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视点头条 > 正文
湖南文学步入上升快车道
2015-04-07 07:42:50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黄晓辉] 字体:【

二零一四年度湖南文学发展报告

□湖南作家研究中心

2014年,湖南广大文学工作者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取向,坚持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创作道路,围绕省委省政府工作大局,以抒写中国梦的湖南篇章和传递正能量为神圣使命,参与和推动文化强省建设,湖南文学的发展呈现出新的气象。一年来,湖南作家创作了一批思想性和艺术性俱佳的文学精品。小说在对个体命运和时代生活的真实描摹中体现出更加成熟的叙事艺术特征,诗歌在湖南文化的灵性和开阔视野的结合中大放异彩,散文在乡土记忆和现场体察中呈现出个体日常生活的质感,报告文学在红色历史、革命文化的书写及现实生活的观照等方面均有建树,儿童文学在现实大地与童心想象之上升起诗意的星辰,网络文学创作在全国居领先地位,文学评论对本省作家作品的推介力度和深度明显增强。

1.小说创作

2014年,湖南小说创作活力涌动,出现大面积萌发和爆发性跃进的现象。老中青作家创作互相映照,长中短篇小说均衡发展,形成一种竞相生长、彼此激发的小说创作新格局。

长篇小说创作领域出现大规模出版和发表的繁盛景观。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全省至少出版、发表了50部长篇小说,有十余部在《收获》、《中华文学选刊》、《长篇小说选刊》等名刊大刊发表。其中王跃文的《爱历元年》讲述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的日常生活,牵出近30年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在情感叙事中蕴含史诗性元素。阎真的《活着之上》描写高校知识分子群体,在残酷的现实生活图景中注入温情和希望,传递信仰的不灭能量。邓宏顺的《天堂内外》通过叙述以四阿婆为代表的底层人物在新时代的命运沉浮和人性坚守,礼赞蕴藏于普通百姓身上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何顿的《时代英雄》写知识分子下海,在对变革时代进行“浮世绘”的同时进行灵魂审视和道德追问。李怀荪的《湘西秘史》试图以文学的方式,为地域文化和少数民族历史立传。刘萧的《筸军之城》凸现湘西文化刚猛和血性的一面。

中短篇小说创作领域也实现了重大突破和全面丰收。王跃文的《漫水》荣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进一步提升了湖南文学的地位和影响力。有30多位小说作者在各级文学刊物频频亮相,其中不乏新人。在省级以上文学期刊发表中短篇100多篇,其中十几篇发表在《人民文学》、《收获》、《十月》、《民族文学》等大刊,多篇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中华文学选刊》等权威选刊转载。

老作家依然保持旺盛的创造力。聂鑫森的《破毡笠》弘扬仁爱的传统价值观,再现笔记体小说的简约和雅致。残雪出版了5卷本《残雪短篇小说集》,整体上呈现出强烈的先锋主义色彩,对人性的剖析更显锋利和决绝。姜贻斌的《逝去》怀念上世纪80年代的爱情生活,展示了人性的复苏状态。向本贵的《母亲是河》写出了传统伦理亲情在现代社会的厚重悠长与弥足珍贵。

中年作家展示出稳健的创作实力。万宁的《波士顿的邂逅》探究人的内在情感空间和外部物理时空的关系。薛媛媛的《无根芭蕉》寓示少数民族固有的纯朴人情正遭遇现代文明侵蚀。徐秋良的《鄢驼子的后事》通过写一位乡村老人的后事处理,呈现了今日乡村文化生态。阿满的《姐们,一起参加老兵会》浓缩式地反映一代女兵的命运,体现了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吴刘维的《无处可逃》书写普通市民的英雄传奇,传承了笔记小说的韵味。

