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每周评论 > 正文
“德国管网”的神话该退场了
2016-07-20 14:38:36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李 慧] 字体:【

汪昌莲

随着我国多地因暴雨导致城市内涝,青岛又火了, 青岛在100多年前德占时期建设的地下管网照例又“神”了一把。

青岛“德国地下管网”的神话已流传多年,以至于聊到城市内涝,就必须翻出“德国管网”这则神话作为“参照系”。日前,有媒体揭开了青岛地下排水系统奥秘:其实大部分“德国管网”已退出历史舞台,新建、改建的地下管网既充分借鉴了德国经验,更包括对我国传统“原创”排水理念的改进和完善,97%采用了“雨污分流”模式。

无意贬低德国等发达国家在城市建设上的可取之处,同样,借鉴他人长处,也不必把自己说的一无是处。事实上,与德国人相比,中国先贤们的治水智慧领先了近千年。比如江西赣州市,得益于北宋熙宁年间知州刘彝规划修建的“福寿沟”,因而获得“排水系统最佳城市”美誉。已运行千年的“福寿沟”,护佑着赣州百姓的安全,同时也在提醒现代人:治水当因地制宜,不可盲目填堵。

与刘彝规划福寿沟一样,大禹治水、李冰建都江堰、白居易治理西湖等等,都是遵循因势利导的理念消弭水患,在有限的技术条件下修建的水利设施往往绵延千年仍在发挥功用。这些年来,伴随城市化的步伐,崇尚大拆大建、填湖削山,过度开发、破坏严重,许多内河道、湖泊、水塘、地下水脉因此被填堵隔断,一遇暴雨,“看海”难免。面对这样的尴尬,能有几人真正思考过要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答案?

目前青岛城市地下管网的出色表现,不正是既发挥自己优势,又借鉴他人长处,实现“东西结合”的结果吗?一味羡慕“德国管网”的神奇,却看不到自己的长处,说穿了属于文化不自信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