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视点头条 > 正文
缅怀余彭年:纪念他的最好方式是效仿
2015-05-08 07:33:11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于振宇 黄晓辉] [责编:荆彩] 字体:【

一腔慈爱动三城

深圳长沙娄底各界人士深情缅怀余彭年

余彭年先生像 郭国权 摄

5月7日,余彭年先生追悼会在深圳举行。余彭年生前众多好友、受助对象和“彭年光明”行动参与单位代表来到深圳市殡仪馆,沉痛悼念。 郭国权 摄

湖南日报记者 于振宇 黄晓辉

5月7日,湘籍慈善家、著名港商余彭年追悼会在深圳殡仪馆举行,其家人宣布,遵照老人遗愿,将老人生前所有资产全数捐出,支持慈善事业。

余彭年又名彭立珊,1923年生于娄底蓝田镇一个商业世家。今年5月2日凌晨逝世。1958年,余彭年前往香港,经商致富后热心公益,一生乐善好施。曾发起“彭年光明行动”,累计为宁夏、湖南等20多个省区的40多万白内障患者进行了免费治疗。根据他立下的遗嘱,他去世后,高达93亿元的资产将委托香港汇丰银行做慈善信托基金,被誉为中国“裸捐”第一人。

湖南日报记者今天在深圳,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受助者一起深深缅怀、感恩余彭年先生。大家说,余彭年先生将慈善的种子种在我们的心里,纪念他最好的方式是效仿他,为困难人群雪中送炭,为需要帮助的人送去光明和希望。

大礼堂挤满悼念者,胡润百富榜创办者胡润亲临吊唁

5月7日早上,深圳本来阳光明媚。上午9时,原本放晴的天空,阴云密布,突降大雨。

不少人冒雨赶到殡仪馆,来参加余彭年追悼会。由于大家献上的花圈太多,除了偌大的大礼堂墙边摆满的花圈之外,围绕在门外大广场的花圈也里里外外摆了两层。

“立善之山永寿 为民之世长生”,“少小离家老归魂,身化骨灰乡音存,人生坎坷承父愿,乐善济民德永恒” ……在深圳殡仪馆内和前广场,摆放着数百个花圈,人们撰写挽联,表达对余彭年的崇敬与缅怀。

上午10时,追悼会正式开始,大礼堂挤满了从全国各地赶来的1000多位悼念者,大家有序伫立,为余彭年默哀。事后,余彭年的儿子彭亚凡代表家属讲话时提到,父亲为人谦和忠恳,乐善好施,在平时的生活工作中,也常常教导家人要有忠、孝、仁、义、礼、智、信的品德,“我们为有这样一位父亲而感到骄傲,同时为失去这样一位父亲,感到万分悲痛。”

值得一提的是,胡润百富榜创办者胡润亲自前来吊唁,回忆起与余彭年先生的交往,他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是“第一面”。胡润说,第一次见到余彭年是在一个深夜,他请我喝酒。“当他告诉我要把一生的积蓄全部捐献给慈善事业时,我都不敢相信,谁会把一生辛苦所得毫无保留地捐出,可是事实证明他做到了。这样的人我没见过。”

各地诗人写诗4600余首缅怀

“钟摆停在了凌晨1时37分,万物都不再复苏,崇高的灵魂戛然飘远。是的,他走了……”

5月4日,今年43岁的娄底涟源籍诗人吴志松听到余彭年老人裸捐行善的感人事迹后,在全国的诗人朋友圈里发起了写诗纪念余彭年老人的行动。让吴志松没有想到的是,不到24小时,有300多位诗人撰写诗歌悼念缅怀余彭年老人。截至记者发稿,已收到4600多首缅怀诗歌。

“我们从这4600多首诗歌中,摘选了100首,集合成《百名诗人缅怀余彭年先生纪念专辑》,在两天内印刷5000册。”负责诗集印刷的郭国权说,“这么短的时间内有这么多诗人写诗悼念一位慈善家,我这辈子从未见过。”