青年作家成为中短篇小说创作的劲旅。田耳的《长寿碑》写某长寿县的荒诞世相,揭示了生活本质的真实。于怀岸的《一眼望不到头》以聊斋式的志异手法来展示当代文艺青年理想与现实冲突的困境。郑小驴的《赞美诗》在带有反讽意味的叙事中表达了城市中年轻人的情感迷茫和对灵魂归宿的渴求。青蓖的《让他停止打呼噜》以感性洋溢的笔触描写了女性意识的初时觉醒。余红的《清除淤泥》通过一个寻找初恋情人的故事,反映了人性的矛盾。刘少一的《山村猪事》写乡村女子讹诈外地猪贩子事件,在朴素的叙事中体现出现实主义的批判力量。修正扬的小说集《家谱》入选本年度《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其扎实的县城生活书写处处闪耀出人性的温度与光泽。

小小说创作异军突起,成为湖南小说创作一个亮点。聂鑫森、王琼华、戴希、伍中正、何一飞等形成的小小说作家群阵容强大,发表了大量作品,精彩呈现地域文化,敏锐反映生活切面,获得多项小小说权威奖。全国小小说笔会和小小说大赛落户常德,在国内产生较大影响。

2.诗歌创作

2014年可以看作湖南诗歌的一个关键节点,前辈诗人和诗坛新秀各有创获,呈现出代有才俊的可喜局面和“芙蓉国里尽朝晖”的诗意气象。

2014年,在《人民文学》发表组诗的有聂沛、空格键和90后女诗人玉珍,其中玉珍还入选了《诗刊》2014年青春诗会专号和《诗歌月刊》女诗人专号。据粗略统计,在《诗刊》发表组诗或多首诗歌的有张战、远人、鲁橹、柴棚、邓朝晖、唐益红、谢晓婷、陈小玲、起伦、龙向枚、杨林等人。此外,柴画、胡平、向迅、潘桂林、钦丽群、范文胜、龙红年、李冈等诗人也有作品在《诗刊》发表。刘舰平、梦天岚、海叶、吕叶、白红雪、熊福民、仲彦、苏启平、高翔、卜寸丹、孙海涛等人在《星星·诗歌原创版》和《星星·散文诗》上发表作品。全国各地的专业诗刊也常有湖南诗人身影。

各种诗歌选本是衡量诗歌整体实力的重要指标。据粗略统计,湖南的很多知名诗人,如陈惠芳、吴昕孺、欧阳白、罗鹿鸣、吕叶、冷燕虎、龚道国、李静民、曾庆仁、叶菊如等人,都有诗歌被选入各种选本。其中,谈雅丽的诗歌《斑斓之虎》被《新华文摘》转载,邹联安的《今夜有雨》入选《中国实力诗人作品选读》,吴投文的诗歌两次入选《新世纪诗典》,等等。

诗集出版从另一个向度反映出湖南诗歌的蓬勃气象。2014年,湖南有200余部诗集出版。其中,谭仲池的《我深爱着你,祖国》,主题宏大,情感充沛,体现了诗人创作的新成就。《于沙选集》汇集已故著名诗人于沙的诗作精品,展示他与人生浑然一体的诗歌创作历程。谢小青的诗集《起风了》入选“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用简洁叙事反映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冲突,作者也荣获第二届“人民文学之星”诗歌奖。

3.散文创作

2014年,湖南散文创作在对艺术精神的不懈追索中,表现出独特的文学风格和创作个性,充分发挥了散文的个性表达功能,具体表现为浑融深厚的历史文化品位、源自城乡的个性化体验、对生活及人性的个性化思考。

书写日常生活和人物的散文收获颇丰。刘克邦的散文集《自然抵达》和张天夫的散文《禅无思》双获第六届冰心散文奖。《自然抵达》坚持对日常生活的真实书写,亲切自然,透出真善美的宝贵品质;《禅无思》流淌着对石门夹山禅茶文化的哲学思辨和人生感悟。蔡测海的《语生活》写出对日常事物的个人感悟。杨华方的《一个人的回家》则是对日常往事的追忆和怀念。

