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深读 > 正文
黄祖示:将军解甲不下鞍
2016-06-14 12:23:43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荆彩] 字体:【

黄祖示:将军解甲不下鞍

韶山市永义乡长湖村党史教育基地宣传长廊,黄祖示将军经常在这里当“义务讲解员”,为前来参观的党员干部讲解发生在永义的抗日故事。这个山沟沟里的教育基地已成为红色文化代代传承的基层“堡垒”。

黄祖示将军近照。

本版照片均为湖南日报记者 李健 摄

韶山市永义乡长湖村美义亭,里面举办有永义乡国防教育展。

湖南日报记者 杨丹 曹辉

如果要用一个最简洁的词来形容黄祖示少将,最恰当的莫过于“传奇”二字。

他5岁给地下党放哨,16岁当生产队长,19岁入伍,25岁成为“学毛著积极分子”,40岁参加自卫反击战,住过猫耳洞,50多岁在湖南抗洪,被喻为“追着洪水走的将军”……轰轰烈烈过,也风风雨雨过。他的一生,与共和国的大事紧密相系。

甲已解,鞍未下。从领导岗位退下来后,黄祖示又回到故乡续写“传奇”。修路、种树、打井、挖塘、帮困、养牛、酿酒、办党史教育基地,他每样都干得有滋有味,忙得不亦乐乎,也赢得了村民的一致称赞:“他完全把自己当成一个普通村民,没有一点架子,做了许多好事实事。”

他是一名战士,是一名将军;他亦是个普通的村民,是四邻八舍心中公认的“乡贤”。

初夏的一天,我们驱车前往将军的家乡——韶山市永义乡长湖村,现场感受他造福家乡百姓的事迹。

1. 卫国何曾惜血汗

将军弱冠盛名,青年时期,就以其忠诚和献身精神成为军中模范。

1957年修韶山水库,17岁的黄祖示被推选为工地民兵营长。他带领广大青年日夜奋战,只用不到两年的时间,就把水库修好了。由于表现突出,1959年12月,他应征入伍,当上了一名防化兵,曾深入原子弹爆炸中心出色完成辐射侦察任务。

“我当兵的历史,就是读毛主席著作的历史。毛主席的思想已渗透到我的血液中。”入伍后4年内,黄祖示利用业余时间读完了《毛泽东选集》1-4卷,写下了13本近30万字的笔记。从1964年4月开始,中央军委、中宣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相继发出通知,号召在全军、全国开展向“廖(初江)、丰(福生)、黄(祖示)”学习的活动。当时20岁出头的黄祖示在全国家喻户晓,“学毛著积极分子”“雷锋式的好战士”等各种荣誉纷至沓来,印有他头像的连环画封面至今仍能在网上查到。

“1964年我到北京军事科学院礼堂作报告。院长叶剑英元帅对满座的军事专家说,平时都是你们给别人上课,今天我特地请了个战士当老师,给大家上课。就餐时叶帅把我拉到身边坐下,不时给我碗里夹菜。同年五一劳动节,毛主席、刘少奇同志和周总理等亲切接见了我。毛主席还知道我来自他的家乡。”黄祖示自豪地说。

之后,无论是从连队到机关,还是从内地到边疆,抑或从战士到将军,岗位变了,职务变了,但他始终没有丢掉战士本色。在大西南戍边8年,他蹲猫耳洞、住草棚、吃咸菜,誓死坚守国门,年年与战士在一线共度春节。

从1990年到1999年,黄祖示在湖南省军区任副政委9年间,有5年的汛期是在抗洪第一线度过,被誉为“追着洪水走的将军”。1998年夏天,正在北京住院准备做心脏搭桥手术的黄祖示从广播里听到湖南又遭严重洪灾,不顾医生劝阻,连夜赶回长沙组织抗洪抢险。

2009年7月,黄祖示被解放军总政治部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后为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重大贡献、具有重大影响的先进模范人物”。

2. 造福桑梓愚公志

已过古稀之年的黄祖示将军,精神矍铄,身板硬朗,军人威仪犹在,但华发满头。乡亲们说:“黄将军的头发是为家乡人民而白的。”

从韶山下高速后,只20来分钟,就到了长湖。这里离毛主席故居不到10公里。

平整干净的水泥路,几方鱼塘,几畦菜地,一幢幢新修的小楼掩映在茂林修竹中。随着汽车的缓缓行驶,陪同的村干部告诉我们:“脚下这条水泥路是黄老募资修建的,原先是黄泥巴路。这边是黄老募资修建的长湖小学、村委会。”“看,这口井是黄老请人打的,这条高压线也是他请人架的……”

