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湖南印象 > 正文
文化富矿 中国形象
2014-11-23 07:32:20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唐能] 字体:【

  ——中南省区党报记者献策张家界

  

  张家界武陵源景区云绕奇峰美如画。本报记者 郭立亮 摄

  

  《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表演台与峡谷、奇峰、森林、溪流、飞瀑融为一体。 (资料照片) 本报记者 张京明 摄

  编者按

  11月18日至20日,中南10省区党报记者联合采访组赴张家界,就张家界文化旅游融合、旅游综合改革等进行采访报道。

  作为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世界自然遗产地、世界地质公园、全国首批国家5A级景区,张家界在这些兄弟省级党报记者眼中,是个什么样子?张家界近年来的改革创新发展,又给大家留下了什么深刻印象?本报记者利用空隙,对忙于采访的兄弟省区党报的同行们进行了采访,写回了一组报道。

  淡季不淡人气旺 全仗旅游品质高

  本报记者 王茜

  到张家界采访,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编务总监李金球印象深刻的是:虽已入冬,旅游进入淡季,但各景点仍然人头攒动。而在其他地方,不少景区面临“季节尴尬”。一些景区赚半年休息半年,一到冬季就进入难捱的淡季。他说,能将游客吸引来、留下来,是张家界真正魅力所在,值得借鉴。

  深入了解后,李金球得知,张家界过去也经历过旅游形态单一的阶段,白天看山头,晚上抱枕头;游客消费水平低,人均消费曾不足600元。山头还是那些山头,为什么如今游客多了,淡季旺了?李金球认为,最重要的是景点的游玩品质得到了质的提升,尤其是在便利性上作足文章。比如在山头装上观景电梯,大家爬山玩得并不累,却老少咸宜。天门洞坐索道上去,爬完999级天梯后,既能走栈道上山,还可坐电动扶梯下来,游玩不感到疲劳。通过全域景区化,新景点、好看点不断开发,让游客来了还想来。

  李金球说,张家界极富创意的个性旅游和全球营销,也让人印象深刻。无论实景演出《天门狐仙》,还是室内演出《魅力湘西》,一批大制作震撼人心,让人看了还想再看。还有翼装飞行、俄罗斯战机穿越天门洞等创意活动,都为带火张家界淡季游作出了贡献。

  旅游融合影视 文化飞向世界

  本报记者 乔伊蕾

  “张家界不仅在景观上给人美的视觉震撼,而且这里深厚的文化底蕴,也让我受到强烈的心灵冲击。”11月19日,在张家界采访,贵州日报记者部主任苏丹感慨不已。

  苏丹是第一次来张家界。“每条路上,都有不同的风景;每处转角,都有‘柳暗花明’的惊喜。”他说。

  “石头虽无情,但与人的想象力结合就变得多情了。”看着座座奇峰,有的像夫妻相拥,有的像老人怀抱儿孙,有的像动物、植物图形,苏丹告诉记者,大自然鬼斧神工,将张家界打造成一座充满艺术气息的宫殿,令人产生无限遐想。

  “山水若没有文化就没有灵魂,也留不住人心。”苏丹说,贵州的山水与张家界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对文化的挖掘依然缺乏一些能够长久留在人心底的东西。“用心看到的才是文化,有文化的地方才更养心。”他认为,张家界对文化的挖掘下了很多功夫,打造了《天门狐仙》、《魅力湘西》等一大批文化精品,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大湘西文化是一座富矿,可以进一步深入挖掘,不仅可以搞演出,也可以创作一批以张家界为背景的好题材影视作品,实现旅游与影视产业有机融合。还要将精品文化工程的舞台搬到各地去,吸引世界上更多人来参观。

  200亿比600亿 “钱途”无量

  本报记者 尹超

  “仙景何处有,武陵源上寻。野奇险秀幽,美景不胜收。”初冬时节,阔别10年后再次游走张家界武陵源峰林中,福建日报厦门新闻采编中心主任林世雄诗兴大发,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张家界美得莫名其妙、秀得岂有此理、奇得不可理喻。

  林世雄边拍照边谈他的感受。较之10年前,他感到张家界设施更完善、人文风光愈发魅力十足。他比较了一组数据:去年,厦门接待游客44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20亿元,张家界则为3400万人次、212亿元。他认为,在游客人均消费方面,张家界还有很大提升空间,目前景区做得很棒,需要更好发挥“城市”拉动作用,尽量让游客多呆一两天,吃喝玩乐,大有搞头。

