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湘江副刊 > 正文
秋到插柳善寨
2016-09-30 11:07:10 [来源:湘江周刊] [责编:胡泽汇] 字体:【

杉溏主人

秋风白露,阳光正好。鸣雁来,玄鸟归。这样的时节,我总想回到故乡善塘那个小村落里走走。

吃过午饭,几个文友邀我去不远的插柳小寨,我欣然前往。

在秋天里行走,我心安宁。湘西南的秋天,如棉,那是饱满的白棉,洁白,温暖,朴素,大方,我眼中立马出现了母亲的形象;湘西南的秋天,如金,那一地稻穗黄澄,我幻觉变成年少的自己,像风一样奔跑在金色的田野之上;湘西南的秋天,如水,溪水缓流,柔和自然,我看见在微风的吹拂下,水面静静飘逸,灵动而不轻浮,“利万物而不争”。

关峡苗乡,插柳小寨,就在省道S221线路旁。听说,《秋收起义》《那山那人那狗》《炎帝传奇》等影片都在这里拍摄过外景,这里还是多所大学的美术、摄影基地……我不知道,导演和学子们为何都钟情于这个小寨?但当我踏进寨子里,遇见那条弯弯的兰溪河,遇见那片根深叶茂的古树林,还有那桥、那碑、那路和那些人……我渐渐有了几分懂得。

大树脚古树群有上千年历史,就在寨口右侧,如一帧秀美的屏风。山上有樟、梓、楠、椆、枫等树木380余株,几人合围的古树就有50多棵,寨子里的老人把这些树亲切地喊做夫妻树、兄弟树、姊妹树、母子树、发财树、平安树……还有一棵参天千年稠木树,我抢着说该叫“大屋树”,树蔸中空,树干被分成四叉,内里空旷,似一间小屋,10多个人可以在里面乘凉谈天打牌纳鞋底。寨子里的人对这些古树敬若祖先,称这片树林为祖树林。与其他地方不同,这片林子里不见一处坟墓,没有一棵古树遭到损坏。祖先如树,高大挺拔,苍翠如盖,遮风避雨。祖树林,祖树有灵,慈爱仁厚,庇荫守护,寨子安好,邻里和睦,人人安居乐业。

出了那片树林,迳往寨子里走,一处处木屋前,都垒有石墙。石头都是从河里顺手捡上来的鹅卵石,沿房子四周砌成,很艺术,也自然。每到秋天,总有一批又一批写生的人不声不响地来到寨子里,静静地画上半天,画得房屋安详怡然,画得石墙艺术自然,画得天空高旷淡远。当然,静总是画面的主题,寨子里的人也是这样,多苦多难的事,处理起来不急不躁,不慌不忙,“事来则应,事去则静”。一切,都是那样平静有序、平常静好。

寨子进口处,有一家小餐馆,门边有联:诚信待客久,善德立世长。老板笑脸相迎,问:吃不吃饭?他摊开手,说这些都是水里产的土里长的,新鲜营养无污染。我看了一看,果然,要吃的鱼在门前的小溪里游着,三五只鸡在门口啄食颇欢。老板说,捉鸡捞鱼,地里摘菜,柴火做饭,腊肉熏得黄亮亮滴着油,客人眼见为实。他还说:信在五行中属土,万物土中生,老百姓靠的就是土里刨食,哪能不讲诚信呢?

笑谈间,一个老人远远地走来。老人是村里的老秘书,说起他的当年眉飞色舞。老秘书最开心和自豪的是,上世纪80、90年代逢村上哪家老人生日,这天他就带着乡人村邻热火朝天修一天的路,歇了工大家不要送人情,就齐齐地去过生日的人家里吃一顿,吃得流油,吃得高兴。大家走着这样的生日路,踏实、高兴、自信。

路的端头,是一座桥,通向寨子的对岸。桥有些特别,一边是新建的水泥桥,一边是沧桑的老桥。老桥的桥面已不见,桥墩还在,河水依旧,想象着逝去的岁月。桥的一侧有一碑刻,是清乾隆年间刻就的老碑,记录着修路架桥的捐款。这些善款,密密麻麻,刻在几代人的心坎上。当年,为保留这块老碑,有人智慧地在碑的背面刻上了毛主席语录。

在寨子里走着,我忽然悟到:自然是道,善德是天。古语有言:德无常师,主善为师。此时,我特别想念我的奶奶,想念故乡善塘那个地方的善良和美好。在我年少时,善良而清明的奶奶总是唠唠叨叨:我们善塘人讲的是善,要好善行,做善事,为善最乐,做事要善始善终,做人要隐恶扬善……奶奶还常常告诫我们:拴住善良无私的心,一辈子才不会走失人生。

看到寨子里的老人,面善,亲切,像我久违的亲人。老人个个乐呵呵的,我看不出他们心里的苦,也看不到他们眼中的贫。有一个老人似乎看出我的疑虑,对我说:能忍受,能知足,能担事,能欢喜。我想,正是他们身上的敦品效德、出苦得乐的品质,才能看到他们脸上阳光般的快乐,秋天般的沉静。正如智者云:真正的乐,是好也乐,坏也乐;顺也乐,逆也乐;富也乐,贫也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诚然,平常之美,常乐之乐,就是善德流行乡里,耕读传至后代,和谐融为天然,光辉照亮人间。

在一个地方,一旦遇见了本、源,遇见了清、纯,遇见了美、善,是我们的大福,更是我们的至宝。秋到插柳小寨,我像是回到了远处的故乡,回到了我心中的善寨:春种,夏耘,秋收,冬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耕田而食,凿井而饮,观山听泉,看竹树云石、荷塘清韵。秋实无华,大地静好,令人神清气爽,心清气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