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深读 > 正文
“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
2015-10-12 07:26:39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张斌 秦慧英 龙文泱] [责编:荆彩] 字体:【

“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

——写在辛亥革命湖南人物业绩陈列展开展之际

10月10日,辛亥革命湖南人物业绩陈列展展馆序厅。 秦慧英 摄

10月10日,辛亥革命湖南人物业绩陈列展在长沙县黄兴镇开展。秦慧英 摄

10月10日,展出的辛亥革命书信等实物,吸引了市民驻足观看。秦慧英 摄

湖南日报记者 张斌 秦慧英 龙文泱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辛亥革命是划时代的转折点、振兴中华的发轫。

它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建立了民主共和的政体,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开启了中国进步的阀门,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在这座丰碑上,历史深深地镌刻着“湖南”两个大字。面对民族危亡、新旧鼎革的大变革,三湘儿女心忧天下、敢为人先,担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重任,谱写出浓墨重彩的辉煌篇章,愈久愈迸发出历史的光芒。

2015年10月10日,在辛亥革命纪念日这个特殊的日子,由民革湖南省委、长沙县人民政府主办的辛亥革命湖南人物业绩陈列展在长沙县黄兴镇开展,全方位、系统地呈现辛亥革命中的湖南英雄群像。现场,众多辛亥革命人物后裔们齐聚一堂,抚昔思今,共同缅怀那段峥嵘岁月……

“须知世界文明价,尽是英雄血换来”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内忧外患接踵而至,对外总是割地、赔款,清政权颟顸腐败,人民流离失所……巍巍中华,到底何去何从?

“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面对腐败横生、丧权辱国、列强环饲、鲸吞掠夺的危亡局面,以黄兴为代表的无数湘籍仁人志士投身救亡图存,发出了“刚毅好胜、敢为天下先”的湖南怒吼。

正所谓“无湘不成军”。走进辛亥革命湖南人物业绩陈列展,大型浮雕《铁血群雄》映入眼帘,道不尽三湘儿女赴汤蹈火、威武不屈、视死如归。

循路而上,辛亥革命元勋黄兴、近代民主政治先驱宋教仁、护国元勋蔡锷、武昌起义总指挥蒋翊武、同盟会重要领导人刘揆一、同盟会中部总会创始人谭人凤、湖南军政府都督焦达峰等著名湘籍人物的展厅按顺序排开,一幅幅黑白照片、一件件珍贵文物、一张张充满历史感的面孔、一段段感人至深的历史旁白,把人们的思绪拉近至百余年前……

1903年,留日学生黄兴风尘仆仆地回到家乡湖南,约集宋教仁、刘揆一、陈天华、胡瑛、章士钊等人创建反清革命团体。自此,地处中部的湖南,一下子成为革命的前沿阵地,大批有志青年为此矢志奋斗。

1904年,国内第一个反清革命组织华兴会由黄兴领导在长沙成立;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领导的第一次反清武装起义;湖南是武昌起义的“首应之区”,武昌起义爆发后,湖南率先响应,并派遣湘军援鄂……

漫步整个纪念馆,恍若走进一幅展示辛亥革命的巍峨长卷,举手投足间尽显英雄本色。在辛亥革命湖南人物展览的深处,辛亥革命湘籍群英谱记录了一个个辛亥革命英雄的事迹,展示着一个世纪前血洒中华的湖南英烈的革命事迹和风采。

“须知世界文明价,尽是英雄血换来。”面对昏庸腐朽的满清政府,斗志满满的湖南人慷慨激昂、义愤填膺,毅然扯起反清的大旗,为革命奔走呼喊。成千上万的湖湘子弟为了救亡图存,冲锋陷阵,前仆后继,牺牲最惨,阵亡无数,他们不仅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更在全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据了解,此次陈列布展集中展示辛亥革命中的湖南人在省内外从事革命活动的相关事迹,上篇介绍辛亥革命湘籍人士,下篇介绍湖南在辛亥革命中的历史进程和地位,以时为经,以史为纬,通过文字、图片、实物、雕塑、场景、多媒体等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展现湘籍仁人志士对辛亥革命的伟大贡献。为了支持办好这一展览,有关方面和主办方多次前往北京、上海、武汉、广州等地探访革命后人,寻觅到了宋教仁没有解密的当局调查报告、汉阳造步枪、湖南都督府的出入证、革命者从西方带回来的纯银制餐具等几百件珍贵文物。