4日中午发起撰悼念诗活动,5日完成出版手续获得统一书号,6日晚印毕出厂,第一次印刷1200册的《百名诗人缅怀余彭年先生纪念专辑》连夜发往深圳。7日在余彭年的追悼会上进行了赠阅。

“也许是为了带来光明,才在暗的黑夜中离去;您想在另一个世界,继续您的光明之行。”一位拄拐的白发老人拿着刚运到的诗集,读着这两句诗,不禁眼睛湿润了。记者上前询问他和余彭年的关系,他摇了摇头:“不想说什么,几十年的老朋友,都记心里了。”

“纪念他的最好方式是后人效仿,为困难人群雪中送炭”

“我们两个‘邻居’走动得比较多,和彭年先生算是‘忘年交’。”5月7日,湖南省政府驻深圳办事处主任廖克勤对记者说,之前与老先生交往的点滴仍历历在目。

在深圳罗湖区,余彭年创办的彭年酒店与湖南省政府驻深圳办事处仅一街之隔。

“余彭年对家乡湖南的感情很深。”廖克勤告诉记者,余彭年一心做慈善,很少担任社会职务。但是当他要求余彭年出任深圳市湖南商会名誉会长时,余彭年欣然接受。

“有些问题对我们来说也许是百分之一的困难,但在受助者那里就是百分之百的难题。就像余老说的,最难就是雪中送炭。”

在余彭年的影响下,2012年,湖南省政府驻深圳办事处举办了“深港复明献爱心”光明行活动,先后为1500名患者进行了白内障复明手术。

“余老走了,但‘光明’永在。纪念他的最好方式是后人效仿,为困难人群雪中送炭。”廖克勤介绍说,为了纪念余彭年老人,“深港复明献爱心”光明行活动将于今年6月5日至6月8日走进永州市新田县,为150名患者做白内障复明手术。

老人走了,但老人种下的善的种子已经到处生根发芽。

“老人家80岁高龄,不顾家人劝阻,亲自赶往西藏、青海等地,落实彭年光明计划,让当地众多白内障患者重获光明。”余彭年的好友王琛,是湖南益阳人,从事投资行业的她因业务往来认识余老。

在余彭年慈心善举的带动下,2003年至今,王琛每年花费20多万元资助贫困学生读书。期间,她还带动了更多朋友参与进来。

“逝者的荣光不仅在于时人的赞美,更在于被后人所效仿。”正如这副挽联所说, 斯人已逝,慈德可掬。

“要给孩子讲首善的故事”

今天上午,深圳的刘卓女士一身黑纱,手捧白菊,来到深圳市殡仪馆,吊唁余彭年先生。

“之前在网上看到了余彭年先生追悼会的消息,昨天来了,才知道是今天正式举行。”刘卓是湖南益阳人,大学毕业后来深圳打拼。“余彭年是湖南人的骄傲,也是这么多年激励我拼搏上进的人生标杆。”

5月的深圳,阴晴不定。冒雨前来参加吊唁的刘卓说:“余老走了,这场雨该下。”

刘卓之前没有见过余彭年先生,她记得余彭年先生曾多次表达“宁可我助天下人,不愿天下人助我”的慈善心怀。刘卓说,余彭年这句感言的前半句是慈善为怀、扶危济困的大爱,后半句是老人对自己奋斗拼搏、勤勉自强的要求。

刘卓说,余彭年曾过苦日子。当年他也曾在香港露宿街头,为一餐饭而奔波。但余彭年没有被世俗的财富观左右,他敢为人先,大爱大舍,做华人首位“裸捐”慈善家。刘卓特意拍了好多追悼会的照片,还专门领了一套余彭年生平的资料。她说,我要带回去珍藏。等我的孩子长大懂事后,我要给他好好讲讲首善余彭年的故事。

