢喜的,赵克用反而高兴地说:“这下好了,你们家里只有一千金、两千金,而我有三千金了啊!”说得在场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第二天,赵克用就吩咐佣人买了一大担鞭炮,欢天喜地放了起来。

1935年12月,赵重华半岁了,贺龙、肖克率领的红军队伍来到溆浦。这年冬月初八,贺龙、肖克、任弼时、关向应、王震、李达等红军首长来到赵克用家里商量工作,其中还有一个女红军,英姿飒爽,态度和蔼,她就是贺龙的妹妹贺英。这时,赵克用笑着开玩笑说:“首长们,你们逗一逗我的三儿,看她笑还是哭?如果笑了,我们的行动就会成功;如果哭了,那我们就会失败。”

贺英抱住小重华,用手轻轻捏了捏她的下巴,她就“咯咯咯”地咧嘴笑了,屋里的红军首长和地下党员都拍手大笑起来。贺英大声说道:“中华有希望了!中华有希望了!”赵克用说:“好啊,我三儿就改名叫中华吧!”

从此,赵中华这个名字一直叫了80年。

新中国成立后,村里的村民经常念叨贺龙、肖克、任弼时、关向应、王震、贺英。上世纪60年代初县城放映电影《洪湖赤卫队》,里头有个韩英,村民们都说她就是当年住在赵克用家里的女红军贺英,天天要赵中华买电影票,晚饭后赶到县电影院看“贺英”。

1989年国庆节前夕,湖南省教委组织优秀教师赴京观礼,赵中华荣幸地成为观礼成员。在京期间,赵中华通过在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天文物理系任教授的表姐夫,联系到聂帅的秘书,于是肖克知道了赵中华来京观礼,第二天,肖克派警卫员将赵中华接到办公室。肖克老将军深情地说:“中华啊,你的名字还是贺英给你取的,时间过得好快啊,一晃就过去50多年了,你当年还只有半岁。你妈妈真了不起,她心灵手巧,带领村里妇女为红军做布鞋,鞋做得合脚又暖和,你妈身体好吗?”

“肖将军,我妈身体好,她经常念叨着你,还有贺龙、关向应、王震他们。”赵中华回答说。

“我没记错的话,你妈比我大5岁,我是1907年生的。”

“是呀,我妈是1902年生的,今年88岁了。”

“啊,那你父亲呢?”

“父亲去世多年了。”

“你父母为革命作出了很大贡献,吃了不少苦哇,我很记得他两夫妇啊!”

临走时,肖克拿出两盒北京果脯说:“中华,拿回去给你妈吃。”

赵中华眼含热泪,深情地给肖老将军鞠了一躬:“谢谢您,您多保重身体!”

1999年,溆浦籍江西萍乡市政协副主席、著名书法家李远实第一次来溆浦看望赵中华,因李远实先生的父亲和赵中华父亲都是地下共产党员,一起搞革命。李远实先生一走进赵中华的家门,高声说道:“还记得‘中华有希望了’这句话吗?”

赵中华和李远实都相互知道情况,可从来没有见过面,一听到这句话,她就晓得是亲人来了,兴奋地答道:“亲人啊,我记得、记得,永远都记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