历史文化散文是2014年散文的主体。王开林的《四种活法》以当代视角审视历史人物的性格和命运,借以表达作者的人生价值观。奉荣梅的《寒花淡影》在书写历史文化人物的笔墨中,浸染绵密与理性的爱。方雪梅的《谁在苍茫中》以一种决绝的态度,触碰那些古代奇女子的内心。沈念的《梵净山时光》以进山的体验和沉静的思考,探求自然哲学和时光秘密。王芳的《一片素心缘故纸》、曾冬的《唐诗素描》致力于复现中国经典文学的意境和诗意。此外,甘建华的《冷湖那个地方》、谢德才的《一个人的凤凰》、 石绍河的《红色记忆与生死情怀》表达出对历史人物和命运的深刻思考。

思想随笔是今年湖南散文创作的重头戏。谢宗玉的《与子书》以书信的方式与儿子谈论性与爱,情感真挚,体现了对人文社会问题的关注。张灵均的《一条鱼能游多远》所述事件貌似平淡不奇,却深藏着人生意义的玄机和诗意。易清华的《生病札记》交织着生活的肌理和个人化哲思。凌鹰的《远去的美丽》以深邃的洞察力获取生命与文化的真谛。还有黄标的《一扇窗》、刘诚龙的《非常弱音》表达对生命、生活、物象本真的哲思。

表达城乡个性化体验的散文也引人注目。周伟的《草生》、龙宁英的《命里的村庄》在对乡土的温情磨砂中细嗅内心的困惑与迷茫。孟大鸣的《不得而入》、谢作文的《远去的背影》以真实幽微的情感和冷静的思考,审视人与城市的生存关系。

4.儿童文学创作

2014年,湖南儿童文学作家以沉着冷静,独立睿智的创作姿态,祛除浮躁和激进,用探索的精神发现生活,用独到的视野观察生活,用细腻的情思体验生活。

自然书写和生命书写更加浑厚深入。牧铃继续原生态的写作,出版了“牧铃动物文学系列”三卷本,对人、动物和自然之间的关系表现更为显豁;同时注重科幻创作,出版了《被偷换的灵魂》和《穿越司格鲁斯的迷雾》两本科幻作品。毛云尔的《斗牛》表现人、牛、自然之间的依存关系,《又见火狐》则干脆留给城市一个决绝的背影。

成长叙事充满现实关怀。周静的小说集和童话集《栀子花开了一朵又一朵》、《蓝天里有一片海》,对生活在贫穷落后环境中的儿童重点给予了关注,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曹志辉的《瑶村轶事》记叙了女孩冬青的成长故事,指出成长是一种蜕变,伴随着疼痛,应给予未成年人更多精神的呵护。石芬燕的童话集《布袋里的童话》故事情节曲折动人,主题丰富多样,充满了对友情、亲情、勇气的歌颂,注重对儿童成长中良好习惯的培养。

知识启迪与诗意表达融合无间。汤素兰的《梦想号游船》通过写蟋蟀贝斯的旅行表达生命的有限和梦想的可贵,充满诗意而童趣的想象。皮朝晖的“糊涂先生和糊涂东西”系列童话用浅显明白的语言,带来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简单的生活智慧;“植物大战僵尸爱学习” 系列卡通集诙谐幽默,让轻松学习进入课堂。刘青鹏的《草丛森林的奇妙旅行》通过字谜、数学题、兵法计谋等一系列趣味元素,使得整部小说悬念丛生,跌宕起伏。钟锐的“乐天小武侠”系列则把幽默而温馨的写作风格与故事有机结合起来,让读者获得心灵的浸润。江瑞云的“嗨皮鼠”系列开启西藏之旅、星球发现等四段奇特的冒险历程,以诗意的表达和丰富的知识做到寓教于乐。李少白的《我把梦儿拍下来》以童谣形式吟唱中国梦与湖湘梦,自然风光与历史人文就在“梦”中竞相闪现。

