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每周评论 > 正文
让城市不堵须“软硬兼施”
2015-08-14 10:33:17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欧阳金雨] [责编:彭彭] 字体:【

让城市不堵须“软硬兼施”

——访日之思(下)

欧阳金雨

日本国土面积仅37.8万平方公里,大约相当于云南的大小。日本人口1.26亿,人口密度较大。这些特点,给日本的交通发展带来了挑战。

近年来,日本有效应对了这一挑战。目前,日本道路通车里程达120多万公里,机动车保有量近9000万辆,驾驶人8100多万名,且交通事故呈逐年下降趋势。有数据显示:事故起数从2005年的93.4万起下降至2011年的69.2万起,降幅25.9%;事故死亡人数从2005年的6871人下降至2011年的4611人,降幅32.9%。此外,记者还注意到,访日过程中,几乎没有遇到堵车现象。

秘诀在哪里?或与日本交通良好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管理分不开。

日本实行以轨道交通引导城市发展的策略,仅东京都市圈内轨道交通总长度就达3000公里,年运量达100亿人次,这使得日本人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的比率达到65%以上,东京地区更是高达90%以上。当我们感叹东京市区车辆稀少的状况时,翻译进一步解释道,在日本公司,职员坐地铁上班,交通费可报销;但开车的话,不仅不予报销,且停车费十分高昂,因此很少有人开车上下班。

日本路窄,但交通网络却较为精密。以东京为例,其地面道路四通八达,小路、支路、主干路互相连通,便于交通疏导。交通信息服务精准、及时。在东京警视厅交通管理中心,我们看到了数面巨型液晶显示屏。显示屏上,交通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发布全部自动化,交通流量、事故、拥堵状况、延误时间一目了然,并通过广播、导航及电话等方式,引导交通流合理分布。

当然,流畅而安全的交通也来自于全体国民的努力。日本国民在乘电梯时,自动靠左边排成一排,而将右边的部分空出,以便着急赶时间的人能快步从右侧顺利通过。在路上,你还会发现车速很快。为什么?因为大家彼此相信谁也不会突然乱穿马路、变道。交通运行中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信任与默契,大大提高了通行效率与安全性。

常言道,师夷长技。日本也曾有过车流堵城的经历,其治堵经验给我们的启示很多,最大的启示当属积极发展城市和城际轨道交通。

中国有世界上最多的城市人口,未来也会有世界上密度最大的城市群,发展轨道交通的意义远大于发展私家车出行。目前,我国拥有成网地铁或者轻轨的城市屈指可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还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如何把路面的行人逐步引入地下或者高架,缓解路面交通压力,是一道新课题。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身边的不少交通参与者,潜意识里或多或少还存在着“穷人坐公交、富人自驾车”的交通观念。在日本,越是农村,汽车保有量越大。这一模式同样适合中国:二、三线城市鼓励汽车消费,大城市则应推广公共交通。让公交车先行、公交车更舒适,让更多的人愿意乘坐“体面”的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利用率,才能真正让城市不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