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深读 > 正文
绿色大地,政府搭起大舞台
2015-05-10 08:01:00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张尚武] [责编:彭彭] 字体:【

绿色大地,政府搭起大舞台

5月8日,蓝天白云下的花垣县排料乡金龙村苗寨格外美丽。该村位于花垣、吉首、保靖3县市交界处的蚩尤大峡谷崖顶,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峭壁环绕,被誉为“悬崖上的苗寨”。 石林荣 摄

泸溪县天桥山云涛雾海,美如仙境。(资料图片)向民贵 米泽全 摄影报道

竹埠港地区原有28家化工企业,目前已全部关停。

湖南日报记者 郭立亮 摄

10余年辛苦不寻常。湖南林业信息化建设,从技术平台、到管理平台、再到服务平台,不断完善和升级,铺开强有力的网络,打通服务林农的“最后一公里”——

铺“网”到每寸林地 服务到每户林农

湖南日报记者 张尚武

通讯员 申福春

山清水秀,林茂鸟喧,湖南是一片绿色的沃土。

近年来,三湘大地年年添绿,林相一天比一天优美,林分质量越来越高。这一切的背后,有一张“智慧网”在支撑。

在省林业厅,新建成的电子沙盘上,山头绿化尽呈眼底,航拍效果图年年可更新;在厅信息中心,庞大的数据库联结每一户林农。农民坐在家里,输入林权证编号,即可查到自己名下的林地最适合栽什么树;手指轻轻一点,林木采伐指标即可办理……

前不久,杜家毫省长在省林业厅考察时称赞,湖南林业信息化水平之高,精确到每一寸林地,服务到每一户林农,政府搭起这样的大舞台,农民受用,令人欢欣。

辛苦十余载,“智慧网”搭起平台

湖南林业信息化建设,起步于2002年。根据国家相关规定,湖南当时正开展每10年一次的大规模森林资源清查。

每次森林资源清查,都要找准上一次的勘测点。全省有6000多个勘测点,每个点要测几百个数值,精确到每棵树,以5年或10年为周期,算出森林蓄积量。省林勘院党委书记欧阳叙回介绍,按常规办法,从资源清查到数据整理成册,不仅周期长,还容易出误差。当时,厅领导决策,利用信息技术,建立数据库,网上录入清查数据,提高工作效率,便于核对查询。

数据库初建,很快就尝到了甜头。公文的行走与归档、档案的整理,都可在网上进行。借助信息技术平台,工作效率大大提升。

2007年,省林业厅信息中心正式成立。厅党组提出,大力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以信息化带动现代林业发展。湖南林业基础信息系统改造后,从技术平台升级为管理平台。采用GIS技术,新开发森林资源更新、森林防火、营造林信息管理、古树名木信息管理等一批专业应运系统,实现了行政审批全部网上运行。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山定权、树定根,林地勘界,林权证发到林农手上。2011年湖南林改全面完成,全省林业基础数据库又新增林地测土配方、林权数据库等专业应用系统,指导林农适地适树造林,推进林权流转,凸显服务平台的功能。

从技术平台,到管理平台,到服务平台,三湘林业不断编织“智慧网”。

“织网”过程中,立足信息资源共享、减少重复建设。启动之初,副厅长胡长清就提出,要做到“一套数据、一张网络、一个入口”。通过引入SOA面向服务架构的概念,形成各类林业数据共享的机制。全省林业基础数据库的属性因子从70多项扩充到298项。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随时更新,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实时性。

为绿色沃土添“智慧”,全省每年投入林业信息化专项资金5000万元以上。省林业厅副巡视员吴剑波介绍,厅党组高度重视,经费有保障,湖南林业搭上信息化的快车,在各省份排名中始终居前两位,多数年份是第一位。

用好数据库,“智慧网”普惠林农

数据库虽然是个“宝”,也只有用起来,才能为三湘林业添“智慧”。

湖南林业信息化进程,一直坚持资源整合共享、系统推广应用的“双轮驱动”战略。为了便于推广,所有应用系统集中到一个网络平台上运行。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数据库往上对接国家林业电子政务专网,向下延伸到市县乡,覆盖全省所有乡镇林业站。

近两年,全省林业信息平台又开发手机版。在湖南林业信息网上,林农凭身份证和林权证编号,用手机随时可移动互联。全省先后举办各类信息化专题应用培训班1300多期,培训林业企业、合作社、大户和基层干部10万人次。

