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深读 > 正文
世界古老剧 潇湘唱劲声
2015-10-22 09:57:49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白培生 李秉钧] [责编:李 慧] 字体:【

梅兰芳亲定“湘昆” 田汉点赞“金凤凰”

世界古老剧 潇湘唱劲声

——湘昆与郴州的精彩传奇

天香版《牡丹亭》在国家大剧院舞台演出。(资料照片)湖南省昆剧团提供

《湘妃梦》彩排剧照。(资料照片)湖南省昆剧团提供

湖南日报记者 白培生 李秉钧

通讯员 颜石敦

“这个剧排得好!”“哗哗哗……”10月14日晚,江苏苏州昆山保利剧院座无虚席,全国第六届昆剧艺术节正在这里举行。由湖南省昆剧团新编的昆剧《湘妃梦》上台展演,赢得现场1000多名观众好评,掌声一阵接一阵。

《湘妃梦》是根据当代著名中国画画家陈平先生新编的昆曲《传奇》排演的。该剧讲述了上古时期尧、舜、禹的传说,并将虞舜与娥皇、女英的感情故事贯穿其中,体现了谦和礼让、尊老爱幼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看过昆曲的观众,多为其魅力所折服。昆曲是一个什么样的剧种?为什么会在湖南得到传承?带着诸多疑问,10月上旬,记者到湖南省昆剧团进行了深入采访。

源于江苏昆山,郴州生根发芽

郁郁葱葱的榕树,清幽的亭台楼阁,古香古色的建筑。走进位于郴州市北湖区人民西路的湖南省昆剧团,就像走进了一座江南园林。

据了解,中国昆曲与古希腊悲剧、印度梵剧齐名,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剧种。因为昆曲对京剧和众多地方戏曲都产生过深远影响,所以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

湖南省昆剧团团长罗艳介绍,湖南昆曲是昆曲艺术的一个支派。昆曲源于江苏昆山一带的民间音乐,从元末到明代嘉靖、隆庆年间,经过近200年流传及韵家顾坚、魏良辅等人革新改良,在吸收南戏与北杂剧的基础上,逐渐走向成熟。

昆剧专家考证,明万历年间,江苏、浙江一带演唱昆曲的戏班从安徽、江西进入湖南,然后至湘南的郴州城区及桂阳一带,“吴侬软语”的昆曲逐渐在这里生根发芽。

昆剧专家分析,昆曲能够扎根郴州,与其所处地理位置和当时发达的工矿经济有关。郴州城区是湘粤古道上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当时往来的商贾云集,再加上桂阳等地工矿经济发达,形成了有消费能力的群体,为昆曲发展提供了土壤。

昆曲传入湘南后,经过长期演变发展,结合当地人民生活、语言和民间音乐,变吴音为楚声,形成了具有山野气息的昆曲支派——湖南昆曲。在郴州城区及桂阳一带,相继成立的昆班有“昆文秀班”、“新昆文秀班”、“昆舞台”等10余个。

郴州当地群众习惯称演唱昆曲的戏班为文秀班,数百年来文秀班历经兴衰。民国年间,湖南昆曲曾一度衰落,这有“花部”兴起的原因,也有昆曲本身难学、传承慢的原因。1929年,最后一个昆班“昆舞台”在桂阳解散。

1956年秋,浙江昆剧团进京演出《十五贯》引起轰动,当时周恩来总理观看《十五贯》后,赞誉昆曲是兰花,自此“兰花”的雅称不胫而走。

《十五贯》在京演出,激起了从“昆舞台”落靠到嘉禾县革新剧团的昆曲艺人肖剑昆、肖云峰等人的热情,他们恢复排演了《武松杀嫂》、《琴挑·偷诗》等昆曲剧目。

1956年,来长沙演出的京剧大师梅兰芳得知有关情况后非常高兴,对湖南昆曲给予充分肯定,并首次用“湘昆”称呼湖南昆曲,为湘昆定了名。

1960年2月,郴州专区湘昆剧团成立,1964年更名为湖南省昆剧团。

1961年,湖南省昆剧团首次进京演出,著名戏剧家田汉称赞湘昆是“山窝里飞出金凤凰”。

罗艳告诉记者,1982年萧克将军回到郴州,特意到剧团观看了演出,并题诗赞誉:“昆曲兰花艳,湘昆别一枝;几阵严霜后,亭亭发英姿。”

加强保护传承,湘昆重放异彩

在世界艺术之林中,中国昆曲享有崇高声誉,欧美许多学者将昆曲称为最能体现东方艺术的典型代表。2001年5月18日,中国昆曲艺术获得全票通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罗艳说,近几年来,郴州各级各部门对昆剧艺术的保护传承日益重视,市委、市政府除了安排专项经费用于湘昆保护,更将剧团由差额拨款变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这样解决了演员们的后顾之忧,能够让他们专心致志投入到湘昆事业上。