  林世雄说,厦门作为国际港口旅游城市,会展业发达,消费量很大。近些年,张家界城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城市发展怎样与旅游景区不脱节?城市需要更休闲、更有特色,做到“好玩好住好吃好购”。可喜的是,张家界已清醒看到这一短板,开始由单一观光型向观光休闲度假复合型转型发展,有了“玩在张家界”的精妙构想。相信未来的张家界,能让“城市”更加闲下来,让游客更多留下来。

  千年期待万年守候 天人合一活色生香

  本报记者 廖声田 周双

  “画龙点睛,独树一帜,让张家界的美景和精神得到进一步升华。”张家界3天,在广西日报传媒集团总编辑于起翔印象中,“最震撼,最感动”的莫过于《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

  《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是世界上第一台以奇峰为背景、以峡谷为舞台的山水实景音乐剧,取材于湖南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和花鼓戏“刘海砍樵”。“不为山水为狐仙。”熟悉广西桂林《印象刘三姐》的于起翔早就知道,中国实景演出创始人梅帅元在张家界也打造了一台大戏,一直心神向往,11月18日晚终于如愿。观看后他认为,这是“最震撼最唯美的山水实景音乐剧”。

  于起翔说, 《天门狐仙》将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和世界经典艺术完美结合,以天门山为大舞台,借助现代声光电技术,淋漓尽致地演绎了一个“千年期待、万年守候”的爱情绝唱,气势宏大,跌宕起伏,给观众留下难忘印象。而且,这种艺术形式更受欧美人喜爱。

  “这是张家界走向世界的另外一张名片。”于起翔认为,张家界有充满灵气的山水和厚重的民族文化,在此基础上,《天门狐仙》“天人合一”的境界,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让自然山水有了灵魂。桂林在吸引欧美游客方面,《印象刘三姐》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样,张家界也可借助《天门狐仙》等,拓展欧美市场。

  山高人为峰 景美人更美

  本报记者 乔伊蕾 尹超

  “透过张家界的美,我看到了那些为此付出艰辛劳动的人们。”11月20日,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编委王廷尧,在观看张家界的奇山秀景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所谓‘无限风光在险峰’,最美的风景一般是在最危险的地方。”他说,不论是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还是建在陡峭山间的缆车,都是劳动人民艰辛付出的成果。否则,游客想要看到最美的风光,会比登天还难。

  而且,为保护世界自然遗产,当地许多群众配合景区治理,毫无怨言地舍弃了他们赖以生存的故土,将张家界的美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世界。了解这些情况,王廷尧心中敬意油然而生。

  “民众的优良品质与自然奇观一样,都是一个国家最可宝贵的东西。”王廷尧告诉记者,那部在张家界取景拍摄的电影《阿凡达》中所虚构的纳威人,和张家界山民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他们都质朴、善良、正直、勇敢。人的优良品质与张家界雄奇险峻、大气磅礴、独一无二的地貌结合,向世人完整展示了一幅山美水美人更美的美丽画卷。

  王廷尧认为,人品也是一种文化,而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张家界可进一步拓宽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之路,发掘人性美,不断提高市民文明素质,营造新的美景。

  唱山歌 见山民 引得君再来

  本报记者 陈薇

  从碧海蓝天的海南,来到奇峰秀水的张家界,海南日报东部分社主任李科洲坦言:“最令我惊奇的是这里的‘石头山’,奇美、绝美、秀美。”

  11月19日,在天子山、十里画廊等处,面对一座座直指苍穹的奇峰,李科洲惊叹不已。在他看来,张家界与海南最大区别是自然风光迥异。张家界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他建议,可在核心景区加强民族文化与自然景观的融合。可组织景区服务员身着民族服饰,与游客进行对山歌等互动活动,这样能带给游客更深刻、更难忘的感受。

  对于张家界进一步打好生态牌,李科洲也有自己的见解。他说:“张家界有独一无二的生态资源,可以把一些‘亮点’做得更足。譬如为珍贵树木‘挂牌’,介绍给游客;给珍稀动物开辟专门场地,供游客观赏等。打造这样一些‘亮点’,将为张家界锦上添花。”

  在观看了大型实景演出《天门狐仙》、大型原生态民族歌舞《魅力湘西》后,李科洲认为它们在创排、音乐、灯光、表演等方面都具有很高艺术水准。不过,他更喜欢后者:“《魅力湘西》在互动方面做得更出色,而成功的互动能激发游客再来的欲望。”

