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陈赓缴获敌酋家信
抗战时期的陈赓。
图为1940年,陈赓(前左)率三八六旅攻克榆社城后的留影。
(本版照片均为资料照片)
湖南日报记者 文热心
陈赓大将,一生传奇。
前些年,让人津津乐道的电视剧《亮剑》,其中就有陈赓的影子——旅长的原型。而新一团团长李云龙的原型就是时任七七二团副团长王近山。确实,不仅人物造型、性格、职务、语言等与原型相似,就是情节也与史实相近。
作为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旅长的陈赓,率部在山西打了不少大仗、恶仗,消灭不少日军,让国人扬眉吐气。如果说,八路军抗战是一部史诗的话,那么陈赓率部在1938年头4个月的几次对日作战,并缴获日军旅团长苫米地未来得及发出的家信,就是其中精彩章节之一。
1、神头岭:光山秃岭设伏
1938年头4个月,按陈赓的说法是“几无日不战,无夜不袭敌人”。
这不,2月份在河北省井陉县的长生口两次设伏,给了日军痛击后,马上接到八路军总部命令,侧击由邯郸经东阳关向潞城、长治进犯的日军一O八师团。
师长刘伯承、政委邓小平决定采用“吸打敌援”的战术,以七六九团为左翼袭击黎城,以陈赓旅为右翼在潞河村与微子镇之间设伏,歼灭潞城出援的日军。
战前,师部并未给陈赓设定详细的伏击战场。3月3日,陈赓主持召开作战会议,决定在神头岭伏击日军。会后,陈赓带领10多个人察看地形。结果发现实地跟图上大不一样。图上显示公路在沟底,公路两边有山梁,可实际上是公路不在沟底而在山梁上。山梁宽一二百米,路的两边没有其他隐蔽物,仅留有一些国民党军队的废弃工事。有的同志着急了:“这样的地形不利于打伏击呀!”而陈赓却在那些工事旁徘徊,还不时在本子上写着什么,又抬起头凝望远方。
晚上继续开会。陈赓说:“我看,这一仗还要在神头岭打!”他接着解释说:“一般来看,神头岭确实不是一个打伏击的好地方……地形不险要,敌人就会麻痹,这正是我们出其不意地伏击敌人的好地方……废弃工事,近的离公路几十米,最远也不过100来米,鬼子对这些东西早已司空见惯了。如果我们把部队提前隐蔽到工事里,敌人有可能发现不了。山梁狭窄,不利于我军展开,也不利于敌人展开。大家说说,在独木桥上打架对谁更有利?”
陈赓接着部署:利用废弃工事在公路一侧设伏,战斗打响以后再让二营快速运动,绕过大沟,从另一侧攻击敌人,形成两面夹击之势。这时,陈赓又想到另一个问题,潞城的日军有3000多人,如果倾巢而出,三八六旅“啃”不下来,还会陷入被动。于是,他另派一个连,绕到潞城去游击,以分散日军兵力。
3月16日凌晨,在七六九团向黎城攻击的同时,陈赓率领旅主力进驻神头岭。上午8时,1500多日军到达微子镇。陈赓得知这一消息,知道那个游击连显威风了,不然日军不会只来这么多!
8时30分许,日军到了神头村前,突然停了下来,派一支骑兵小分队沿一条放羊小路向七七二团一营的预伏阵地走去。15米、8米……鬼子的马蹄就快要踩到战士们头了。然而,正像陈赓战前预想的那样,鬼子的目光一直停留在远方的申家山,对脚下的“情况”连看都没有看一眼,就大摇大摆地继续前进。
9时30分许,日军全部进入伏击圈,陈赓发出攻击命令。刹那间,横飞的弹片、闪闪的火光、弥漫的硝烟、滚滚的黄土汇成愤怒的火龙,把鬼子连同整条公路都吞没了。
11时30分许,战事结束。日军除100多人逃回潞城外,其余1400多人葬身神头岭,还被俘虏8人,而三八六旅仅伤亡240余人。
2、响堂铺:与苫米地交手
3月26日,为打破日军对晋东南抗日根据地的“九路围攻”,一二九师副师长徐向前和政委邓小平,率刚从神头岭凯旋的陈赓旅从下良出发,向伏击地域——响堂铺机动。
31日凌晨,部队进入伏击位置。早上,公路上只有三五辆汽车开过去,就是不见大队汽车的影子。此时,部队上下都等得有些焦急。
原来,这次日军是由号称“游击专家”的旅团长苫米地指挥。这人惯使“拖刀计”,即拉网式前进,烧毁民房后假装撤退,当八路军和游击队尾随追击时,再突然进行伏击或围攻,“反打八路军”。这还真的让一些游击队吃了亏。苫米地还得意洋洋地说:“刘伯承什么‘伏击游击术’?遇到我这‘拖刀计’克星就不灵了吧!”这一次,他“进”了又“退”,让陈赓等急了。