5.报告文学创作

2014年,湖南报告文学作家既深入历史的矿藏辛勤挖掘,精心提炼,又紧跟时代趋势,贴近现实生活,在红色、现实、历史三个题材方面取得丰收。薛媛媛的《中国橡胶的红色记忆》、余艳的《板仓绝唱》获得“徐迟报告文学奖”等文学奖项。

红色题材创作一枝独秀。梁瑞郴等的《12·26毛泽东生辰印记》、杨华方的《红色第一家》、游和平的《毛泽东与水文化》从独特的视角,用历史的眼光,真实还原了毛泽东的平凡与伟大。彭新华的《刘士奇传》真实记录了革命烈士刘士奇走上革命道路的历程,人物个性鲜明。何宇红的《雷锋在1958》再现了青年雷锋在团山湖的工作生活场景,史料翔实,于平凡的故事中展现崇高的精神。

现实与历史遥相呼应,既全面拓展,也走向深入。纪红建在2014年迎来创作丰收年,他与李鸣生合著的《发现龙门山》反映汶川地震灾后龙门山的生存与生活景况,表达深切的人文关怀,《我们的史诗——南水北调中线感怀》、《武坛急先锋》等报告文学,则昭示了精神力量是创造史诗的必备条件。胡启明的《最后的尊严》塑造了一群殡葬人的鲜活形象,在生死交界处表达对生命的热爱。彭晓玲的《人去村空》系列作品以实录、述评、抒情等方式,深度关注留守老人的生存窘境与内心孤独。阮梅的《罪童泪》展现了青少年儿童走向犯罪过程中的成长生态和心路历程。廖天锡、何满清的《朱明志与他母亲的幸福生活》弘扬社会底层中的至诚大孝和自强不息。甘建华的《花格管线地理志》、《老茫崖地理志》主要以柴达木盆地作为言说的对象,不仅是一种地理学意义的表述,还是一种历史的文化场域的言说。

6.网络文学创作

2014年,网络文学创作成为湖南文学一支新的生力军,以重量级的网络作家、新作迭出的创作和成绩斐然的理论批评在国内占据领先地位。据不完全统计,纸质出版就有星辉的《通灵妙手》、蔡晋的《风流医圣》、开荒的《神煌》、流浪的军刀的《请让我牺牲》、跃马潇湘的《零号神仙班》、妖夜的《狂者为尊》、晨露嫣然的《游龙戏凤女状师》、静悠的《写信给林夏》等十几部。有6位网络作家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梦入神机、血红位列全国“第九届网络作家榜”前十强,天下尘埃的《浣紫诀》和菜刀姓李的《遍地狼烟》被评为首都青少年喜爱的十部网络小说。

湖南网络文学的类型化题材创作开始走向品牌化,既有传播力,又有精神内蕴。愤怒的香蕉的《赘婿》、有熊氏的《全能天师》、静夜寄思的《终极警察》、贼眉鼠眼的《明朝伪君子》、段小娟的《酒醉的探戈》、野狐的《狼虎之年》、伍汉的《那些踉踉跄跄的背影》,及罗霸道、黄晓阳、欲不死等人的作品,各具特色,人气较高。

湖南网络文学研究和批评在全国的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全国网络文学研究会会长单位和秘书处单位设在长沙,网络文学研究和批评形成团队,取得了一些标志性的成果,在全国位居领先地位。

