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市州新闻 > 正文
张家界:以“景城一体化”推进新型城镇化
2016-05-30 11:05:05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荆彩] 字体:【

以“景城一体化”推进新型城镇化

走新型旅游城市发展之路

——湖南打造新常态下的新优势(十三)

张家界市天门山景区,阳光从天门洞穿过形成一条硕大的光束,宛如圣境般神秘。

无人机航拍镜头下的张家界市武陵源宝峰湖风景区入口广场。本版照片均为湖南日报记者 郭立亮 摄

空中俯瞰改造后的武陵源城区。

张家界市委宣传部、张家界市委政研室课题组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推进城镇化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作为湖南旅游龙头、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城市,张家界市近年来立足旅游景区资源特色和旅游产业发展需要,面向市民和游客推进景区和城镇一体化发展,吸引游客在景区赏景、到城镇消费,走出了一条“景城一体化”的新型旅游城市发展之路,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质升级注入了强劲动力。

1 新常态下的新谋略

张家界“景城一体化”是在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新型城镇化步入新阶段,我省“四化两型”、“三量齐升”等战略取得重大成效,本市旅游资源独特、旅游产业高度发达、景区城区紧密相连,但城市建设短板突出,新型城镇化要求强烈的背景下实施。

旅游发展迅猛充分,景区对新型城镇化的支撑作用强劲——

自1988年建市以来,张家界市依托世界绝版的旅游资源,持续大力推进旅游产品开发和旅游产业培育,旅游接待人次以平均每年两位数的比例高速增长,旅游产业成为全市的主导和支柱产业。张家界拥有中国首批世界自然遗产、世界首批地质公园、 “张家界地貌” 国际地貌命名、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中国首批5A景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六块金字招牌。全市共有大小景区、景点300多处,形成了“三星拱月、全域旅游”产业格局,为推进新型城镇化提供了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景区城区紧密相连,“景城一体化”发展条件优越——

景城相连是张家界最大的特色。面积264平方公里的武陵源风景区离市中心城区仅30分钟车程,总面积96平方公里的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地处中心城区南郊——城市近郊拥有两个相距不到30公里的世界顶尖旅游景区,这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是罕见的,为张家界实施“景城一体化”建设提供了先天的优势条件。

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城市旅游服务功能和品位亟待提升——

“十二五”以来,张家界市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目前全市城镇人口发展到65.8万人,城镇化率达43.32%,城市建成区面积达57.66平方公里。但由于城镇发展起点较低、基础薄弱,特别是市中心城区是在原来一个小县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无论是城镇规模、基础设施、功能结构,还是城市风貌、文化特质、管理水平、文明程度,都与旅游产业发展需要、与建设世界一流的旅游景区不相适应。同时,由于工业及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城镇产业单一,城镇聚集发展的承载力和辐射周边及农村的带动力不足,亟待通过实施“景城一体化”得到提升。

2 多措并举大力推进“景城一体化”

依托游客消费群体,建设旅游服务型城市。我们坚持把群体庞大的游客消费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强大“引擎”,针对城市建设滞后和旅游消费不足的“短腿短板”问题,大力完善城镇旅游服务功能。一是科学界定城市性质和功能定位。确立建设国际旅游服务城市、国际休闲度假城市、区域性旅游交通枢纽城市和武陵山区游客集散中心城市“四个城市”的工作目标,明确了城市的旅游服务性质和功能定位。二是着力加快市中心城区提质升级。一方面,加快提升城市现代化、国际化水平,形成城市独有的风貌特色,让城市能够吸引和留住游客;另一方面,大力发展高端、特色旅游产品,让游客在城区有地方消费、愿意消费。三是积极推进县城扩容提质。慈利县城重点实施蒋家坪新区开发,将其打造成城市产业发展的核心区、综合改革的试验区、空间拓展的延伸区,同时加大桥梁建设和道路改造力度,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桑植县城重点推进老观潭新区开发,促进城市向旅游服务转型。四是努力打造民俗风情特色突出的旅游乡镇。启动了永定区教字垭镇、武陵源区天子山镇、慈利县三官寺土家族乡、桑植县洪家关白族乡4个重点特色旅游风情镇建设。