但徐向前让陈赓继续埋伏。果然,上午8时30分许,日军180多辆汽车,掩护部队170余人,排着长龙式的队伍,向响堂铺路段开来。9时左右,车队的先头进入陈赓的设伏阵地。当敌车队的头车进到小河底,最后一车也进入伏击区时,陈赓下达攻击命令,两个团同时突然开火。毫无戒备的日军被打得晕头转向,汽车在山沟里像没头苍蝇一样乱冲乱撞,整个行军队形失去控制,混乱不堪。迫击炮手、重机枪手来不及摆开武器就被打死了,步兵躲到汽车底下妄图顽抗,又被八路军的火力压制得抬不起头了。八路军战士首先集中火力先打汽车轮胎,打掉它的“腿”,让它爬不动,就此把道路堵死,然后集中火力击爆汽车油箱,让汽车成了日军的“焚尸炉”,接着则借助“火势”猛攻。经两个多小时的激战,共毙伤日军森木少佐以下400多名。180多辆汽车东倒西歪,满目狼藉,全部被摧毁。
3、长乐村:果断出击歼敌
1938年4月中旬,参加“九路围攻”的日军部队处处受袭,欲战不能、欲退不舍,处于疲于奔命的困境之中,而其一O八师团主力更是处于异常突出孤立状态,部队十分疲惫。这就给八路军提供了战机。
4月15日晚上10时许,陈赓接到刘伯承的命令:率部沿浊漳河北岸追击敌人;利用一面是河、一面是崖的地形,抓住敌人两面夹击,将其歼灭在浊漳河河谷。
陈赓率部经过9个小时猛追,在16日清晨7时发现左前方巩家垴有日军,其侧翼警戒部队有四五百人。陈赓命令停止前进,隐蔽观察。
这时,侦察员前来报告,日军正行进在狭窄的河谷里,其先头部队已经过了长乐村,但整个队伍稀稀松松的,拖得很长,其辎重部队还在白草地,后卫部队却在马家庄。陈赓觉得这正是歼敌的好机会。可这时六八九团还未赶到,因为团部电话线断了,没能及时接到追击命令。这个团没到,八路军的战斗力就少了一半。但如果等六八九团赶到再出击,战机就可能错过,陈赓果断地命令部队出击,将日军拦腰截成几段后分别歼灭。
顿时,长乐村和谷口、型村、李庄、白草地一齐响起了枪声。枪弹、炮弹、手榴弹如疾风骤雨,同时倾泻到日军队伍中。待日军明白遇到了八路军主力时,已经被分段包围,处于两面夹击之中,1500余人的队伍顿时人仰马翻。
陈赓一声令下,冲锋号响起,八路军指战员们从山头上、山谷里冲了出来。特务连的战士们从两丈多高的绝壁上飞跃而下,和日军展开了惊心动魄的肉搏战。
正当八路军胜利在望时,已经过了长乐村的日军主力部队闻讯后,集中了1000多兵力掉头来解围。战到下午5时许,苫米地又从辽县率领1000多名日军赶来增援,形势更加紧张了。敌变我变,刘伯承果断地命令撤出战斗。
此次战斗,共歼灭日军2200多人,缴获战马五六百匹,是粉碎日军“九路围攻”决定性的一仗。
4、查战果:缴获一封家信
在这4个月的战事中,陈赓的主要对手之一是日军一O四旅团长苫米地少将。苫米地在日军中被誉为悍将,无论是在中国与国民党军队作战,还是后来在太平洋战争中与英国海军交手,都有上乘的表现。他的旅团是1938年初“九路围攻”的主力,他本人也表现得骄狂,这有他写给女儿的信作证:“天皇因我先入临汾,赐给我一个勋章,我已挂在左胸前,可是我的右肩也高了起来,你看我像不像墨索里尼?”长乐村的惨败,他的家信落入陈赓之手,本人战后还背了个处分。
陈赓后来在回忆这一幕时,轻蔑地说,“此狂妄之法西斯刽子手,在此一战狼狈而逃,几为我俘,而天皇所奖之勋章及所着盛服尽留我手,至今犹存我营,一时传为笑谈。”
■链接
长乐之战
烈士纪念碑再现
1939年,武乡、榆社等7县联名,在长乐村为长乐之战中牺牲的八路军七七二团团长叶成焕等烈士修建纪念亭,亭内立碑,碑上刻朱德、彭德怀等人所书的挽词。几个月后,日军在长乐一带进行报复,杀人放火、强奸掳掠,对纪念亭、碑更是仇视,砸碑焚亭。2009、2010年,残碑的碑首和碑身,分别在田里、屋基下发现。上面残留的文字足可证明:这正是当年日军破坏的烈士纪念碑遗存。残碑块已被村民珍藏,今年3月向外公布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