指着路边的一栋白色小楼,黄老叫司机停车:“这就是我的老家。”只见门口挂着一副对联:敬天敬地敬父敬母敬乡谊,爱国爱党爱军爱家爱人民。这副对联是黄祖示撰写的,也正是他人生的真实写照。早年,疆场征战报效国家;暮年,帮困创业反哺故乡。“他为村里做的好事太多了,不止是修学校修路,打井栽树,他还养牛酿酒,真正是呕心沥血,不遗余力。”一个过路的张娭毑和黄老打个招呼后,热情地给我们介绍。

为什么养牛酿酒?黄老说:“我不是为了赚钱,是为了用自身实践探索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的新路子。”他用筹措来的近百万元资金,承包了家乡300多亩荒地,建起了水奶牛科技示范养殖基地。2004年农历小年这一天,这位“养牛将军”将第一批价值近50万元的50头良种水奶牛,无偿赠送给长湖村乡亲。他说:“有好牛大家同养,有甜头大家同尝。”

村民周建新第一个领到了编号为01号的水奶牛。忆及往事,他依然不胜感动:“牛有577公斤重咧,肚子里还怀着一头小牛犊。”

他还四处“化缘”,带着仅有的几个人劈出一条山路,挖掉两座荒山,建起了1万多平方米的花园式酒厂,酿造出“韶山冲一号”等系列名酒。

由于气候的原因,奶牛基地最后关闭了,但酒厂目前运转正常,解决了30多个人的就业问题。

反哺韶山,反哺老区,需要虔诚而又恒久的诚心和耐心。当我们问将军这些项目干得怎样时,他实事求是地说:“干得很辛苦,干得很起劲,干得很有希望。一代人搞不好,二代人上。不断努力,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坚定不移,农村落后的面貌一定会改变。”

3. 红色精神永相传

长湖村是一片被烈士鲜血染红的热土,是潭湘宁边区旧址驻地,也是湘潭游击抗日根据地之一,先后有彭公达、林蔚、沈一之、周政等13位在湖南革命战争史中具有重大影响的人物在此从事过革命活动。2008年12月,长湖被授牌为“湘潭市党史教育基地”。

汽车转过几道弯,黄祖示将军带着我们拜祭了彭公达、林蔚烈士墓,参观了位于韶山冲酒厂内和烈士墓路口处的7块“革命纪念墙”。纪念墙巍峨壮观,记载着永义乡的革命历史和英雄人物的事迹,与烈士墓、英烈亭相互呼应补充,组成了一个鲜活生动、完整系统的党史教育平台。

这个党史教育基地也是黄老一手建设而成的。对于当初的设想,他是这样回答的:“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思索,怎样建设精神文明?怎样教育子孙后代牢记历史,传承先辈的光荣传统?”

为了缅怀革命先烈,发挥党史资政育人的作用,黄老从2002年开始,历时6年多,从基地的申报、史料的整理编辑,到石碑的雕刻和安装等一系列工作,都是他亲力亲为的。纪念墙建好后,长湖村民和市内许多学校的师生经常来参观悼念,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将军更是这里的“义务讲解员”:“我要用这些抗日故事,告诉人们尤其是学生不忘先烈,牢记历史,当好红色接班人。”

他不仅是党史基地“义务讲解员”,还是雷锋精神“义务讲解员”。身为全国第一批学雷锋标兵,将军多年来一直担任湖南省雷锋精神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华夏廉洁协会顾问、湖南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对雷锋精神有着深刻的理解。他先后在省直机关、部队、学校、街道作过上百堂报告,结合反腐倡廉,宣讲“胸怀天下,大爱无疆”的雷锋精神,为推动全省的精神文明建设贡献余热。

“一路景色,弥望青碧,池水清涟,田苗秀蔚,日隐烟斜之际,清露下洒,暖气上蒸,岚采舒发,云霞掩映,极目遐迩,有如图画。”1916年,毛泽东在写给萧子升的信中曾以自豪的笔调描绘韶山。时隔整整一个世纪,又一位老人也满怀豪情赞美家乡韶山。“我的家乡美不美”,这是采访途中,记者听到最多的一句话。似发问,更似自语。热爱之情,尽在其中。

山美水美,景美人美。目前,长湖村用电、喝水、修路问题得到解决,家家户户住上了小楼,有的还买了小汽车,走上了小康之路。在黄祖示将军的榜样带动下,长湖一定会越来越美。

■人物档案

黄祖示,湖南韶山人,1940年7月出生,1959年6月入党,1959年12月入伍。1964年4月全军、全国开展向“廖(初江)、丰(福生)、黄(祖示)”学习活动,被誉为“学毛著积极分子”“雷锋式的好战士”。后历任班长、排长、营教导员、团政委、师政委等。1990年,任湖南省军区副政委,1990年7月被授予少将军衔。1999年4月从湖南省军区副政委岗位上卸任。中共九大代表,共青团九大特邀代表,第八届湖南省政协常委。2009年7月被解放军总政治部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后为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重大贡献、具有重大影响的先进模范人物”。