依托旅游景区分布,优化城镇结构布局。依托全市“三星拱月”状景区形态分布,构筑“一主两副三轴四沿”的城镇化建设布局。一是布局市中心城市建设。将永定城区和武陵源城区组合为市中心城区,永定城区定位为全市旅游核心服务区,武陵源城区为国际旅游休闲度假区。二是布局两个县城建设。把慈利、桑植县城作为县域城镇化的主要平台,加强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引导县域产业和人口向县城聚集,争取把慈利县城建设成为市中心城市副中心和新型产业发展主基地,把桑植县城建成为国家公园生态体育副中心和文化科普旅游基地。三是布局重点乡镇城镇建设。计划对全市范围内温塘镇、天子山镇、江垭镇等32个乡镇进行重点建设,未来发展方向以旅游、商贸、边界口子贸易为主。四是布局特色旅游风情镇建设。计划建设15个极具地方民族和生态特色的旅游风情镇。

依托旅游主导产业,强化城镇产业支撑。深入实施旅游带动战略,推进旅游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互促共赢,为城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一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传统商贸和餐饮提质升级,建设维港十字街、回龙路地下商业街、溪布街等商业街区。培育发展城乡市场体系,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改造农贸市场,建设标准化农家店。大力发展电商、物流、会展、家政、文化娱乐、健康休闲等新兴服务业,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二是积极发展新型工业。依托市经济开发区和慈利工业园、桑植工业园、市旅游商品产业园,推动“资源与产品对接、项目向园区集中、产业成集群发展”,清洁能源、旅游商品、生物医药、新型建材四大新型工业加快成长,富有区域特色的新型工业体系正在形成。三是努力发展特色旅游农业。创建“新合”生态旅游农业示范园区等十大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大鲵、蔬菜两大拳头产业快速发展,农业产业化加快推进。四是加快发展旅游文化产业。依托旅游优势传播旅游文化、民族文化和红色文化,重点提升文化旅游、旅游演艺、工艺美术、文博会展、休闲娱乐等传统文化产业。国际乡村音乐周、旅游特色演艺节目等文化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景区赏美景、城区赏大戏”已成为大多数游客的当然选项。

依托景区生态环境,创建生态绿色城镇。张家界属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长江流域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区,森林覆盖率达69.72%、居全省第一。全市建有市级以上自然保护区8个,其中国家级2个,保护区面积约占总面积的十分之一。我们坚持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发展的主要“资本”和走差异化发展路子的根本优势。一是实行“六城”同创。计划实施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交通管理模范城市、省级园林城市和生态市“六城”同创。大力推进城区绿化攻坚、绿色通道建设、水岸绿化、生态恢复、森林资源保护、宜林荒山绿化、镇村绿化、林业产业提质、森林文化建设“九大工程”,争取到2017年实现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目标。二是开展城乡环境整治“六大行动”。大力开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水污染防治行动、垃圾治理行动、畜禽养殖污染整治行动、噪声污染整治行动、群众性绿色创建活动。三是实施“家庭清洁行动”。大力实施以城市周边、景区附近、重要道路沿线为重点的“家庭清洁行动”,切实改善农村居民生活卫生环境。四是推进绿色张家界建设。以生态建设、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为重点,狠抓绿色环境保护、绿色产业发展、绿色消费倡导和绿色文化弘扬。

依托相关专业规划,推进景城一体建设。一是一体规划。将《世界自然遗产保护规划》和《旅游发展规划》纳为《张家界城市总体规划(2007-2030)》的重要章节,科学处理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和城市发展的关系。规划注重加强居民点建设调控、协调城市与景区的关系,注重统筹城市建设、居住、产业和旅游景区用地。二是一体建设。实行景区、城区交通一体建设,形成了城区、景区“一小时交通圈”。实行景区、城区基础设施一体建设,统一在景区、城区实施4G手机网络全覆盖;统一对城区、景区、交通节点的旅游厕所进行改建、新建、升级;统一建设游客服务中心,完善城区、景区旅游交通标识标牌;统一实施城区、景区旅游安全设施建设,完善旅游“安导通”等安全监管系统、应急救援系统和交通指挥系统。三是一体管理。统一旅游资源管理,实施武陵源区政府和原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区处合一”改革。统一旅游经营市场管理,建立旅游联合执法和综合执法机制,严厉打击无证经营、强买强卖、价格欺诈、违约失信等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规范城区、景区旅游经营市场秩序。

3 城区景区换新颜

通过实施“景城一体化”,张家界市的城市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景区建设水平也得到很大提高:

显著改善了城镇面貌。一是城镇体系不断完善。全市形成了由市中心城市、县城、重点镇和旅游风情镇、特色旅游村镇协调发展的旅游特色城镇体系。二是城镇功能不断提升。全市城镇综合交通体系、地下管网体系、生态环境体系、防灾减灾体系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明显增强;建成一批高端宾馆酒店和休闲购物场所,城镇旅游服务接待能力明显提升。三是城镇特色不断凸显。突出公用、工业、居民和服务类产业建筑特色,按照土家族建筑风格统一实施城市沿街建筑“穿衣戴帽”综合整治,彰显了城市风貌特色。四是城镇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城市人文环境、治安环境和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景区旅游保障显著增强。

