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新声 > 正文
培育全民法治信仰 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2015-04-24 09:43:11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李 慧] 字体:【

 培育全民法治信仰 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法治是现代社会的核心价值,也是现代国家治国理政的最基本方式、最鲜明特征。春暖花开时节,参加省委党校第74期厅干班学习的部分学员,就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法治湖南建设,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提供制度保障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

4月9日,省委党校第74期厅干班师生在热烈讨论有关学术问题。通讯员 摄

以法治文化建设培育全民法治信仰

刘道龙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要求“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我们要站在“四个全面”的战略高度,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培育全民法治信仰,为打造法治湖南建设的“升级版”奠定坚实的基础。

法治信仰,是发自内心地认同法律、信赖法律、遵守和捍卫法律。法律只有被信仰,成为坚定的信念,才能内化为人们的行为准则。公民对法治的信仰不会凭空而来,必须加强法治文化建设。法治文化的形成以公民具有一定的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为前提。法治文化是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必然升华,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治省的内生动力。

深化法治宣传教育,必须大力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将法治内化为公民的自觉行动。完善法治文化发展政策,加强法治影视剧、法治动漫等法治文化产品的创作和推广,打造一批有湖湘特色的法治文化品牌、法治文艺精品和法治文化示范项目。加强城乡法治文化公益设施建设,建设一批法治主题公园、广场、长廊。建立健全媒体公益法治宣传制度,免费向公众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广泛开展年度最具影响力法治人物、法治事件评选等活动,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弘扬法治正能量。

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推进全民守法,要坚持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法治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感染力。创新工作理念,努力实现法治宣传教育内容由单纯的普及法律常识、法律条文向增强法治观念、培育法治信仰的转变。创新工作方法,注重新媒体新技术的运用,更好地运用网络、微信、微博、微电影、客户端开展普法活动,把新媒体打造成法治宣传教育的重要平台。创新工作载体,积极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和法治创建活动,提高地方、基层和行业的法治化水平。创新考评机制,将法治宣传教育纳入综治、文明创建和政府绩效考核内容,推动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责任和任务落到实处。

(作者系省司法厅副厅长)

 

锻造、提升法治政府的“成色”、“品位”

唐世月

未来5年,我省法治政府建设要在“深入推进”,“加快建设”上下功夫,以进一步锻造法治政府的“成色”,提升法治政府的“品位”。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打造湖南法治政府升级版。2004年国务院发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后,历届湖南省委、政府大胆探索,以规范行政行为为重点,以行政程序为抓手,逐步形成了“一规划两规定六办法”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被中央媒体誉为法治政府建设的“湖南样本”。我们要认真对“一规划两规定六办法”进行一次“体检”。好的制度要坚持并狠抓落实,不合时宜的规定要修改完善,尚付阙如的制度要及时制定出台。这需要我们按照中央的要求,总结湖南法治政府建设的经验,继续发扬敢为人先的精神,不仅要在规范政府自身行为上进一步加大制度建设力度,而且要从执行上加大制度的实效,以确保行政机关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确保政府依法、守法,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完成湖南法治政府的升级。

围绕法治政府建设的重点,加大推进力度。要围绕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这一目标全面推进政府工作的法治化。包括健全权力清单制度和负面清单制度、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和责任倒查机制、大力推进执法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执法程序、进一步严格执法人员资格管理制度和行政执法责任制、在合法行政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合理行政。

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要扛起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主体责任。省委实施方案中的100项改革任务中,由政府法制机构牵头和参加的任务多达51项。政府法制机构要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舍我其谁的历史使命感,履行好在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工作中的组织协调、考核评价和督促指导职责,为打造湖南法治政府建设的升级版贡献智慧和力量。

(作者系省政府法制办副主任)

 

让道德滋养法治精神

李建华

正确处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将“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是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原则。德治、法治都是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引导社会秩序的重要机制,两者相辅相成。两种治理方式既不能相互替代,也不能相互隔离、相互排斥。相反,德治蕴含着对于法治的本质诉求,法治则必须建立在坚实的道德基础之上、追寻善的价值目标。法治精神的形成与培育离不开道德的滋养。

滋养我国法治精神的主要有两大道德源流,一是以仁、义、礼、智、信为内核的优秀传统道德文化,二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核的社会主义伦理体系。优秀传统道德文化塑造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思想观念和道德气质。在这些观念、气质的熏陶中,我们潜移默化地形成了对于法治的独特认识,产生了具有民族特性的道德法制化需求。我国传统文化非常强调法、德的统一。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对于道德的尊崇为我国法治注入了温暖的人文情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我国当代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凝聚了当前时代精神,充分反映了我国人民的价值诉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法治精神树立了伦理标杆,指明了法治精神的价值方向。

