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每周评论 > 正文
[每周评论]作风过硬才敢讲真话
2014-08-08 09:26:37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黄晓辉] 字体:【

  公务员诚信建档需要外部监督

  刘建国

  广州市发改委近日发布了《广州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征求意见稿。针对目前存在的信用问题,《规划》表示,到2015年,将实现信用信息市级集中,个人信用档案覆盖率达60%;到2020年,个人信用档案覆盖率达90%。此外,将通过政府网站、新闻媒体等途径向社会发布失信者“黑名单”。(8月5日《新快报》)

  信用档案的建立,对于全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和规划,其意义不言而喻。尤其建立公务员诚信档案,将公务员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奖惩记录、年度考核结果、相关违法违纪违约行为等相关信息纳入信用档案,对于公务员的日后提拔和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这种方式,必然可以倒逼权力正规运行,减少违法违纪现象,并能提高公务员的履职能力和效率。

  制度初衷和目的是好的,现实中的操作究竟如何,恐怕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部署。根据《规划》,公务员诚信档案的建立,管理部门为政府部门,这也就意味着诚信档案如何建、怎么建都是由政府部门主导。那么,诚信档案建立的过程中,会不会出现“避重就轻”或者“躲猫猫”的情形,令人深思。毕竟,同为公务人员,对于“同僚”劣迹斑斑的行为,能否做到“铁面无私”,恐怕疑问依然存在。更何况,人情关系羁绊下,相关领导权力的滋扰下,是否会存在某些暗箱操作的猫腻,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这种担心并不多余,诚信档案建立的话语权由公权部门掌握,外界公众对于公务人员的具体诚信情况根本就无从知晓。缺乏外部的监督,屏蔽了诚信档案所需要的“阳光”,诚信档案的质量能否符合公众预期,还需要认真解决和考虑。

  要克服这种“自说自话”的弊端,一方面强化诚信档案建立的权力制约,以严格的责任追究兜底,为诚信档案管理参与人员戴上“紧箍”,避免出现责任弱化情形;另一方面,对于公务员不诚信行为和现象,只要不涉及隐私或国家秘密等情形的,应该予以及时公布,让入档的具体情况呈现在外界和公众面前,强化外部的监督和制约。

 1 2 3 4 5