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每周评论 > 正文
科学研究不能“捧杀”,更不能棒杀
2016-08-03 10:32:50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荆彩] 字体:【

张魁兴

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正在经历“过山车”。他带领的团队有关基因编辑技术NgAgo-gDNA的论文发布之初,韩春雨就被国内某些人捧为“诺奖级”的“学神”。而现在,在还没有充分证据证明其“实验无法重复”的情况下,韩春雨又被立马扫下“神坛”,“造假”的猜测和批评已呈铺天盖地之势。

科学研究,从其发现到被同行公认,肯定需要一个从质疑到再论证循环往复的过程。虽然全球“几乎”没有一家实验室对外宣布,能够完全成功重复韩春雨的实验,但仅凭这一点,就给他扣上“造假”的帽子,显然不合适。

同样,韩春雨的研究实验需要也允许其他科学家进行验证。虽然,目前“无法重复”的现实很尴尬,但也极为正常:在科学研究中“不能重复的实验时有发生”,因为条件不同,其实验结果就可能不同。

关于对韩春雨实验的质疑,不只是国外科学家有不同的想法,国内人士也早就发出过声音,只是一边倒的赞颂声压住了质疑的声音。比如,清华大学教授颜宁对其创新性的否定,方舟子对其真伪的怀疑。其实,对科研成果的质疑很正常,科学就包括质疑精神。只是有一点必须肯定,韩春雨的实验能否重复,结论是否科学,必须回到科学的层面解决。

既然,有同行质疑韩春雨的实验,就需要韩春雨教授本人,还有他所在的河北科技大学以及中国科学界正确面对,同时也应警惕有些人站在政治和经济利益的角度“质疑”科学研究。

在科学面前,人的面子不重要,科学精神才是最重要的。对科学的评价也要科学,不要“捧杀”更不能棒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