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新声 > 正文
公开“三公”经费要从四个方面加以改进
2014-10-16 09:08:54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李 慧] 字体:【

  □李甘

  近年来,“三公”经费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之一,社会各界对加强和规范“三公”经费管理的呼声日渐强烈。把“三公”经费预决算拿出来“晒一晒”,是加强财政资金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绩效,打造“阳光政府”形象的有效手段。如何让“三公”经费公开透明,有效消除民众在这一问题上的误解,进而发挥出制度引导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呢?笔者认为,亟待从四个方面加以重视与改进。

  细化标准,提高公开的清晰性。如今,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国家财政收入数字巨大,行政支出费用也巨大。纳税人对自己纳的税用在何处、用得是否合理应该具有百分之百的知情权。目前多数单位未对公开的“三公”经费进行细化,有的只是提供几组简单的数据,公众既看不出来这些花费是否真实,也难以判断这些花费是否合理。要让民众看出“门道”进而监督政府部门的花钱行为,各单位就要在公开“三公”经费细化标准,多做解读,让群众能够看懂数据,了解真实情况。

  步调一致,提高数据公开的统一性。公开“三公”经费,属于政府信息公开的范畴,强化信息公开的统一性,是提升信息公开权威性的基础。从目前各地公开“三公”经费的情况来看,不同地域、不同部门不仅公开的内容差异较大,内容也不统一。针对这一情况,各单位应严格按公开范围和公开内容公布相关数据,有下属单位的要同时公开下属单位“三公”经费支出情况,有共同支出事项的,要按公开内容要求进行公开,对个别单位的特别公开内容进行详细的说明。

  严肃认真,维护数据公开的严肃性。信息公开事关政府形象,也是推进法治政府的要求,因此,公开“三公”经费,一定要经得起社会和公众的检验,这是保证信息公开严肃性的根本环节。无论是“捂盖子”式的瞒报,抑或“打马虎眼”式的虚报,固然是政府信息公开的“天敌”,那些“零”开支的做派,同样是对数据公开严肃性的消弭。各单位必须确保数据公开的严肃性和准确性,以严肃的态度保证公开数据的质量。

  积极主动,提高数据公开的及时性。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是打造阳光政府的题中之义。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所有财政拨款的“三公”经费都要公开。各单位应力戒“枪打出头鸟”的顾虑,祛除边等边看的“拖延心态”,在法律规定的时间内及时向社会公众准确公布“三公”经费支出情况,让公众清楚各单位花费多少钱来进行运转,增加他们对政府的信任,力求让“三公”经费数据,还干部一个清白,给群众一个明白。

  (作者单位:省审计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