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视点头条 > 正文
【评论】iPhone6来袭,我们如何面对
2014-09-17 07:19:04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欧阳金雨] [责编:李 慧] 字体:【

  iPhone6来袭,我们如何面对

  北京时间9月10日凌晨1点,苹果“如约”发布4.7英寸iPhone6、5.5英寸iPhone6 Plus手机,以及智能穿戴设备Apple Watch。

  新闻一出,引来公众极大关注。一方面,有专家预计iPhone6及相关产品又将大卖;另一方面,中国大陆缺席首发、首批港版机预约价过万等现象也引来网友热议。

  近年来,苹果在中国市场的成功有目共睹。它的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并改变了多个国内产业:手机、平板、出版、音乐……而坊间对苹果的评价是:“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眼下,面对“又一大波苹果”来袭,我们该从它身上学习什么?苹果手机的安全性能历来受诟病,这一次,我们又该如何应对?而摆在消费者面前一个更为现实的问题是:iPhone6定价如此高昂,我们到底买不买?

  本期每周评论,尝试从这三个视角为读者提供一些有益思考。

  科技创新是市场通行证

  欧阳金雨

  备受关注的iPhone6手机,近日揭开神秘面纱。今年的苹果发布会上,最值得关注的亮点至少有两个:超大屏幕和手机移动支付功能。(9月15日华声在线)

  上网浏览、文本输入、阅读新闻、手机游戏、收看视频……近年来手机的功能可谓日新月异。而大屏,在这些领域拥有无可争议的优势。从高端的三星、HTC,到中端的华为、小米,再到低端的荣耀、红米,整个智能手机行业都加入了这一潮流,如今当然也包括了苹果。

  这表明,要跟上手机消费潮流,企业唯有不断创新。

  在智能手机的发展历史上,2007年是一个具有标志性的年份。这一年,苹果公司推出了iPhone手机,在智能手机市场掀起了惊涛骇浪:在苹果以创新性的工业设计及软硬件性能吸引越来越多的用户之时,昔日行业“老大”黑莓依然固守着自己的全键盘输入、诺基亚也在为自家产品比苹果手机抗摔而得意,终于在固步自封中痛失商机。适者生存!达尔文的进化论在现代商业,特别是手机业务领域得到了生动的展示。

  令人欣慰的是,近几年,国内的手机生产厂家创新生产工艺、改革营销策略,不断奋力赶超,市场表现令人称道。如HTC、魅族、锤子手机、oppo等,市场表现都不俗。特别是今年第一季度,小米手机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已超越iPhone。时尚的外表、可靠的品质、合理的定价,再加上创新的口碑营销,让小米异军突起。

  近日,李克强总理在达沃斯论坛开幕式的致辞中谈到,“中国经济每一回破茧成蝶,靠的都是创新。创新不单是技术创新,更包括体制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这表明了政府在鼓励创新方面的态度和立场。而对科技企业而言,创新能力永远是市场通行证。如苹果、小米一般创新发展,重整市场完全可能;而如黑莓、诺基亚等一旦丧失了创新动力,走向衰落便不可避免。

  “不安全”将削弱“苹果”魅力

  王石川

  9月10日iPhone6的发布,让苹果产品的安全性能再次引起公众热议。

  此前有媒体报道,iPhone手机上留有“后门”可提取手机用户的短信、通讯录和照片等个人数据。近日,众多使用苹果手机的好莱坞明星私照又被曝光。

  一些分析人士认为,这些都与苹果iCloud云存储服务安全漏洞有关。后来,尽管苹果公司承认并表示这个“后门”功能只是供测试和维修使用,但安全研究人员仍坚称,“有这个‘后门’功能正好意味着,消费者行为轨迹的数据都被做了完整的记录。”

  以Apple Pay(手机移动支付)为例,苹果CEO蒂姆·库克表示,Apple Pay只是一项支付服务,“我们并不像大多数人认为的那样想知道你要买什么,你要在哪买,你要花多少钱买这样的信息”。不想不代表不能,苹果公司虽在努力减少信息泄露可能,但效果如何仍难以让人乐观。

  再以苹果公司推出的新款健康监测设备,也就是让不少人趋之若鹜的Apple Watch为例,它具有私自收集和使用个人健康数据的功能。美国一家隐私保护团体直言:“我觉得苹果肯定了解健康数据的隐私问题,它能否真正贯彻相关规定来实现保护隐私的承诺,这才是真正的考验。”这一担心,代表了不少用户的心声。

  我们正处于史无前例的信息化时代,安全是用户选择手机品牌极重要的因素。看来,苹果手机能不能致力于解决自身的安全问题,用真实信息去化解用户疑虑,仍需拭目以待。

  “天价苹果”还得理性消费

  毛建国

  这一次苹果发布的产品,虽然被吐槽多多,但似乎仍改变不了现在大热、未来大卖的“惯势”。有媒体报道iPhone6目前预订火爆,或面临供应短缺。

  毕竟还是一部手机,至于如此吗?

  有调查显示,iPhone6虽然还没有在大陆上市,但已经有卖家给港版行货开出了16000元的售价,还有卖家开出了2.8万元的高价。面对如此虚高的价格,有人调侃,“看来卖两个肾都不够用了”。调侃归调侃,冷静下来还得想一想,这其中性价比高吗?一部手机真值这个价吗?对于一般用户而言,“苹果”手机的功能开发利用,又有多少?

  去年有新闻报道,武汉2万余大学生背债买“苹果”。有消费金融公司宣称拿着身份证、学生证就能贷款,结果学生还贷的钱都是从牙缝中抠出来的,最后百人逾期未还款留下了信用污点。

  万人信贷、百人失信,这个比例或许并不“触目惊心”,但背后反映的问题值得思考。大学生缺少独立收入来源,对苹果手机等中高档电子产品趋之若鹜,是否反映出爱慕虚荣的消费观念?这背后,是不是崇尚奢侈的社会风气在作祟?关键是,潮流消费,有多少理性消费?

  理性消费,不是说要拒绝与流行为伍,要刻板地站在潮流的对立面,而是强调要成为消费的主人,拒绝被奢侈浪费、畸形的身份地位观所绑架。

  于“果粉”来说,如有换机需要,而且颇雄于赀,赶赶时髦无可厚非。但如果既无换机必要,手中也不宽裕,那就没有抢“苹果”之必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