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每周评论 > 正文
【每周评论】选贤任能 表正物正
2014-08-29 09:46:19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黄晓辉] 字体:【

  化“人口红利”为“人才红利”

  毛建国

  近日,李克强总理听取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设立20周年人才培养和科研成果的汇报,并同历年“杰青”基金获得者代表座谈交流。李克强表示,要突破体制机制障碍,给创新、创造人才更广泛的空间,让中国的“人口红利”转化为“人才红利”。(8月24日中国政府网)

  说到“人口红利”,大家都不陌生。2009年,美国《时代》周刊揭晓年度人物,“中国工人”登上亚军位置,成为榜单上唯一的一个群体。《时代》写道:中国经济顺利实现“保八”,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继续保持最快的发展速度,并且带领世界走向经济复苏,这些功劳首先要归功于中国千千万万勤劳坚韧的普通工人。必须坦率承认,中国过去30年取得的巨大成就,很大程度上是靠“人口红利”。

  时代发展到今天,中国不仅在GDP上名列世界第二,而且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国家。面对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的实际,“人口红利”显然已经难以为继,很难支撑下一个“黄金期”。要获取新的更大发展,顺应不断变化的形势,化被动为主动,视挑战为机遇,就必须超越“人口红利”,而其方向就在“人才红利”。也只有这样,才能在“微笑曲线”上占据更加有利的位置,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勇立潮头。国家如此,企业也是如此。

  “人口红利”与“人才红利”, 一字之差,天壤之别。如果说“人口红利”更多指向的是“制造”的话,那么“人才红利”更多指向的是“创造”。我们早就看到了培养人才的好处,尝到了鼓励创新的甜头。近日在微博上看到一组照片:澳大利亚人围观从中国进口的盾构机。有网友感慨,这股劲头,“跟四十年前中国农民围观村里第一台拖拉机的劲头,差不多啊。”中国的盾构机能够出口澳大利亚,引得澳大利亚人围观,正是得益于“人才红利”。

  一个社会最终的发展,依靠的是人;一个社会所能达到的高度,最终是人的高度。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要靠数亿掌握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大军,而全面深化改革为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提供了重要契机。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就是要通过深化改革释放“人才红利”,打造创新发展的强力引擎。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