■采访手札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杨 丹

采访黄祖示少将,一开始闹了点乌龙。

6月初的一个周末,我们将采访意图与他汇报后,将军说,下周三我刚好在长湖村要作一场报告,晚上我就不回长沙,你们周四来长湖,我等你们。

我们几个记者定好周四早上7点从长沙出发,直奔韶山长湖。周三晚上再次与将军确定采访事宜时,手机没接通。但我们还是决定按原计划行事。哪知第二天一早,将军回话了:“抱歉抱歉,我昨天有事回长沙了。”我们一听愣住了,那今天的采访岂不是泡了汤?想想毕竟是76岁的老人啦,事儿一多将约定忘了也属正常。我们虽略感遗憾但表示理解。正准备打算转身返回长沙,改日另约,不想将军用不容置疑的口气发话了:“你们等着我,我马上出发。咱们在韶山的高速出口处会合。”

将军说到做到、雷厉风行的脾性,让记者有了深刻体会。

两天时间内,两次在长沙和长湖之间长途奔劳,他并不是为了自己。他很高兴有后辈去瞻仰革命先烈,去了解长湖的历史,感受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面貌。他愿意当个领路人。他一再说:“我老了,不需要再作宣传。少写我,多写长湖。”确实,这个老人一生所获荣誉无数,青年时期即家喻户晓,晚年的他真的不需要再博虚名。

修路打井、扶贫帮困、养牛酿酒、建党史教育基地……放弃在省城含饴弄孙的舒适和乐趣,戎马一生的老将军退休后如此折腾,究竟是为了什么?无数人问过这个问题。我心中也同样充满疑问。

在将军给彭公达、林蔚烈士墓肃穆鞠躬的身影中,在与乡亲彭树庄和彭中桂的握手中,在“我的家乡很美吧”的深情发问中,在“永远跟党走”的坚定告白中,我渐渐触摸到了那个答案的轮廓。

这是一个从骨子里渗透着信仰的共产党人。他的一生都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紧密相连。他始终将责任扛在肩上,牢记党的宗旨,将人民挂在心间。这位“毛主席的好战士”,在他的晚年,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延续着人生的激情与梦想,用浪漫和执著书写后半部大写的人生。

作为一名行者,他在自己的梦想中穿行。其实,不是没有艰辛、酸涩与疲惫,不是没有非议、流言与不理解。但他还是挥挥手,义无反顾地继续前行。

为了节约时间,在下午返回长沙时,将军提出坐我们的采访车,这样便于进一步交流。从早上直到下午,我们一行未有片刻休息,加上阳光正烈,车行摇摆之中,更让人心生倦意。连同行20多岁的摄影记者都有点扛不住,靠在坐椅上眯起了双眼。可将军却始终神采奕奕、激情四射。哪来这么好的精神头?我感受到,除了早年在军营历练打下了良好的身体底子外,支撑他的,是一股“革命人永远是年轻”的理想主义豪情。这股豪情气冲霄汉,经久不息,让他不畏艰难,不知疲倦。

在满天的晚霞辉映下,我们和将军在街头挥手作别。他的白发在风中有一丝凌乱,但他的腰板依然挺直。目送他穿过喧闹的人流,心中除了敬佩,还有深深的祝福。

■众说新乡贤

义举善行满长湖

将军对家乡的感情太深了,为家乡的建设可以说是想尽了办法,操碎了心。从修路栽树,到打井挖塘,从办学修史,到养牛办厂,只要对家乡的发展有好处的,老将军出钱出力,毫不犹豫。在他的影响下,长湖民风淳朴,村民安居乐业。要说长湖的乡贤,黄将军当仁不让。

——长湖村党支部书记周赐元

我快80岁了,是一个老党员,也是与黄祖示将军从小玩泥巴长大的。从来没有人像他这么关心家乡,年纪这么大了还在跑。他扶贫帮困,敬老爱幼,修党史教育基地,在长湖营造了一种和谐奉献、互帮互助的风气,大家信服他。

——长湖村村民汤能先

他对我家的帮助太多了,从父亲墓地的修整,儿子的参军、工作,到家中砌新房,都离不开他。儿子前些年因病做手术,也是他找医生定方案。他和我没有血缘关系,但胜似亲人。

——彭公达烈士养子彭树庄

我家是特困户,自己有肺气肿,老婆有残疾,儿子是弱智。这些年,多亏了黄老将军的对口扶助,每月都给钱,日子才越过越好,前年还住上了新房。

——长湖村村民彭中桂

黄祖示将军是我爷爷辈的人了。他为家乡做了许多好事,当地人都很尊重他。我还记得小时候喝过黄爷爷免费提供的新鲜牛奶。

——长湖村村民汤希婷

(湖南日报记者杨丹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