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经济视野 > 正文
补齐短板,奔向“有色强省”
2016-09-30 10:13:13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胡泽汇] 字体:【

进入“十三五”,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性产业,同时也是我省重要支柱型产业的有色金属产业,已到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补齐短板,奔向“有色强省”

湖南日报记者 曹娴 通讯员 王瑜

新视野 告别低端复制的短板,走特色发展之路

“到2020年,要实现万亿产业战略目标。”9月29日发布的《湖南省有色金属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无疑为已进入“拐点”和“瓶颈”的我省有色金属产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我省有色金属产业的“块头”不小:2015年,全省有色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962.04亿元,主营业务收入3827.02亿元,实现利税总额193.85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均列全国有色行业前6名。

然而,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也不少。

效益不佳。有色产业规模去年占全省GDP逾10%,但在全省财政收入中占比不到5%。

高能耗、低产出。2015年,有色金属行业能耗占全省工业能源消耗的13.8%,但工业增加值只占全省的7.2%。

资源与环境的制约凸显。原本引以为傲的“有色金属之乡”,由于资源的过度开采、较低水平利用等原因,去年我省主要有色金属矿产原料自给率为32.75%;长期的矿山采选、冶炼生产所累积的重金属污染和历史遗留的矿山地质环境等问题,已逐渐显露……

省有色金属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宋建民认为,大多数有色企业走低端复制的路子,是我省有色金属产业“大而不强”的主要原因。

曾为中国铅锌冶炼行业龙头企业、如今却已陷入困境的株冶,正是一个典型案例。这些年,株冶的年产能从15万吨逐步增至65万吨,却没有真正实现产品系列的升级。在短期利益的驱动下,省内其他有色企业争相上马同类项目,不断低端复制,全省铅锌产能从六七十万吨迅速跃升到600万吨。原来产品客户抢着“要”,后来就变成互相压价抢市场。相互“残杀”的结果,危及整个行业生存发展。

“不能总是跟着别人脚步走,要有新视野、新思路。”宋建民表示,一方面,在全球经济大背景下,有色金属行业虽仍在低位运行,但其“资源性、材料性、金融性、社会性”决定了产业未来发展的空间很大,企业要有长远眼光;另一方面,围绕资源的科学勘探、集约开采、综合回收、深度加工、清洁生产、循环利用、节能环保等环节,企业有着做不完的事情。

湖南宝山有色金属矿业公司就是特色发展的生动示范。近年来,宝山矿业向深边部找资源,在科技创新中增效益,从运营管理上挖潜力,利用生态修复率先成功创建中南地区首家“4A”级矿山公园。近8年共实现利润总额4.23亿元,从一家曾经濒临关闭破产的企业,华丽变身为省属有色行业为数不多的持续盈利企业。

新业态 补齐交易短板,打造产业全价值链

“端着‘金饭碗’讨饭吃。”省有色金属管理局副局长宁建业形象地说,湖南有色金属产业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但长期以来没把这些优势财富化。

“世界锑都”娄底锡矿山,自1897年设矿开采以来,累计产锑约占全国的1/3、世界的1/4。原来年产量1万余吨时,锑冶炼企业都赚钱;现在年产量数万吨,反而大家都亏损。

宁建业说,市场刮北风,企业就“打喷嚏”;风再大点,就集体“感冒”。我省有色企业经受不起市场的风吹草动,根本原因就在于,自身没有强大的交易平台,无法掌握以定价权为核心的行业话语权。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在有色金属领域拥有资源的绝对份额,且每年的需求量占全球总量的40%左右,然而多年来有色金属的定价权却一直掌握在欧美国家手中。

与此同时,我省有色金属产业链一直都是“中间大、两头小”,即采、选、冶等中间的制造环节大,两头的研发、市场营销份额小。据了解,省内的铜产品很多是拉到南京去卖,铅锌产品则多发往沿海销售。可以说,湖南付出了资源、环境、劳动力成本,仅得了个廉价的“加工费”,却将附加值、税费等财富拱手让人。

“把价值链上每块‘木板’都变得更长些,装的‘水’自然也就更多。我省有色金属产业应做好全产业链文章。”宁建业认为,有色金属产业财富化提升的空间巨大,可以开发有色金属保值、交易及硬通货功能,依托“互联网+”,抓住集散交易这一核心环节,实现中远程、中远期交易、交割,变“加法”为“乘法”,不仅让利税价值在本地实现,还可实现产业内部融资,帮助生产企业解决资金问题。

在开发有色金属金融属性方面,我省其实已有尝试。2014年,我省首个有色金属电子交易平台——湖南有色金属交易平台启动运营。目前,全省有各类交易平台上百家。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大型交易平台尚未真正做起来;其它部分平台公司靠玩“空手道”,打擦边球,甚至骗取钱财、违法犯罪,亟待整治和规范。

宁建业认为,以政府为主导组建我省的有色金属产业联盟,将全省3000多家有色金属企业和企业客户导入线上开展贸易,建立统一的市场服务、资金结算、价格发布体系以及仓储物流网络,从而让湖南的有色企业,以更有利的姿态参与国际有色金属贸易,提升我省有色金属特色产品的定价权,最终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健康有序发展。

新产品 补齐精深加工短板,逐步向战略新材料产业延伸

“这种用在照明器件上的Sm片,产品价格是原材料成本的50倍。”9月底,在湖南稀土金属材料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坚向记者介绍该院研发的产品。依托国家863项目“超高纯稀土金属及合金环保制备技术”,湖南稀土金属材料研究院目前已形成一条从上游初加工到下游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其超高纯稀土金属及型材产品广泛应用于光电子信息、核工业、照明等领域,产品销往世界各地。

把“稀土文章”做深做透,湖南稀土院硕果累累:核级高纯金属锆项目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已完成生产线建设并试生产,替代了进口;大型特高压变压器用稀土改性铜合金研发成功,即将产业化;稀土在汽车尾气治理方面的应用已经取得突破……该院的综合收入由2012年的1.43亿元快速增至2015年的3.18亿元,2015年利税突破1800万元。

可以说,以前我省有色金属企业大多就是搞少数几种金属的简单采、选、冶和物理加工,产品附加值不高,企业日子过得艰难,地方经济也不受益。

如今,像湖南稀土院这样,依托科研、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新材料产业,利润高,有奔头,还能促进我省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的高端化、跨越式发展。

省有色金属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宋建民认为,我省有色金属产业要补齐产品短板,其一,从存量入手,严控新增产能,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主动压减库存产能,并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转移富余产能;同时,按照“提升铅锌,做大铜铝,做强钨、锑、铋,拓展稀土”的发展思路,支持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加快产品升级换代。

其二,做优增量。随着“中国制造2025”等重大战略的实施,高端制造业对有色战略性新材料的需求巨大。“十三五”期间,我省有色金属产业要打通科技与产业发展结合的通道,到2020年,要新增国家级创新平台10个、省级创新平台40个。加强有色产业与下游新能源汽车、机械装备、轨道交通、航空航天、船舶和海洋工程等产业的延伸对接,不断拓展有色金属的消费领域和空间,推动有色新兴产业突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