被资助者拟成立“学彭小组”,传承余彭年精神

彭格,是余彭年在娄底资助教育事业的受益者。她1999年从涟源立珊中学高中部毕业,随后来到深圳打拼,现在是一名瑜伽私人教练。

7日上午,彭格和丈夫肖平志带着女儿,到深圳市殡仪馆,为余彭年送行。她说,2日晚上从微信朋友圈看到余彭年去世的消息,一时间嚎啕大哭,回忆起当年如果没有余彭年在家乡捐建立珊中学,自己根本无法完成中学学业。

此后的每一天,她时刻在网络上关注余彭年的消息,每当读到他的善举,彭格总是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泪。

如何去悼念圆了自己上学梦的恩人,彭格和丈夫商量,最好的悼念便是传承余彭年用心做慈善,用博爱回馈社会的精神。

最终,彭格和丈夫决定带上还不满三岁的女儿,到追悼会现场吊唁。向女儿讲述余彭年的感人事迹,教育她从小就学会感恩,从小就培养她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的优秀品质。

彭格说,自己刚得到信息,涟源杨市镇前不久发生了一起火灾,造成一对双胞胎在火灾中丧生。还有伏口镇一个家庭父母因故双亡,留下一个11岁的孤儿。她将于近日联系同学、老乡,回涟源核实情况,给予他们帮助。

在场的立珊中学校友,纷纷响应,还有校友发出倡议,拟成立慈善小组,学习和传承余彭年精神,致力于慈善事业,更多地帮助别人。

用诗歌为慈善家送行

——《百名诗人缅怀余彭年先生纪念专辑》出品记

湖南日报记者 陈惠芳

5月7日上午,“大慈善家余彭年先生告别会”在深圳举行。在密集的人群中,有一位连夜从长沙赶到深圳的湖南诗人。这位湖南诗人就是吴志松。他带着特殊的“祭品”,为余老送行。

《百名诗人缅怀余彭年先生纪念专辑》摆在告别会嘉宾通道一旁的桌面上。

5月6日晚8时许,吴志松坐上了租来的面包车,带着从印刷厂赶印出来的1200册诗歌专辑,赶赴深圳。

5月7日早晨6时,坐了一通晚车的吴志松,第一个赶到告别会现场,第一个在嘉宾名单册上留言:“慈天善地,千古流芳”。

一位著名慈善家去世,牵动了家乡人的心,也牵动诗人的心。全国的诗人,特别是湖南的诗人以自己的方式——诗歌的方式送余彭年先生一程。

短短几天时间,湖南诗人们以超常的情感、超常的毅力、超常的速度,征集、编辑、出版了这个册子。

余老一生行善,家乡的诗人也要做点事

余彭年先生是5月2日凌晨去世的,正是五一小长假。

当日上午,谋职于湖南盛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吴志松,与家人在长沙世界之窗旅游。他从微信上得知余老去世的消息时,心情很沉重。吴志松与余老都是娄底人。余老一生行善,在湖南,在家乡,影响很大。当时,吴志松就想:“作为家乡人,我该做点什么?”

诗人首先想到的是诗歌。

5月3日上午,吴志松带着孩子在湖南烈士公园游玩,碰到了他的老乡郭国权。郭国权是一位摄影迷。两个人一商议:可不可以编辑出版一个诗歌纪念专辑?下午,他们一同回娄底,还在琢磨。此时,他们得知,近日深圳将举行余彭年先生告别会。要出,也要赶在告别会之前。时间、经费、人手,都是大问题。

当晚,吴志松硬是睡不着,三更半夜给郭国权打电话商量。郭国权说:“兄弟别急。我等会跟爱尔眼科·娄底眼科医院院长廖华联系。廖院长是个热心人,医院也是余老长期扶持的医院。我相信他能提供些帮助。你等我的消息吧。不早了,你先睡,明早到我家里来。”

