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每周评论 > 正文
早日挥别这样的“风景”
2016-09-07 09:29:58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刘颖] 字体:【

陈家沛

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快到了,媒体上有关教师先进事迹的报道也逐渐多了起来。华声在线日前报道的江华瑶族自治县河路口镇春头源村村校老师李谋宣的事迹相当感人——

1989年,年仅19岁的李谋宣分配到该村校任教。任教期间,李老师有机会走出这所偏远的村校,但他一直在那儿坚守;在学校,他既是“全科老师”,还兼任校工、厨师;面对家庭困难的学生,李老师每学期都为他们垫付费用。去年以来,李老师父亲6次住院,他让妻子去照顾,自己硬是没落下一节课。最让人感动的是,27年来,他一直是孩子们的“守护神”。原来,大多数学生上学时都得涉过村校前的一条小河,河上没有桥,只有一排石礅。李老师怕孩子们发生意外,每天一大早准时到对岸,守护孩子们过河,年纪小的,他抱着过河。放学时,他又把孩子们一一送过河,从未间断。

李老师的付出没有白费,社会给予了他很多荣誉:除多次获得优秀乡村教师称号外,他还获评湖南省实事助学基金杰出教师奖。这一切于李老师来说,可谓实至名归,他完全无愧于这些荣誉。

李老师平凡中的坚守让人感动。但感动之余,总觉得有些话不吐不快:相关部门给予的众多荣誉,固然是对李老师的褒奖。但以一个乡村老师的微薄经济能力,去接济、帮助困难家庭的孩子包括他们的家庭,这固然是李老师境界高,但也是某种不可承受之重。同样,假如村边的小河上能有一座桥,还用得着李老师几十年如此费心费力费时?

老师天天抱学生过河的“风景”固然很美丽、很感人,但千万不要将这种“风景”,当作一道“秀色菜”“招牌菜”。因为,这种“风景”充满着心酸。为一所学校、为一群孩子,需要李老师使出一生的“洪荒之力”,同样需要当地政府职能部门为李老师、为这个地方的孩子们多做点雪中送炭的实事,让老师安心教书育人,让孩子安心学习。

希望早日挥别这样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