“得知我们在做这样一件事,很多辛亥革命人物后裔都把自己家里珍藏多年的老物件拿出来,或者拍照交给我们用作展览。”参与此次展览的黄兴故居纪念馆副馆长周娟表示,“每一件文物都来之不易,曲折重重,这其中要非常感谢许多开明后裔的无私贡献。如辛亥革命甘肃都督黄钺(宁乡人)之子黄祖同,知道湖南要举办此次辛亥革命人物业绩展之后,就特意将黄钺用过的文具箱、读过的古书等珍贵遗物送了过来。”

在展厅左侧,赫然镌刻着孙中山先生对湖南人的评价:“革命军用一个人去打一百个人,像这样的战争是非常的战争,不可以常理论。像这样不可以常理论的事,是湖南人做出来的。”毛泽东也曾说:“中国维新,湖南最早。丁酉戊戌之秋,湖南人生气勃发,新学术之研究,新教育之建设……全国无出湖南之右……湖南自有黄克强,中国乃有实行的革命家。”

1万多烈士血骨铸就湖南英烈群像

如今,探访湖南众多辛亥遗迹,依然可以看到一个多世纪前血洒中华的湖南英烈群像。

“历史文化交流太有必要了!我在澳门演讲,许多人对辛亥革命,只知孙中山,竟不知湖南有黄兴,更不知湖南为辛亥革命而牺牲者有上万人……”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辛亥革命研究专家黄自荣痛心地说,为辛亥革命作出贡献的湖南人实在太多太多。

他研究辛亥革命历史多年,主要收集整理辛亥革命史实、以黄兴为代表的历史人物资料、辛亥革命人物相关诗词挽联,同时了解研究现存辛亥革命文物、古迹、遗迹。作为填补湖南辛亥革命史空白的《湖南与辛亥革命》一书,由民革湖南省委主持,黄自荣主编。该书成为许多人了解这段历史的窗口,也成为许多辛亥革命烈士后人寻找先人遗迹的指南。

黄自荣曾多次受邀在多地开设辛亥革命的有关讲座。但令他忧心的是,大陆以外,甚至湖南以外,很多人对湖南的这段历史知之很少,甚至一无所知。

“孙中山家喻户晓。可是听众说,黄兴,没听说过。辛亥革命不就死了千把人吗?怎么可能湖南死了1万多人呢?”面对疑惑,黄自荣用详尽的史料一一作答。

首要是黄兴。黄自荣用“一副对联,一首诗”评价辛亥革命元勋黄兴。

对联出自辛亥元老、国学大师章太炎,章评价黄兴“无公则无民国,有史必有斯人”。国民党元老、书法家于右任的诗作《题张岳军藏黄克强先烈遗墨》则感慨:“开国之功不可忘,国人犹自说孙黄。黄花满眼天如醉,猛忆元戎旧战场”。

文史作家刘继兴曾在博文中指出,国民党政要任卓轩曾在台湾的《政治评论》上发表文章,认为孙中山与黄兴“是辛亥革命的双绝,允为开国二元勋”。

“辛亥革命中,以黄兴为代表的一群湖南人前赴后继,是一个英雄群像。”黄兴长孙黄伟民反复对记者强调“湖南辛亥英雄群体”的概念,这也是这次展览想带给世人的。

护国元勋蔡锷,湖南邵阳人。他从小体质文弱,当参加湖南时务学堂开学典礼的学台大人徐仁铸向梁启超力荐宝庆少年蔡艮寅(蔡锷原名)时,梁启超不以为意。然而时隔17年,33岁的蔡锷“为四万万人争人格”振臂一呼,拉开了护国运动的大幕。一年后,蔡锷病逝,四万万人同哭,他成为近代中国“国葬”第一人。

“为宪法流血第一人”宋教仁,湖南桃源人。武昌起义后,他起草的《鄂州约法》成为《临时约法》蓝本。国民党的主要筹建人之一,倡导内阁制。1913年被暗杀于上海,终年31岁。

武昌首义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蒋翊武,是湖南澧县人。1911年10月,他以武昌起义总指挥的身份签发了起义的命令,后来担任战时总司令。1913年,蒋翊武参加二次革命,在广西进行反对袁世凯的活动时,被亲袁的广西军阀逮捕并杀害。在给父母的诀别信中,蒋翊武坚定地表示:“儿誓志杀贼,保障共和,否则不生还也。”就义前,他向围观群众讲演革命大义,坐红毯从容就义,时年28岁。孙中山后来此凭吊,下令修建纪念碑,并亲笔题写了“开国元勋蒋翊武先生就义处”。

此外,还有长沙举事成功的都督焦达峰和副都督陈作新,同盟会中第一个牺牲的年仅22岁的刘道一,同盟会中第一个女会员唐群英,誓与武昌共存亡、保住了武昌的谭人凤,在湖南实业救国的禹之谟、在长沙密谋起义的覃振……他们用行动照亮天空,唤醒了中华民族的黎明。