随着推广力度的加大,信息化走进林家,走进深山老林。祖祖辈辈务林的老农,通过轻松上网,就可一对一获得省城权威专家的指导。

在衡阳县西渡镇,林农杨惜福用手机上网,输入林权证号,进入湖南省林木测土配方信息系统,搜索到自家的林地,海拔、土壤构成、PH值等各项指标都有,系统提示适合种油茶。省内油茶权威专家陈永忠博士的电话也公开在网上,可随时询问;栽种遇到难题,可拨打镇林业站技术人员邹小兰的电话,约定面对面实地指导。他感叹:“有了信息化,林农解千愁”。

跟杨惜福一样,全省所有林农都能受益,适地适树造林,依靠科技发家。

近年来,合作社、造林大户等新型林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利用信息资源,服务新型经营主体流转林地和融资的需要,2011年中部林业产权交易中心在省林勘院成立,中心机房与林地测土配方、林权数据库联网,已累计发布信息、在线流转、资产评估达100多万公顷,成交额52亿元。中心与农业银行、民生银行等5家银行合作,帮助林农开展林权抵押贷款;还与省林信担保公司携手,为造林大户、企业与合作社提供贷款担保2亿多元。

在省森林防火指挥部,信息平台发挥了“千里眼”的功能。工作人员介绍,过去国家发布卫星热点,只知火点的经纬度,如今GIS平台能精确定位到哪个乡哪个村,有利于第一时间组织扑火。不仅如此,火源地海拔有多高,扑火走哪条路,信息平台都能当“参谋”。

三湘林业“智慧网”,为森林撑起了一把保护伞。

■链接

林业数据如何采集

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简称“一类调查”),是获得全国和各省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资源面积、蓄积量、结构及其变化情况最科学、最成熟、最实用的方法。

湖南省于1979年首次开展了以数理统计为理论基础,以全省为总体,设置固定样地,建立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据省林勘院副院长王福生介绍,在全省21.1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按4公里×8公里间距,系统布设了6615块面积为0.1公顷的方形固定样地,在0.1公顷样地西面,套设0.01公顷样带,样带内检尺立木定方位、定距离,作为监测林木生长、消耗的固定样本。

至今,湖南已完成八次清查(一次初查、七次复查)。清查的内容主要包括,采用分层双重抽样调查方法,即以成数样点估测各类土地面积,以测树样地估测各类森林蓄积和全省蓄积量;完成固定样地的植被、树种多样性调查;开展主要树种生长率专项调查;开展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开展重点地段空气负离子监测;开展公益林综合监测。

历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数据,构成了湖南林业数据库的基础。以这些数据为依托,林业部门用“智慧”服务三湘林农。

方炼勇是“铲除”竹埠港老工业区污染企业的主力干将,然而,这里28家被关停的化工企业老板仍把他当朋友——

拆除“环境炸弹”

500多天不下“火线”

湖南日报记者 曹娴

5月8日,早上8点不到,方炼勇驾车来到竹埠港。这里是湘江边,清晨的空气湿润清新。

远远看到方炼勇的车开来,湘潭颜料化学有限公司的保安提前打开了大门。门边的进度表显示,2014年3月28日,这里已经停产。停好车,方炼勇边走边看,“地上残留的颜料还是没有清理干净”、“这些沾有颜料的塑料布要无害处理,还得想办法才行”……他看得很仔细,时不时对记者说上一句。离开“颜料化工”,方炼勇又来到“金科实业”、“陈氏化学”……

“在竹埠港28家关停企业中,21家已完成验收,剩下这7家企业还没通过验收。”完成每日“必修课”,方炼勇才回到岳塘区竹埠港化工企业关停工作指挥部的办公室,此时已是9点多。

以心换心,28家企业和谐退出

坐在记者面前的方炼勇,浓眉圆脸,朴实中透出精干。他是岳塘区环保局局长,跟竹埠港已经打了12年交道。

2011年,国务院批复的《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中,明确将竹埠港作为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七大重点区域之一。湘潭市委、市政府向省委、省政府立下了关停竹埠港所有化工企业的责任状。2013年8月,28家化工企业的关停工作全面启动。竹埠港化工企业关停工作指挥部随后成立。其中,方炼勇担任综合执法巡查组的副组长,主要负责企业关停期间的安全生产综合执法,实施24小时环境监测执法。

“真的是日夜坚守。”方炼勇指着办公室一角的2床被子对记者说,区里的指令一下达,他和副局长胡洋带领一帮同事,就在附近农家租住下来,日夜两班轮流坚守,“这一睡就是一年。”

可想而知,这是一场攻坚战。政策宣讲书发下去后,企业说自己是有合法手续的企业,打算联合起来告政府,连律师都聘好了。双方关系一度极为紧张。当时,指挥部下设的服务企业关停工作组分成5个小组,每组对接几家企业,逐个说服。