推进了景区景点提质升级。改造完善现有2个国家5A景区、6个国家4A景区,实施武陵源核心景区移民搬迁工程,完成百龙天梯改造扩容工程、天门山穿山扶梯建设,推进宝峰湖景区广场提质改造、天子山索道改造扩容,实施万福温泉升级改造。统一规范完善各景区配套设施,建设张家界大峡谷世界最高最长玻璃桥,推进澧水半岛、张家界冰雪世界、张家界水世界、武陵源欢乐谷、桃花溪、绿景生态园等项目建设,将景区景点建成了城镇的“后花园”,对城镇建设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加快了旅游产业转型步伐。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休闲度假、商务会展、红色旅游、康体疗养、乡村旅游等旅游产品日趋完善,拓展开发了12条精品户外旅游线路。坚持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与旅游文化产业、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城镇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实现了景城紧密融合。围绕与景区环境协调、服务配套来建设城市,环景区、环城区的道路通行能力不断增强,市中心城区和武陵源、天门山两个5A级景区融合更加紧密。通过景区建设带动中心城区、县城、旅游风情镇、特色旅游村镇建设,有力促成了景区与城区的功能互补、景区与城区的交通连接、景区与城区发展的相互促进。

促进了整个经济社会发展。通过“景城一体化”的实施和新型城镇化的推进,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447.7亿元、“十二五”年均增速超过10%,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9425元、跻身全省前十位;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45.7亿元、五年增长1.44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473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094元,均高于经济增长速度;全市景点接待游客规模达到507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340.7亿元,年均增幅在全国同类景区和旅游目的地城市中持续保持第一。张家界成功跻身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会员城市和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可持续发展观测点,荣膺2013年度全国智慧旅游城市、2014年度中国十佳最干净城市、2015年度最受欢迎入境旅游目的地。

4 为推进新型城镇化提供了有益启示

通过实施“景城一体化”,张家界市在推进新型城镇化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获得了一些有益启示。

启示一:必须依据本地经济社会特色品牌,以旅游市场为依托,开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新动力。传统城镇化的主要路径和动力是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即农民进城。张家界市近年来每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达3000万人次以上,过夜游客平均每天达3万人以上。张家界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必须发挥巨大的游客市场优势,大力吸引广大游客在城镇消费,以游客住城带动农民进城,以景城一体化促进城乡一体化,为推进新型城镇化提供新的动力。

启示二:必须依据本地产业发展特点,以旅游产业为支撑,寻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新方式。全国各地经验表明,先进发达地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主要产业支撑是新型工业化。张家界作为旅游地区,工业发展相对滞后,不能承担起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支撑作用,而旅游产业早已成为全市的主导和支柱产业,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超过50%,以旅游为重点的服务业对经济发展贡献率达到70%以上,足够承担支撑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作用。因此,张家界必须发挥旅游产业优势,带动新型工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发展,建立以旅游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互动、协同发展的工作格局,从而强化新型城镇化的产业支撑。

启示三:必须依据本地城镇功能定位,以旅游服务为主导,彰显新型城镇化的新特色。一座没有特色的城市是缺乏竞争力的城市。旅游城市既要满足游客的旅游消费需求,自身也是留住游客的最重要的旅游产品。张家界推进新型城镇化,必须依据国际旅游服务型城市的功能定位,突出提升旅游服务功能,彰显旅游特色,大力建设旅游型城镇,以宜游带动宜居宜业。

启示四:必须依据本地自然资源状况,以景区资源分布为基础,优化新型城镇化的新布局。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优化城镇布局和形态,构建布局科学的新型城镇化体系。“一城两区、错位发展,三星拱月、全域旅游”既是张家界旅游产业的发展布局,又是全市旅游景区的分布形态,同时也是全市城镇发展的基本形态。推进新型城镇化,必须依据景区自然分布,沿水、沿路、沿城、沿景,合理布局城镇建设。

启示五:必须依据本地自然条件优势,以景区生态环境为标准,实现新型城镇化的新目标。生态文明、环境优美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目标。张家界市自然生态环境优越,推进新型城镇化,必须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根本优势,协同推进景区、城镇生态环境建设,打造一流的宜居宜游宜业环境,让游客一进入张家界就感到处处赏心悦目、流连忘返。

(课题组成员:余怀民 白波 卢晓珊 吴红仪 张雅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