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文化视点 > 正文
传递留守儿童正能量 原创木偶剧开全国先河
2015-05-27 09:21:11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李国斌] [责编:黄晓辉] 字体:【

湖南原创现实题材木偶剧开全国先河——

传递留守儿童正能量

湖南日报记者 李国斌

通讯员 邓姝琳

5月23日晚,大型现代木偶剧《留守大山的孩子》在湖南省花鼓大舞台首演。卡通造型的木偶,欢快清新的音乐,留守儿童自强自立的故事,给现场孩子和家长留下深刻印象。

该剧由著名剧作家徐耿声编剧,著名导演何晓星担任总导演,湖南省木偶皮影艺术保护传承中心创排,是国内首部原创现实主义题材木偶剧。

转变观念,关注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是一个广受关注的社会现象。2014年,省木偶皮影艺术保护传承中心主任张帆就想创排一部关于留守儿童的木偶剧,“出发点不是博取观众的同情,而是展示留守孩子自强自立的一面,其实他们有他们的快乐。”

张帆先后找人写了两稿,都不甚满意。他又把故事梗概讲给上海的剧作家徐耿声听,徐耿声被打动了,接手创作剧本。 在他们共同努力下,该剧在立意和剧情构筑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新路,将“留守”升华成一个蕴含正能量的词句:留住一脉相承的传统美德,守护自然生态的美丽家园。

这样的立意,激发了何晓星的兴趣。作为上海木偶剧团原团长,何晓星已经很多年不外出导戏。这一次,他欣然接受湖南省木偶皮影艺术保护传承中心的邀请。

锐意创新,木偶剧更丰富更现代

剧中,刘佳、刘财、杨玉和盗鸟贼一起掉入一个山洞。这段时长20多分钟,是黑幕戏。在黑暗的“山洞里”,演员身穿黑色的服装,伸直手臂操纵铁枝木偶。与湖南杖头木偶不同,铁枝木偶属于“海派”木偶戏。张帆告诉记者,引入铁枝木偶,是为戏服务,让木偶剧表现更加丰富。

木偶设计也有突破。头部加大,形象卡通化,显得更加可爱。舞美设计上,融合了多种艺术元素,通过制作、现代灯光、特效等辅助手段来创造富有层次的三维空间,展现出浪漫梦境的童话色彩,让作品更富观赏性。

主创团队巧妙地在现实主义创作手法中融合了童话色彩。在山洞中,刘佳梦见自己坐在被救的小白鹇身上,飞到母亲打工的城市,并去月亮上见到了日夜思念的父亲。何晓星认为,这样的处理,让作品丰富多彩,更加贴近小观众的审美需求。

以戏带人,年轻主创和演员成长

从5月16日在花鼓大舞台装台起,俞涛每天带3套衣服,每演一场汗湿了就换一套。他在《留守大山的孩子》中,与胡静、杨雁一起操作盗鸟贼“邱驼子”。俞涛说,从3月初开始排练后,两个多月来,演职人员都没有休过假。木偶的头部变大,控制的难度也增加,这次排练他的右手磨出了4个茧。

“大家满腔热情投入创作,什么都不计较,太难得了!”何晓星告诉记者,这是他从艺40多年来最愉快的一次创作。

《留守大山的孩子》的主创团队,除了导演、编剧是外请的,其余全部来自湖南省木偶皮影艺术保护传承中心。年轻人挑起大梁,作曲姜微才30岁,舞美设计张滴洋仅25岁。两个多月的排练中,前一个多月,何晓星指导演员排人戏,后一个多月,又不厌其烦教演员操纵木偶。张帆说,利用聘请的专家,培养出一批年轻的创作人员,是这个剧目的最大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