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视点头条 > 正文
爱与感恩的美好故事:邓雪凤和她的亲人们
2015-02-16 07:47:24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周月桂] [责编:黄晓辉] 字体:【

要过年了,我们来听一个关于爱与感恩的美好故事。

这是一个美丽女孩的故事,她在出生第一天被遗弃,却得到养父的庇护,拥有了一段比血浓于水更深厚的父女情,以及更为博大的人间温情。

故事里倘若有眼泪,那是笑着流泪的幸福;故事里如果曾哭泣,那是哭着微笑的坚强。

善的磁场

——邓雪凤和她的亲人们

雪凤在浙江卫视《中国梦想秀》节目中表演才艺。吕不 摄

雪凤与爸爸。通讯员 摄

雪凤带爸爸和叔叔出去游玩。通讯员 摄

引子

湖南日报记者 周月桂

2月13日,羊年春节已经近在咫尺,空气里几乎可以闻得到年的气息。

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寒假的校园格外安静。临床医学专业大五的学生邓雪凤,此时还在长沙兼职上班。晚上回到学校宿舍,她照例给爸爸打一个长长的电话:

“爸爸,你在做啥子啊?又看湖南台天气预报啊,长沙明天天气好吗?要下雨哦,你就是我的私人气象台啊。你今天咳嗽厉害吗?姑姑回来了没?我过两天就回,好吃的你别都吃完了,留点给我啊……”

信号不好,电话断断续续,雪凤一遍遍耐心地重拨,说些没紧要的话,嘴角带笑意,声音露温柔,像待小孩一样,一点点逗着父亲开心。

电话那头,邓和平只是憨笑,提醒雪凤多穿衣、早回家,他在重庆忠县石宝镇凉水村,每天看湖南的天气预报,数着日子等女儿回家。

这一对父女,声音语气里都是暖意柔情,像所有等着过年团聚的亲人一样。如果说他们有什么不同,那就是看起来更相爱更幸福一些。

很难想象,他们不是亲生父女。

1“我们家是标准的三口之家,爸爸、叔叔和我”

1990年的一个冬夜,重庆忠县凉水村赶集晚归的农民邓和平,在赶集场边偏僻的草屋里,发现了一个用破烂绒衣裹着的女婴,和一张写着出生时间的纸条。

邓和平把女婴抱回了家,取名“雪凤”,意为雪地里的凤凰,希望她能在逆境里要坚强。

从此,雪凤有了父亲、爷爷、奶奶、叔叔和姑姑。雪凤的到来,给贫寒却淳朴的一家人带来了负担,但更多的是欢乐和希望,乖巧的雪凤是一家人的心肝宝贝。

只不过,叔叔天生弱智,爷爷奶奶年老多病,姑姑不久便出嫁了,这个家全靠自小有支气管炎的邓和平打零工赚钱。

邓和平努力让雪凤不比别的孩子生活得差。听说吃水果对孩子身体好,就坚持让雪凤每天吃一个苹果,在当时,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邓和平说:“水果对皮肤好,女娃子嘛,要好看点。”雪凤觉得自己皮肤白一定是因为父亲买的水果。

邓和平上过初中,在凉水村,算是有文化的了。那时候在村里,很少有人家愿意送女孩上高中,大多数上完初中就辍学了,邓和平却一定要送雪凤上大学。

雪凤记得很多细小的事:她打翻了一壶菜油,爸爸丝毫没有责备,反而安慰她;冬天爸爸怕她看书冷,给她买了“第一双手套”……

邓和平终身未娶,也有人来说媒,邓和平不是不想,可是怕后妈待雪凤不好,思前想后也就放弃了。他一直没有离开凉水村出去打工,既是为了照顾父母弟弟,也是不想让雪凤成为“留守儿童”。

有村民嘲笑邓和平:“你把女儿养那么好,她长大了去找自己父母怎么办。”邓和平不以为意:“我带了她回来,就要把她养好;她要是走了,我不也还是做了一件善事嘛。”

这个质朴的农民,从没向雪凤隐瞒她的身世。雪凤上小学五年级时,亲生父母曾来找过她,因为亲生父母家庭条件较好,邓和平虽然不舍得,也想让雪凤过好点的生活,但雪凤仍坚持要与邓和平一起生活。“有爸爸的地方才是我的家,”雪凤说,感谢亲生父母把养育的机会留给了父亲。

雪凤以父亲为荣:“我爸很厉害的,我们村的房子都是我爸建的;我爸素质高,很讲道理,从来没打骂过我;我爸很孝顺,爷爷生病的时候,里里外外都是我爸一个人照顾……”

父母的美德是孩子最大的财富。在父爱里长大的雪凤,非常阳光,非常乖巧,从小就是父亲的“小棉袄”。

从小学二年级开始,每逢农忙季节,还没灶台高的雪凤就在家里做饭,给父亲端到地里吃。从高中开始,只要在家,雪凤就给父亲洗脚,剪指甲。

雪凤学习成绩也一直很好,从小到大都是班长,考入了忠县最好的中学。2010年,邓雪凤又考入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