道德还为法治精神实践提供内驱动力。法治精神的实践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执法与守法。将法治精神贯穿于执法过程,要求执法者必须依法行政、服从法治权威,彰显社会主流价值,实现程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统一。能否在执法中凸显法治精神,最终取决于执法者的道德操守和价值选择。惟有执法者树立正确价值观念、心怀道德良知,才能在执法过程中排除私欲的干扰、抵御外界的诱惑、消除歧视与偏见,确保执法的正义性。守法层面的法治精神践行同样离不开道德的驱动。 道德可以将外在的法律规范转化为内在的自我约束,促使人们凭借公共理性、社会理性认识自我的责任与义务、自愿选择道德行为。守法不再是基于对外界强力恐惧所产生的被动行为,而是与人们内心需求相统一的自觉活动。孔子把道德修养分为不同的阶段,“循规蹈矩而不逾矩”是最高境界。对于道德品质优秀的个体而言,其主体性表达越充分,其道德选择的空间越广阔。让人们通过道德自觉走向道德自由,正是法治精神的主旨所在。

(作者系湖南城市学院党委书记)

 

建设成熟的检察文化

陈海波

文化是什么?我认为,一般说来,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类的精神家园。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成熟的文化,民族不可能强盛、国家不可能强大,更难以屹立世界民族之林。同理,检察机关如果没有成熟的检察文化,也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成熟国家法律监督系统。

我从事检察工作三十五年,窃以为做一个检察官,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文化修养尤为重要,检察工作并不是纯粹的技术操作过程,更主要的应当是执法者对深蕴于法律条文背后法治精神的理解与把握,在一定法律制度既存和执法者必要法律知识与职业技能业已形成的情况下,执法者本身对法治精神的理解和把握程度往往成为至关重要的因素。

中国检察机关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检察核心价值是忠诚、为民、公正、廉洁;检察执法理念是理性、平和、规范、文明。对于检察官来讲,核心价值理念和执法理念是其法律意识结构的核心和灵魂,它从思想上、根本上影响甚至支配着执法者的价值取向,执法态度、执法作风和执法效果,一个有良好执法理念的检察官必定能自觉的、科学的理解和阐释法律内在精神,把完善和相对完善的法律制度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甚至把不完善和相对不完善的法律制度运用得恰到好处,带给人民群众的是和谐、安宁和幸福的美好感受,培植的是对法律、对公平与正义的坚定信仰和信心。而一个不知执法理念为何物或者没有养成良好执法理念的执法者,则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背离法律的内在精神与内在要求,违法办案、执法犯法,带给人民群众的只能是失序、混乱、不安甚至恐慌感,留下的是对法律的否定与蔑视、对公平正义的怀疑与失望,导致司法公信力的丧失,破坏了全社会对法律的信仰和敬畏,这正是当前我们依法治国进程中亟须解决的问题。

正是从上述意义上说,检察文化的核心是价值理念文化,一个有文化的检察官就是核心价值理念已成为内心信仰和精神支柱的检察官,当然这个形成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一劳永逸。自由、平等、公平和正义之路亘古至今都是不平坦的,但这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和努力的过程,这个过程实质就是“文化”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必须不断“文化”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只有成为有文化的检察官,才能真正实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终极价值。

(作者系省人民检察院副厅级干部)

 

用法治思维与方式 推进高校内部治理

谢国保

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必须坚持依法治校、治教的理念,善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高校内部治理,让高校内部治理始终在法治的轨道上行进。

必须大力培育广大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高校领导干部是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倡导者、宣传者,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组织者、实施者,要做到四个先行一步:在尊法上先行一步,更尊一层,牢固树立宪法法律至上的理念和权由法定、权依法使的观念;在学法上先行一步、深学一层,切实担负起普法宣传、法治教育的责任;在守法上先行一步、严守一分,带头遵守、执行法律,运用法治思维谋划工作,运用法治方式处理问题;在用法上先行一步、善用一筹,带头按照制度规矩管人管事,带头厉行法治、依法办事,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

必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要坚持学校党委的领导核心地位,准确把握党委的职责定位;正确处理党委领导和校长负责的关系;民主是法治的基石,要认真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水平;完善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加强党政协调配合,建立完善党委书记和校长定期沟通、重大事项决定前酝酿沟通等制度,不断提高学校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必须建设好大学章程。章程是现代大学的“宪法”,是现代大学制度的集中体现,也是规范高校办学行为的“根本大法”、依法治理的总纲、高校实现法治化的前提。必须以大学章程为基石,全面深化综合改革,逐步实现学校管理的法治化、民主化和规范化,促进学校全面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必须切实维护师生合法权益。切实维护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是推进高校内部治理的重要目的。要进一步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作用,保证教职工对学校重大事项决策的知情权和民主参与权;树立以人为本理念,畅通师生各类申诉、维权渠道,尊重并维护广大师生的合法权益;强化平安校园建设,保护师生人身和财产安全,维护校园稳定。

(作者系湖南工学院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