5月4日一大早,吴志松赶到郭国权家,得知娄底眼科医院愿意解决印刷经费,非常兴奋。半个小时,两人就草拟了策划方案,马上给湖南盛唐文化传媒公司董事长唐象阳汇报了此事。这也是一项公益活动。唐象阳立即表示支持,要求吴志松全权负责,“一定要编辑好,编出特色来”。

博客、微信、QQ同时征集诗稿,编稿倒计时

编辑出版“百名诗人缅怀余彭年先生纪念专辑”方案敲定。5月4日中午,吴志松、郭国权同时在博客、微信、QQ中发出《征稿函》,面向全国征集纪念余彭年先生的诗歌。

当日下午,吴志松从娄底赶赴长沙,与同在“盛唐”工作的湖南诗人刘阳河商议,召开编务紧急调度会。与此同时,吴志松的QQ邮箱不停地显示来稿的信息。在长沙松桂园路口的湖南财富中心大楼24楼,有一处窗口,灯光通宵不熄。他们对来稿进行初选。

5月5日上午9时许,湖南日报记者“紧急增援”,应邀来到“盛唐”,参与编辑工作。

选稿难度高,还算顺利。最难的是封面设计。编辑部手头上没有余老的高清照片。网上下载的,郭国权发来的照片像素低,都达不到要求。郭国权费了好大的劲,联系到了余老在深圳的家人,选定了余老生前风华正茂的一张照片。

诗歌专辑编辑、出版进入倒计时,截稿时间是5月5日下午2时。参与编辑的5个人就在“盛唐”的办公室吃盒饭。半个小时“解决问题”,接着编排。下午,唐象阳加入了编辑队伍。

根据口头约定,《百名诗人缅怀余彭年先生纪念专辑》交付印刷厂的时间是5月5日下午5时。编辑难度大。下午5时到了,才完成封面、封二、封三的设计,稿件还在吴志松的电脑里。

印刷厂电话催了。下午6时,吴志松完成二审;8时,唐象阳完成终审。印刷厂的工人在等,诗人们在等,深圳也在等。

5月6日凌晨3时,所有的编务完成。唐象阳、吴志松、刘阳河已是饥肠辘辘。他们来到荷花池的一个小面馆里。

4时30分,疲惫不堪的吴志松,睡觉时说:“我一定要睡到自然醒才起床。”但还是被郭国权的电话闹醒了。一看时间:6时47分。此时,郭国权正在通往深圳的高铁上,他询问专辑的进展。吴志松查了一下未接电话。郭国权竟然打了11个。闹醒后,吴志松再也睡不着了,干脆回到了办公室。荷花池到松桂园不远。

3993件来稿,593个来不及回复的信息

吴志松到办公室后,打开了电脑。数了数QQ邮箱里的稿件,3993件。又数了数来不及回复的信息,593个。

3993!593!吴志松望着数字,展开了诗人的想象。这是天意吗?3993,593,就是生命的轮回。93岁的寿辰,余老的灵感似乎在飞舞。吴志松对着深圳的方向,默念着“余老,一路走好”。

天亮了,刘阳河来到了办公室。两人商量,怎样把书送到深圳,赶上5月7日上午的余老告别会。

难事又来了。诗歌专辑正在印刷。到深圳的高铁没票,坐飞机也不行:要么班次与印刷的时间冲突,要么与到达的时间冲突。租车费用又太高。

怎么办?吴志松把困境跟正在深圳的郭国权说了。郭国权发出了爱心求助的倡议。朋友微信圈在转发,很多热心人打来电话。

5月6日下午,他们到印刷厂拿到了样书。闻着久违的油墨香,兴奋的诗人们决定租车。

一位诗人在飞奔。一群诗人的心在追随。

一路上,吴志松不停地给湖南日报记者发微信,报告行程。

5月7日零时9分,走出湖南,进入广东。

早晨6时,进入余老告别会现场。

吴志松是第一个签到的嘉宾,也是第一个到达的诗人。

《百名诗人缅怀余彭年先生纪念专辑》是全国第一本纪念余彭年的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