随着姑姑出嫁,奶奶、爷爷相继因病去世,家里只剩下了爸爸、叔叔和雪凤,在人们看来,这个家庭残缺不全。雪凤却说:“我们家是标准的三口之家,爸爸、叔叔和我。”

2 “学业可以以后再完成,爸爸的一呼一吸却不能等”

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辅导员李强第一次见到邓雪凤时,觉得她是一个特别阳光的女孩,眼睛又大又亮,脸上永远挂着笑,青春洋溢。

雪凤一直在学校勤工助学部工作,学习成绩好,工作也认真负责,深得老师同学的喜爱。

雪凤生活俭朴,为了减轻父亲的负担,学习之余做了好几份兼职。上大学第一个暑假,雪凤做兼职赚了3000余元,除去回家路费全数交给了父亲。

学习是雪凤的中心。每天早上6时出寝室早读,中间不回来午休,学习到晚上11时后才回寝室,学习成绩一直很优秀,多次获国家励志奖学金。

然而,2012年底,那么爱学习的雪凤忽然提交了退学申请。老师们都很震惊,细细询问之下,才知晓了她的特殊家庭。“如果不去了解,根本想象不到她经历的一切。”李强说。

原来,邓和平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多年来没有到医院做过检查,只到药店买一些便宜药。2012年12月,59岁的邓和平为了给雪凤挣够下一年的学费,劳累过度再次住进了医院,并被下达了病危通知。

雪凤赶回家看父亲,在病床边看着带着呼吸机的父亲,彻夜无眠。回到学校,她就递交了退学申请书:“学业可以以后再完成,但爸爸的一呼一吸却不能等。”

勤工助学部的郭铭伟老师决定去一趟重庆。在雪凤家里,郭老师看到,床就是凳子加凉席,仅有的两件电器都是雪凤用勤工俭学挣来的钱买的,一件是电冰箱,因为雪凤想保存好给父亲买的菜,一件是电磁炉,因为柴火的烟灰会让父亲的支气管炎加重。

为了让雪凤安心学习,学校安排雪凤的父亲和叔叔来到长沙,在医学院传达室工作,这样雪凤既可以继续完成学业,也可以就近照顾父亲。一家人开始了在湖南的生活,放假的时候,雪凤会带父亲和叔叔去橘子洲、岳麓山、动物园游玩,尽量让他们开心。

雪凤的同学周沙,震惊于雪凤对父亲的体贴入微:“她给爸爸洗脚,还剪脚趾甲,用手除去脚上的死皮,这些我都做不到。而且,她做这些不是因为爸爸做不了,只是因为她想让爸爸高兴。”

父亲的病一直没能得到彻底治疗,郭老师提议雪凤参加浙江卫视的《中国梦想秀》节目。

“作为一个成年人,没有照顾好爸爸,我觉得自己很不孝。”雪凤不愿意在人前展示自己的困境,但这一次,为了父亲,她还是接受了这一建议。

2013年12月,《中国梦想秀》节目录制,雪凤刚学不久的《惊鸿舞》并不惊艳,但她含泪微笑的真情述说,让节目录制现场的人们为之泪下。节目现场,赞助企业提出资助邓雪凤10万元,嘉宾资助1万元。

最后,当主持人周立波提出以个人名义捐助10万元时,令人想不到的是,雪凤婉拒了这笔钱:“波波老师,已经够了,我只要爸爸的病好。我的人生,可以自己努力去实现。”

3“长沙才是给我温暖最多的地方。希望我有能力帮助更多的人”

因为邓和平的病不适应长沙的气候,2014年又回了忠县,为了能就近照顾父亲,雪凤只好放弃本校的保研,转而申请了重庆的学校。“重庆对我来说是陌生的,如果不是因为爸爸的病,我不想离开长沙。二十几年的生命里,长沙才是给我温暖最多的地方。”

2014年是雪凤的本命年,都说本命年犯太岁,雪凤这一年却格外顺利,幸运地保研重庆医科大学。她觉得首先要归功于杨志老师在年前送的两套红内衣。

杨志是湖南师大医学院图书分馆的馆长,在她的微信朋友圈里,总是不时地出现雪凤的照片,配上文字:“我的女儿,很漂亮吧。”

在雪凤眼里,杨志也是自己的妈妈,每年暑假,雪凤几乎都是在杨志家里度过:“杨老师是亲人也是知己,她对人的帮助是真心喜欢你这个人,这种帮助不会让你有压力。”

杨志发起了一个专门资助雪凤的“10人小组”,从大一开始每月给雪凤1000元生活费。这10个人,都是学校图书馆、后勤、保卫、水电等部门的普通员工。为了不给雪凤压力,杨老师没有让雪凤与资助者见面,大多数资助成员都是在“梦想秀”节目播出时才第一次见到雪凤。

