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湘江副刊 > 正文
《百鸟朝凤》:折射中国艺术“工匠精神”
2016-05-20 10:37:03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李 慧] 字体:【

尚昊

“只有把唢呐吹到骨头缝里的人,才能拼着命把唢呐传承下去。”日前上映的电影《百鸟朝凤》里的这句话,将几百年来中国民间艺术家的信念凝聚起来,展现在银幕上。

这部由已故导演吴天明执导的电影,曾获得第2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评委会特别奖”,展现了在社会变革、传统艺术难以为继的困境里,新老两代“唢呐匠”的坚守和无奈。

上世纪80年代的无双镇,中国民间传统乐器唢呐处于辉煌时期,人们婚丧嫁娶,唢呐不可或缺,少年游天明拜师到唢呐艺人焦三爷门下,最终衣钵传承,接过已有二三百年历史的唢呐班。而当西洋乐器流入后,唢呐也成了大浪淘沙中的遗弃物,从前坐在太师椅上吹奏的唢呐匠受到冷遇和轻视,在生活的压力之下纷纷离开。影片的最后,焦三爷去世,一门技艺接近失传,只剩下游天明一人悲凉地独奏。

在吴天明的镜头下,《百鸟朝凤》延续了此前电影《变脸》的风格,有着对传统社会“工匠”冷静而敏锐的捕捉,虽没有炫目的特效和震撼的音响,却引发业界和观众的共鸣与思考。

其实,电影讲述的,不仅仅是唢呐的故事,“唢呐匠”游天明也是吴天明这位“导演匠”的真实写照。

作为中国第四代导演的领军人物,吴天明为中国影坛推出了张艺谋、陈凯歌等一批蜚声国内外的电影人,被誉为第五代导演的“教父”。这部电影于2012年拍摄,2014年完成剪辑制作,却因为没有发行公司愿意接手、资金不足而被搁置,一个月后,吴天明因心梗离世,享年75岁。

“请关注《百鸟朝凤》,看看是否可以发行。”——这是吴天明去世前手机里未发出的短信。两年后,在陈凯歌、徐克、贾樟柯等多位导演支持下,《百鸟朝凤》走进了电影院。

“焦三爷坚守文化传承的戏码,也是吴天明导演上世纪的困惑。吴天明导演始终努力呼吁文化回归,这部电影的表意就是如此。”导演黄建新评价道。影评界认为,《百鸟朝凤》从表层看是关于唢呐的故事,从深层看则是中华民族对优秀传统文化应持有的正确态度,《百鸟朝凤》与《人生》《老井》《变脸》等一脉相承,坚守的是一条中国特色现实主义的电影发展道路。这部电影将当下社会高速发展和资本异化下,传统文化艺术的“断裂”、“破碎”和艺术匠们的坚守描摹得淋漓尽致。

手艺行将没落,唢呐匠们坚守着最后的微光。工匠精神不应当是悲情的。时代没有错,艺术也没有错,传统文化应当寻找到合适的手段加以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