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每周评论 > 正文
今天,我们需要怎样的“迎新标语”
2014-09-05 09:57:19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唐能] 字体:【

  

  又到了“开学季”,充斥校园内的各色迎新标语,成为那些走进大学校门新生看到的第一道风景。

  今年的大学迎新,有媒体搜罗了部分高校各种版本的迎新标语——“小妖精们,你们终于来了!”这是吉林大学广播站贴出的迎新标语;有“天行健,学长以实力打倒高富帅;地势坤,学姐凭智慧战胜白富美”之类的“励志版”;有“做一个明媚的女子,不倾国,不倾城。以优雅姿态去摸爬滚打;做一个丰盈的男子,不虚化,不浮躁。以先锋之姿去奋斗拼搏”的“鸡汤版”;当然也不乏“学妹,快到我们碗里来!”这样简单的“露骨版”。(9月2日《中国青年报》)

  作为“校园文化”,各种版本的标语都隐约透露出高校各自的“精气神”;只不过,这些“精气神”有高下之分,有雅俗之别。

  “迎新标语”,也算是“大学第一课”。

  当今时代,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迎新标语”?

  庸俗化是大学精神的迷失

  唐伟

  迎接新同学,当然不需要一本正经的说教,也不需要严肃认真的讲理。但一幅标语就是一个大学文化和内涵的体现,就如同“校训”那样,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精神风貌。当你面对一幅内容粗俗而低级的标语,那份美好的印象可能荡然无存。

  迎新标语庸俗化其实是大学精神迷失后的必然表现。确切地说,时下国内的大学既没有传统的矜持,也没有现代大学的风范,在市场经济的冲击和金钱主义的影响下,日益成为“名利场”和“小社会”。

  德国教育家洪堡指出“大学是社会的道德灵魂”,蔡元培强调大学是“社会之模范、文化之中心”。文学翻译家、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林少华认为,社会的庸俗化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大学的庸俗化。

  作为校园文化的一个窗口,大学迎新标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如果将标语比作校园文化的载体,作为大学文化的表现,那么其层次和表现如何,其实也就是校园文化水平的展示。迎新标语庸俗化是大学精神的迷失,这恐怕也是当前最大的社会危机。

  大学精神的回归是个很大的命题,却有很小的切口;从一幅“迎新标语”入手,谈论“大学之大”才有意义。

  书写怎样的“致青春”

  斯涵涵

  一句“小妖精”,青春的妩媚生动展现,而在很大一部分人的眼里,高高悬挂的“小妖精”标语多多少少刺痛了敏感的神经,也对此多了一些质疑性解读。

  自古以来,小妖精是变化多端、婀娜多娇的女子代名词,如《西游记》中便是这般描写最著名的妖精白骨精——那女子生得:体似燕藏柳,声如莺啭林。半放海棠笼晓日,才开芍药弄春晴。而现代青年人的词典里,小妖精虽已褪去伤天害理的邪恶之气,惟余下年轻的魅力和诱惑。

  迎新的标语是随意的,短暂的,有时候不过是学长们的灵机一动或莞尔一笑。然而,大学迎新是新大学生们踏进校门、开始新生活的第一步,如报道中采访的学生而言,“迎新不仅仅那么简单,作为学长学姐,是学弟学妹进入象牙塔接触的第一人,对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其实,有时候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如果说,大学、大楼、大师是一部厚重书籍的话,第一眼映入眼帘的迎新标语则是扉页上那个异常醒目的标点。

  事实上,今年吉林大学的“小妖精”迎新标语并非原创,却依然如往年一样招致非议。当迎新标语只求拿来主义和眼球刺激,没有突出大学校园的书香之美,智慧之美,创新之美,其实也在不知不觉地给自己、给母校做着减分。

  迎新标语,某种意义上是学校品味、学风、格调的自然流露。菁菁校园,是极力展现“小妖精”的噱头还是着力锻造学霸型女神,是浮躁功利还是宁静致远,迎新标语,当书写怎样的“致青春”?令人过目难忘,回味深长。

  在这个纷纷扰扰、竞争激烈又注重推广的年代,大学如何定位校园的风格、如何奠定大学精神,如何赢得社会的尊重和信赖,而大学生们如何展现自己,推销自己,青春如何逆风飞扬,迎新标语无疑是在世人面前做了一次不大不小的“广告”。

  可以“奇葩”,但不能没有底线

  张传发

  新学年伊始,湖南民族职业学院的迎新标语,在网上引发热议——“学好工程技术,敢与盖茨比酷”、“民院学习1000天,让你变成易中天”等标语被赞风趣幽默、易记励志;而“湖南民院好校风,远离郭美美,拒绝柯震东”、“人生目标不明,结局堪比房祖名”等,被指语言犀利、很“雷人”。(9月3日华声在线)

  迎新标语,虽说是一种校园文化,但笔者看来,只要有底线,舆论就不必过度解读。

  拿前文中的四条标语而言,笔者认为无伤大雅。大学里的迎新标语,可以一脸正气,也可以高瞻远瞩,可以很励志、很文艺,也可以很奇葩。“远离郭美美”“拒绝柯震东”“不做房祖名”,提倡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也没有歧义和恶意,偶尔搞一点标新立异,无伤大雅。而且,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出了大学校园文化的多样性和自由度。

  当然,迎新标语可以奇葩,但并不意味着可以无底线。南方科技大学“最美的年龄为最纯的梦想尽最大的努力”,凸显象牙塔之端庄、典雅,催人上进。而吉林大学挂出的“小妖精们,你们终于来了”的标语,虽诙谐,也有些搞笑,但难免有些粗俗。毕竟,大学不是休闲娱乐的度假村,不是风花雪月的夜总会。

  大学迎新,最根本的还是要讲服务至上。告别家园,踏入校园,大一新生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当务之急,最好要有住、吃、学方面的导航地图。湘潭大学轻点鼠标就可自选宿舍和室友,西南大学的“新生群”、华中师范大学的“一站式”服务,此等迎新,才称得上高明。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