《湖南与辛亥革命》一书收集的湖南辛亥革命人物就有1248位。书上显示:参与同盟会筹备,湖南人占1/4,同盟会章程起草,湖南人占3/8;武昌首义时,组织领导者是湖南人;领导武昌起义的两个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成员大部分为湖南人,贡献最大、牺牲最为壮烈;武昌首义后,各省光复,率先响应的7省都督都是湖南人。还有一批批湖南精英离开家乡,奔赴战场,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

缅怀,是为了更好地传承

此次辛亥革命湖南人物业绩陈列展,正是对这一段历史第一次全面而系统的展示。主办方表示,缅怀,是为了更好地传承。而铭记,才能让英雄不寂寞。

“祖父那种‘湖南骡子’的血性,就体现在他每一次的冲锋陷阵之中。”黄兴长孙黄伟民说,每次起义黄兴都是亲自策划,浴血沙场,屡败屡战,却依旧万丈豪情。在同盟会组织领导的10多次大规模起义中,黄兴大多直接领导参加,“敌人闻而生畏,克强之威名因以大著”。

不过,对黄兴后人来说,他影响家族最深远的,却是其“笃实”、“无我”的家风:“做人老老实实、做事踏踏实实”、“名不必自我成,功不必自我立,其次亦功成而不居”。“辛亥革命不是一个人的革命,而是一个群体、一代人的奉献。孙中山是一面旗帜,旗杆是黄兴,旗手是宋教仁。”黄伟民认为,纪念辛亥革命,就要宣传和颂扬整个革命群体。

尽管已是耄耋之年,黄伟民依旧乐此不疲地奔波:寻找辛亥文物、组织辛亥后裔联络联谊、远赴港台宣扬辛亥革命精神……明年5月左右,他将赴香港开展爱国主义讲座,10月左右,还将在台湾金门、台北举行纪念黄兴逝世100周年书画展。

今年8月,香港历史学家刘伟华教授组织了香港、台湾、加拿大等地的辛亥革命后裔一行30多人来到长沙,祭扫黄兴、齐学启等墓。刘教授的祖父也参与了辛亥革命,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香港、台湾的青年能够更多一点认识祖国的历史。

如今,黄兴铜像在长沙最繁华的长沙步行街入口伫立,蔡锷将军骑马扬鞭的英姿,在兴汉门路口供后人瞻仰,而宋教仁、蒋翊武、刘揆一、谭人凤、焦达峰等重要领导人的英雄事迹,亦美名流传。然而,仅在岳麓山的浓荫之中,就有许多无名的英雄,同样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却寂寞黄土中。

他们,同样为中国的民主进程贡献良多,但与之相关的资料文献却少之又少。与会的辛亥革命后裔都认为,举办辛亥革命湖南人物业绩陈列展,不仅全景式地展现了辛亥革命中湖南人在国内外从事革命活动的历程,全景式地展示了湘籍仁人志士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丰功伟绩,更让许多曾经无名的英雄不再寂寞,为后人所认知,这正体现了湖南人承前启后的责任与担当,以及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笃实”、“无我”的湖湘精神。

【链接】

“数”说湖南与辛亥革命

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湖南人占了牛耳的地位。华兴会会员大都参加了同盟会;参与同盟会筹备者79人,其中湖南20人;起草同盟会章程的8人,其中有湖南人黄兴、陈天华、宋教仁;同盟会成立初期总会员960人,其中湖南籍156人,居各省之首。

在同盟会东京本部所设执行、评议、司法三部中,黄兴任执行部庶务,居协理之职,其后主持本部工作的还有宋教仁、刘揆一等;宋教仁还担任过司法部检事长;桃源人胡瑛和覃振、宁乡人陈家鼎、长沙人范治焕等任评议部议员。1911年成立的中部同盟会,促成了同盟会将武装起义地点由东南沿海向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战略转移。谭人凤、宋教仁均为“总干事”之一,居于核心地位。

辛亥革命期间10次重大的武装起义,黄兴是“无役不从”,屡败屡战,身受重伤,也在所不惜。领导武昌辛亥起义的是文学社和共进会两个革命团体,其中大部分主要骨干为湖南人,湘乡人钟畸和杨王鹏、蒋翊武先后任社长,会员达3000多人,是当时很有影响的革命团体。新化人谭人凤出任武昌防御使兼北面招讨使。各省光复后担任军政府都督的就有7位是湖南人。

在新旧鼎革的激烈革命斗争中,成千上万的湖湘子弟为救亡图存,冲锋陷阵,视死如归,牺牲最惨,阵亡无数。

(据《湖南与辛亥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