据了解,目前,湖南省昆剧团是全国7大昆剧院团之一,也是我国中南、西南、华南地区唯一的专业昆剧艺术表演团体。过去,剧团连个像样的排练厅都没有,演员们没有标准的化妆间,大冬天都是用凉水洗脸,服装、道具也没有统一的收纳柜。2012年,郴州市投入3000多万元,对剧团古典剧场、宿舍等建筑进行改造,并新建了昆曲交流中心、表演厅、连廊、戏台等。

2014年11月,由文化部艺术司授牌的“中国昆曲交流中心” 在湖南省昆剧团落成,该中心是昆曲传承的一个重要平台。

提质升级后,湖南省昆剧团建筑风格统一,集昆曲体验、休闲品茗、音乐理疗等于一体,是当地新兴文化休闲旅游地,也是对外开展文化交流、演出接待的重要窗口。

湘昆要很好地传承下去,培养优秀传承人是关键。罗艳告诉记者,剧团每隔8年左右招收一批学员,由名角进行传帮带,并将优秀学员推荐到相关艺校进行深造。剧团建立至今,已招收学员5批近200人。对表现突出的青年演员,经市相关部门考核后给予事业编制,此举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工作热情。

近年来,湖南省昆剧团还加大了对湘昆传统剧目的挖掘整理力度,排演折子戏100余出。

剧团每年的交流演出、惠民演出和剧场演出达100余场,不但拓展了市场,而且培育了大批“湘昆迷”。“湘昆迷”也越来越年轻化,以20几岁的年轻人居多,他们成了推动湘昆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罗艳说,随着剧团演出条件大大改善,新生演员的演技也日臻成熟。今年以来,剧团还坚持开展“周周演”活动,每周固定进行一场演出,受到广大群众欢迎,百年湘昆重放异彩。

擦亮文化明片,越飞越远越高

湘昆是郴州的一张文化名片,要擦亮这张名片,让郴州文化走出去。郴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近些年对发展湘昆寄予厚望。

为此,近些年来,湖南省昆剧团每两年举办一次“相约郴州”展演活动,来自上海、浙江、江苏等地的7家昆剧团的优秀青年演员在郴州同台献艺。

今年3月3日,湖南省昆剧团应邀参加由国家大剧院与北京市文化局联合主办的“昆曲艺术周”活动,由罗艳、雷玲、王福文领衔主演的天香版《牡丹亭》在国家大剧院惊艳亮相,赢得满堂喝彩。

天香版《牡丹亭》在国家大剧院首演成功后,湖南省昆剧团不断接到各地演出商的邀约。7月17日,剧团携天香版《牡丹亭》赴深圳南山聚橙大剧院进行首场商演,勇敢迈出了走向市场的第一步。

在深圳成功演出后,不少观众因为湘昆而知道了郴州,有“湘昆迷”甚至在演出现场高喊:“郴州湘昆,我爱你!”

湘昆受到国内观众喜欢,也被越来越多的海外观众熟知、喜爱。近些年来,湖南省昆剧团多次到土库曼斯坦、日本等国家开展文化交流活动。

2007年4月1日,湖南省昆剧团23人受文化部委托,代表国家到土库曼斯坦首都阿什哈巴德市,参加“民族舞蹈和戏剧艺术”国际艺术节。剧团开场戏《白水滩》展示湘昆把子功和舞棍绝活,青年演员董超把一根银棍舞得出神入化,全场掌声如雷。青年演员曹文强表演的《义侠江·打虎游街》,同样深受观众欢迎。

回忆起土库曼斯坦之行,曹文强说:“整场演出,将中华武术、东方歌舞与委婉动听的昆曲融为一体,把湘昆艺术表现得淋漓尽致。演出结束后,热烈的掌声持续十几分钟之久。许多观众表示,到中国一定要到郴州看湘昆。”

当时,土库曼斯坦各大电视台、电台、报刊等都专题报道了演出盛况,给予高度评价。我国驻土库曼斯坦使馆外籍秘书古莉娅激动地说,非常喜欢湖南省昆剧团的演出,它充分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湖南省昆剧团在海外表演受追捧的场景屡见不鲜。2009年10月24日,应日中友好会馆邀请,湖南省昆剧团13人赴日本参加中国文化日活动,为观众带去了《挡马》、《醉打》等湘昆剧目。在日中友好会馆多功能厅演出两场,剧团的精彩表演博得观众喝彩不断。演出结束后,许多日本友人争相与郴州来的客人合影留念。

湘昆,郴州的这张文化名片越擦越亮,这只山里飞出的“金凤凰”正越飞越远、越飞越高。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