  日观山水夜伴“仙” 不断营造注意力

  本报记者 蔡矜宜

  “大山、大水、大格局,造就了张家界的大气之美。”11月19日,穿梭于张家界山水间的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副书记、副总编辑王亚明,不断用相机捕捉美景。

  这不是王亚明第一次踏上神秘湘西的土地。“多年前来过一次,但很可惜,当时大雾,留下不少遗憾。”王亚明说,这次他才真正领略了张家界的“大美”——大气之美、自然之美、质朴之美、独特之美和创新之美。

  初冬的张家界,红了枫叶、黄了银杏,如同羞答答的大姑娘,自然中带着一抹柔情。走进武陵源,王亚明感慨,从根根“悬浮山”到天下第一桥,再到十里画廊等,这些独一无二的奇景,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作品,只有张家界才能欣赏到。

  如果说白天的张家界属于大自然,那么夜幕降临后,在这里看到的是神秘、深邃的民族文化。“《天门狐仙》、《魅力湘西》等演出,扣人心弦、令人感动,是一种文化创新。”王亚明说,“其实在张家界,每一处都能感受到创新带来的震撼。深度挖掘民族文化,不断吸引注意力,持续制造新鲜感,这是张家界一直在做的事。”

  细节决定成败。王亚明认为,要想真正成为世界知名旅游胜地,张家界还需在清洁卫生、游客引导、设施完善等细节方面精雕细刻。对于远道而来的外国游客而言,张家界往往就代表了中国的形象。

  导游旁征博引 文化历史留人

  本报记者 荆彩

  “作为湖南近邻,10多年前,我就带家人游过张家界。这次再来,除了美景依旧,其他变化巨大,看了感到很震撼。”11月19日,第二次来到张家界的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社委姚燕永感叹。

  “张家界山奇水秀人淳朴。第一次来时,深感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太神奇。和以前相比,现在的张家界设施更完善、服务更规范。景区厕所就十分干净,可以和国外‘接轨’了。同时,‘软件’也在升级。导游讲解时旁征博引、风趣幽默,就很上档次。”

  “美景可以引人来,‘美景+历史文化’才能让人留下来。张家界雄奇秀丽自不必说,如果能将当地独特的风土人情、人文历史与美景更好地结合起来,会引人一来再来。作为一个外地人,我对大湘西神秘文化很感兴趣,对少数民族生活状态、生活习惯等十分好奇。如果能让游客来个深度体验,想必也是不错的卖点。作为一个中年人,还提个建议,如能针对不同年龄段游客开发些项目,也是很好的。”

  “美景依托文化,文化增色美景,张家界打造出了《魅力湘西》、《天门狐仙》等众多品牌。我更期待下次来时,张家界矗立一座民族文化展览馆或博物馆,让更多人知晓张家界、知晓大湘西。”姚燕永对张家界充满期待。

  立体户外体验 亮点怦然心动

  本报记者 刘也

  “没想到张家界除了风景优美外,还处处给人意想不到的惊险体验。”11月19日,初次来到张家界的四川日报区域中心副主任苗曦,被这里奇险的美景深深吸引。

  “张家界很美,但这里的险更让人难忘。”看到蜿蜒曲折的山路、直插云端的山峰,酷爱户外运动的苗曦不禁感叹,张家界独特的风光不可复制的,这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也是很多地方不可比拟的,无论是“一览众山小”的袁家界、拔地擎天的天门山,还是直达云霄的百龙天梯、悬崖绝壁上的鬼谷栈道等等,都让人感到惊险刺激。

  “打造亮点是每个景点的必修课,要让游客觉得不去就会留下遗憾。”谈到旅游方式创新,苗曦认为,张家界为推动旅游转型提质升级做了很多努力,从俄罗斯战机穿越天门洞、世界高空王子天门山走钢丝、法国轮滑大师挑战天门山公路99道弯,到“蜘蛛人”徒手攀爬“世界第一梯”,再到连续3届举行翼装飞行世锦赛等,张家界已从单一观光旅游走向立体式户外体验。

  “都说看山张家界、看水九寨沟,四川也是山水资源大省,九寨沟和张家界可相互多借鉴。”他说,川湘本一家,张家界与九寨沟加强联动,打造一条中西部旅游黄金线路,将给游客带来更多更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