7.文学评论

2014年,湖南文学评论滞后于文学创作的情况有所改观。一批本土青年批评家在成长,评论能够及时跟进新作品和新现象,对本省作家作品的推介力度和深度明显增强,对当下湖南文学创作的繁荣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当代湖南作家作品研究取得较为丰硕的成果。凌宇、胡光凡、龙长吟、龚旭东、刘绍峰、张建安、龙永干等一批评论家,把目光投向谭谈、未央、谢璞、唐浩明、张扬、彭见明、何立伟、水运宪、李元洛、贺晓彤、弘征、石太瑞、叶梦、萧育轩、莫傲、陶少鸿、王以平、崔合美等湖南本土作家,进一步扩大了湖南作家作品的影响力。卓今等主编的《解读韩少功的〈日夜书〉》、谭五昌、谭迪主编的《文学、人格与艺术坚守——谭仲池文学评论集》,对韩少功、谭仲池两位作家进行了深度研究。围绕孙健忠《魔幻湘西》、蔡测海《家园万岁》的相关评论散见于各种权威报刊,把对湘西民族文学的研究推向了深入。

现当代文学整体研究也有新的突破。夏义生出版评论集《消费时代的文化镜像》,对如何处理文艺和市场的关系、实现文学文化繁荣发展作了深度思考。欧阳友权的《意义指向与价值承载》、《网络文学,为何写作》等文章,阐述了如何处理网络自由与文学担当的关系。余三定、周淼龙编著的《何建明评传》系中国第一部报告文学作家评传。杨经建的《钱钟书与昆德拉:存在主义语境中的共融与相通》等系列论文,探究存在主义与中国文学的内在关联。谭伟平等主编的《和平文化与战争文学》注目“和平文化与战争文学”的关系。此外,季水河、赵炎秋、胡良桂、彭在钦等学者还从叙事学、民族学、主题、主体、形式等维度,对莫言、贾平凹等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的作品进行了专业解析。小说研究之外,章罗生的报告文学研究,吴投文与程一身的新诗研究,易彬的彭燕郊研究,均有开拓性进展。赵树勤、罗宗宇、刘艳琳、吴正锋、潘桂林、任美衡等学者从女性主义、地域文化、读者意识、类型文学、文学评价机制等视角介入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聂茂的论文《走向世界的中国新时期文学》获第九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论文类二等奖,晏杰雄的专著《新世纪长篇小说文体研究》获第九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著作类二等奖、第十四届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8.文学事业建设

2014年,围绕“培养文学人才、打造文学精品、提高服务能力”三大目标,湖南文学事业建设取得了新的成就。

文学阵地建设进一步加强,作用得到有效发挥。毛泽东文学院举办了第十三期中青年作家研讨班、第三期新疆作家班,开办文学名家讲堂,文学馆藏功能增强,提质改造工程获得省政府批复。《文学界》有16篇作品被权威选刊选载,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从2015年开始更名为《湖南文学》。《小溪流》杂志始终坚持纯少年儿童文学刊物的定位,在第五届中国优秀少儿报刊评奖活动中获得金奖。湖南作家网充分发挥网络平台优势,权威性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作家队伍进一步壮大,文学活动进一步开展。2014年,共推荐25名作家加入中国作协,新吸纳省级会员154名。湖南现有省级作协会员3744名,中国作协会员323名。通过举办姜贻斌的《火鲤鱼》、何顿的《来生再见》、蔡德东的《蒋翊武》等多个研讨会,对湖南作家作品的宣传推介力度进一步加大。“作家看湘西扶贫开发”采风活动,增强了作家的时代感和生活感,有效发挥了文学服务大局的作用。

加大扶持力度,建立健全文学激励机制。继续推行湖南省重点作品扶持工程,确定16个选题为重点扶持作品,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强;同时推荐7部作品获得中国作协重点扶持项目。进一步完善了发表作品奖励制度,2014年获得该奖励的作家、评论家达102人次。

上述报告表明,在过去多年平稳发展的基础上,2014年湖南文学已经步入一个上升的快车道。当然,毋庸讳言,也存在一些发展中的问题,如文学门类不平衡、作家队伍结构不合理、文学评论缺乏话语权等等。2015年,湖南文学界将继续深入学习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服务大局、创作精品,为书写中国梦的湖南篇章作出新的贡献。湖南文学的未来值得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