在雪凤的要求下,杨志答应在她毕业时,请所有的资助者一起来见个面。杨志说,只要雪凤需要,10人小组会一直资助雪凤,到她完成硕士、博士学业。

上节目表演的那支《惊鸿舞》,杨志找了好几个地方给雪凤学舞,都太贵了。后来找到一个姓罗的私人教练,杨志讲了雪凤的情况,本意想砍砍价,谁知道小罗老师竟然答应免费教授这支舞。

雪凤一直记得小罗老师的舞蹈工作室叫若一。“不知道小罗老师现在怎样,希望她生意好、身体好。”

除了“妈妈”,雪凤在长沙还有一个“妹妹”,那就是周沙。从入校开始,两人就都在学校勤工助学部工作,感情也日益笃厚,用杨志的话说是“好得跟一个人似的”。

邓和平在长沙住的那段日子,周沙也跟着雪凤叫“爸爸”。“邓爸爸是那种天生善良的好心人,我实习的时候,回来晚了,他总是打电话问我,给我留饭吃。”邓和平很会做菜,他特别喜欢招呼周沙吃饭:“沙你多吃点,不要减肥。”

在长沙,让雪凤感觉温暖的还有很多人:谢罗庚老师、郭铭伟老师、杨志的丈夫宋叔叔……雪凤说,名单很长、很长。

雪凤收获了很多爱,也温暖了很多人。

“说是我帮助雪凤,其实她给我更多。”杨志说,雪凤就像一个小太阳,特别温暖、明亮,给了她很多勇气和活力。

雪凤特别善解人意,杨志有时候跟丈夫闹点意见,雪凤还能从中调节;杨志的儿子正值青春期,有时有点叛逆情绪,这时也需要雪凤出面沟通;杨志去跳广场舞,雪凤也陪她跳舞;杨志生病,雪凤陪她看病。

周沙说,雪凤人很成熟,总像个大姐大,一直是班上的班长。同学遇到了不开心的事,她就是 “知心姐姐”,热心陪伴排解;一次露营,同学们只管津津有味地吃雪凤做的菜,她却一个人在“厨房”忙碌;雪凤还参加了校文明使者服务队,作为志愿者服务同学;到汨罗支教,帮助叛逆的问题少年……

去年3月,湖南师大商学院一名白血病女生要换骨髓,需要募集资金。雪凤在一个微信群里发布了这个信息,群里大多是重庆当地的企业家。大家对信息表示怀疑,也有人骂雪凤骗子。雪凤不气不恼,把自己的学生证,和白血病女生的新闻报道全部展示给大家看,最后成功募得了资金。

后来又有个重庆当地的孤女求助雪凤,雪凤心很软,一时冲动就要接女孩过来同住。杨志老师认真分析了雪凤的处境,认为雪凤现在并没有能力接济对方,雪凤只好放弃。

此后,雪凤一直耿耿于怀:“希望我能早点有能力,帮助更多的人。”

一个人得到了很多爱,就会变成一个善的磁场,吸引那些美好的人和事来到身边,让我们看到一个又一个温暖的故事。

尾声

岳阳姑娘周沙这个春节已经买了到重庆忠县的火车票,她要到凉水村给邓和平拜年。

两个姑娘一起给邓和平打电话。周沙说:“爸爸,我来了要吃粉蒸肉、油豆腐、酥肉、油炸鱼、糊糊儿……”

“沙你不是去拜年的,是想去我家混吃吧。”雪凤取笑她,又对父亲撒娇:“爸爸你不可以偏心,给我的红包可不能比沙的少。”

两人笑语盈盈,引得邓和平开心不已。

温情激荡的春天

孙振华

野外,拣到弃婴,抚养成人,知恩图报,其乐融融……这种温馨的故事,自古以来屡见不鲜。

但是当读到邓雪凤的故事,仍被深深地打动了,泪花模糊了双眼。

邓雪凤的故事为何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应该说,是其中所传递的无边的大爱,拨动了读者的心弦。

邓和平的宽厚一般人难以企及。尽管家境贫寒、身体有病,但他多年无怨无悔地付出,不但将养女抚养成人,还将养女培养成了一名优秀的大学生。为此,他甚至终身未娶。邓和平,真可谓义薄云天。

邓和平的善行,结下了甜蜜的果实——养女聪明、漂亮、孝顺,自强,品学兼优。

故事感人还不止于此。邓雪凤和养父得到了社会浓浓的关爱;更难得的是,邓雪凤将自己获得的大爱,传递给更多的人,温暖社会。在邓雪凤和她的亲人、朋友、同学、老师、甚至素不相识的人之间,谱写了一曲善的赞歌。

古人云,“一善染心,万劫不朽;百灯旷照,千里通明。”

每一份善意的传递,都通往温暖人心的春天。

愿每个人都有一颗柔软向善的心,愿每一次行善都有真诚的互动和延绵的回响。

是啊,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