“××部长这组最辛苦,常常坐下来一谈就是20多个小时”、“××副区长这一组也很累,也是不歇气”……方炼勇指着墙上一张包点企业任务分解表回忆着。由于熟悉28家企业的“家底”,方炼勇在谈判桌上经常是扮“黑脸”。“但我们也要理解企业。”私底下聊天时,方炼勇会和企业老板们摆政策、分析利弊,告诉他们早退早受益。岳塘区拿出5000万元奖励主动关停企业,最多的一家企业拿到了460多万元。

“真正说服企业的,是政府能够以心换心。”方炼勇告诉记者,区委书记、区长亲自帮助企业考察外迁地点;征收资金下来之前,政府借钱给困难企业解一时之急;专门组织了一支巡防队伍,帮助化解企业与员工经济纠纷。至2014年9月30日,28家企业全部和谐关停。

心细才能不出错,“绷紧的弦还松不得”

“过去的这500多天是这辈子最紧张的日子。”对于方炼勇来说,女儿高考没时间陪、皮肤病严重时不能休息,这都不是问题,最重要的是“压力很大,不能出任何差错!”

“有几次相当危险!”有一次,在巡查“金科实业”时,一个废弃保险柜里竟然发现了2瓶共151克的二氧化二砷,俗称砒霜。企业老板已不知去向,方炼勇他们想了很多处置方法,最后辗转联系上衡阳一家化工企业,制订一套严密方案,最终安全移交。

还有一次在“林盛化学”,一个不起眼的塑料桶内装着100公斤硫酸二甲酯。多方咨询后,得知是有毒化学品。他们找来环保部门和高校化学专业的专家共同审定企业的处置方案,让消防车、救护车在一旁严阵以待,再由专业操作人员进行安全处置。

“拆房子都能拆出污染来。”方炼勇说,经过日积月累,企业厂房的墙壁、地板上吸附了不少化学原料。这些含有有害物质的拆迁废物如果不妥善处置,可能造成二次污染。因此,他们先请具有资质的专业环保公司进行检测,如在墙壁中发现有害元素,就先把1至2厘米的灰砂层用机械加人工的方式剥离下来,然后全部装袋,运往危废处置中心进行处理。看到红砖墙面后,再次进行检测,如果不存在有害元素了,才能进行拆除。

“一场雨,可能将有害废水冲入湘江。”指挥部专门聘请了一家专业环保公司,对遗留的工业废液以及区域内的土壤渗漏废水进行收集处理后再排放。

“在关停阶段,没有发生一起环境污染事故,没有发生一起安全生产事故,也没有发生一起企业法人与员工越级上访事件。”这让方炼勇及同事们感到自豪与欣慰。

目前,包括方炼勇在内,指挥部负责执法巡查及关停验收的20名工作人员仍天天守在竹埠港。“今年我们要争取把剩下20家企业都拆除完成。第一期重金属污染治理已进入招投标阶段,五六月份有望启动。”他说,“绷紧的弦还是松不得。”

■记者手记

一样的绿色 不一样的内涵

张尚武

刚刚过去的“造林季”,全民动手,义务植树;大户造林,蔚然成风。路边、水边、城边、村边,片片新绿添美景。

一样的绿色,不一样的内涵。如今,“四边”绿化中,珍稀树种比例占到一半;不同土质,讲究适地适树造林;改炼山整地为打眼插绿,更加呵护环境。人们在播绿植绿的同时,科学理念也在扎根、成长。

过去很难想象,边远山区的林农,随时可与省城的大牌专家对上话。深山老林的一块地,栽什么树好,温、光、水、土等参考性指标都有据可查。科学种树变得易于操作,“大老粗”的林农也成了半个专家。

栽下“摇钱树”,山上绿起来,大户富起来。林地流转有市场,山林、活立木可抵押贷款,林业资源变资产,“绿色银行”提现钱,投资林业的大户、合作社、企业越来越多,新型经营主体一天天壮大,林业发展增添了生力军。

所有这些变化,都离不开政府的搭台。绿色发展,也站在“互联网+”的风口,各级政府和林业部门搭建信息化平台,让各类造林主体尽情驰骋,营造绿色生态环境,求得最公平的公共产品,实在是百姓之福。

■一路心语

行动起来,为人类共有的家园添一抹绿色,引领绿色时尚,迈向生态文明。

——湖南省林业厅副巡视员 吴剑波

政府体察民情,呼应民心,社会各界全力参与支持,环境保护没有做不好的。

——湘潭市岳塘区环保局局长 方炼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